电机定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7608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机定子,包括电机后壳和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位于电机后壳的后侧,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远离固定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与电机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电机后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连接有加固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加固组件,加固组件能够使进一步加固定子与电机牢固性,能够使电机在运转过程中更加稳定,预防电机长时间的运转定子与电机的螺栓发生晃动,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定子固定结构对电机定子固定不够牢固,长时间的运转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机定子


[0001]本技术属于电机定子
,尤其涉及电机定子。

技术介绍

[0002]电机定子是发电机和起动机等电机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机定子是电动机重要的部分,电机定子由定子铁芯、定子绕组和机座三部分组成,电机定子的主要作用是产生旋转磁场,而转子的主要作用是在旋转磁场中被磁力线切割进而产生电流。
[0003]电机在装配时,需保证电机定子与固定座准确紧紧装配在一起,再通过固定座将电机固定到其他机械设备上,电机在运行时,不发生相互转动和轴向运动,但是现有的电机定子固定结构对电机定子固定不够牢固,长时间的运转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电机定子,具备固定效果更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定子固定结构对电机定子固定不够牢固,长时间的运转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
[0005]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电机定子,包括电机后壳和电机壳体,所述电机壳体位于电机后壳的后侧,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连接有固定圈,所述固定圈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子绕组,所述定子绕组远离固定圈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外表面与电机壳体的内壁接触,所述电机后壳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电机壳体的内部连接有加固组件;
[0006]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卡杆,所述卡杆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的左侧与电机壳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的内部开设有与卡杆配合使用的安装槽,所述卡杆的左侧贯穿至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卡杆的右侧与固定板的内壁接触。/>[000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定子绕组的数量多个,且加固组件的数量与定子绕组一致。
[0008]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弹簧呈压缩状态。
[000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电机壳体的内壁啮合连接。
[0010]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安装板与卡杆接触的边角呈圆角。
[00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电机后壳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加固组件,加固组件能够使进一步加固定子与电机牢固性,能够使电机在运转过程中更加稳定,预防电机长时间的运转定子与电机的螺栓发生晃动,解决了现有的电机定子固定结构对电机定子固定不够牢固,长时间的运转容易产生晃动的问题。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定子绕组和加固组件,加固组件的数量与定子绕组一致,能够使每个卡杆都可以进入安装板的内部。
[0015]3、本技术通过设置弹簧,能够使弹簧带动着卡杆脱离安装槽内部,达到了便捷安装的目的。
[0016]4、本技术通过设置固定板和电机壳体,固定板通过螺纹与电机壳体啮合连接,预防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电机后壳脱离,达到了固定的目的。
[0017]5、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板和卡杆,安装板随着螺纹旋转进入电机壳体内部时能够使挤压卡杆移动,而圆角可以减少安装板与卡杆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使卡杆移动时更加顺利。
[0018]6、本技术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电机后壳的摩擦力,防止使用者转动电机后壳时发生滑脱。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电机的正视图;
[0021]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电机壳体的左视剖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中:1、电机后壳;2、电机壳体;3、固定圈;4、定子绕组;5、安装板;6、固定板;7、卡杆;8、支撑块;9、弹簧;1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
[0027]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机定子,包括电机后壳1和电机壳体2,电机壳体2位于电机后壳1的后侧,电机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固定圈3,固定圈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子绕组4,定子绕组4远离固定圈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安装板5的外表面与电机壳体2的内壁接触,电机后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电机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加固组件;
[0028]加固组件包括卡杆7,卡杆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支撑块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弹簧9的左侧与电机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安装板5的内部开设有与卡杆7配合使用的安装槽10,卡杆7的左侧贯穿至安装槽10的内部,卡杆7的右侧与固定板6的内壁接触。
[0029]参考图1和图2,定子绕组4的数量多个,且加固组件的数量与定子绕组4一致。
[0030]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定子绕组4和加固组件,加固组件的数量与定子绕组4一致,能够使每个卡杆7都可以进入安装板5的内部。
[0031]参考图4和图5,弹簧9呈压缩状态。
[0032]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弹簧9,能够使弹簧9带动着卡杆7脱离安装槽10内部,达到了便捷安装的目的。
[0033]参考图5,固定板6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电机壳体2的内壁啮合连接。
[0034]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固定板6和电机壳体2,固定板6通过螺纹与电机壳体2啮合连接,预防电机在使用过程中电机后壳1脱离,达到了固定的目的。
[0035]参考图5,安装板5与卡杆7接触的边角呈圆角。
[0036]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安装板5和卡杆7,安装板5随着螺纹旋转进入电机壳体2内部时能够使挤压卡杆7移动,而圆角可以减少安装板5与卡杆7之间的摩擦力,能够使卡杆7移动时更加顺利。
[0037]参考图1、图2和图3,电机后壳1的外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0038]采用上述方案:通过设置防滑纹,增加了使用者手部与电机后壳1的摩擦力,防止使用者转动电机后壳1时发生滑脱。
[003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40]在使用时,安装定子时,使用者事先通过螺栓把定子固定电机壳体2内部,然后使用者拿起电机后壳1,把固定板6已螺旋的方式转入电机后壳1的内部,随着固定板6进入电机后壳1内部与卡杆7的表面接触,卡杆7的移动带动着支撑块8,支撑块8的移动挤压弹簧9,使弹簧9压缩,卡杆7随着固定板6的厚度进入安装槽10的内部,完成安装,在拆卸维护时,只需要使用者反转电机后壳1使固定板6脱离电机壳体2即可,随着固定板6的脱离弹簧9带动着卡杆7复位,卡杆7脱离安装槽10的内部时,使用者正常拆卸定子即可,完成操作。
[0041]综上所述:该电机定子,通过设置电机后壳1、电机壳体2、固定圈3、定子绕组4、安装板5、固定板6、卡杆7、支撑块8、弹簧9和安装槽10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电机定子,包括电机后壳(1)和电机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壳体(2)位于电机后壳(1)的后侧,所述电机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固定圈(3),所述固定圈(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定子绕组(4),所述定子绕组(4)远离固定圈(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所述安装板(5)的外表面与电机壳体(2)的内壁接触,所述电机后壳(1)的前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所述电机壳体(2)的内部连接有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卡杆(7),所述卡杆(7)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块(8),所述支撑块(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弹簧(9),所述弹簧(9)的左侧与电机壳体(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5)的内部开设有与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龙斌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巨洲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