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7334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包括导轨,导轨的中部可滑动式连接有连接架,连接架的一侧连接有开关打板,连接架的上方于导轨的上部自上往下依次设有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上强迫减速开关,开关打板的上端与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强迫减速开关相配合,连接架的下方于导轨的下部自上往下依次设有下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开关打板的下端与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相配合,连接架另一侧连接有平层感应器,平层感应器与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平层感应遮磁板相配合;借此,其有效避免了电梯桥厢在运行中因控制故障造成的超程现象,保证了电梯桥厢运行的安全性。的安全性。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电梯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电梯以电动机为动力,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垂直升降电梯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刚性导轨之间。19世纪中期开始出现液压电梯,至今仍在低层建筑物上应用。1852年,美国的E.G.奥蒂斯研制出钢丝绳提升的安全升降机。80年代,驱动装置有进一步改进,如电动机通过蜗杆传动带动缠绕卷筒、采用平衡重等。19世纪末,采用了摩擦轮传动,大大增加电梯的提升高度。20世纪末电梯采用永磁同步曳引机作为动力,大大缩小了机房占地,并且具有能耗低、节能高效、提升速度快等优点,极大地助推了房地产向超高层方向发展。
[0003]轿厢是电梯的重要组成部分,电梯轿厢的安装精度直接影响到电梯轿厢运行的安全性,然而现有的电梯轿厢在安装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缺陷,因为轿厢是通过曳引机带动曳引绳来控制轿厢的升或降,所以在电梯运行中如果出现电梯电气系统失灵的状况,则无法对轿厢进行精确控制,易造成轿厢到达顶层或底层后仍继续行驶(冲顶或蹲底)的问题,即电梯轿厢很容易出现超程的现象,即电梯轿厢沿着导轨直接撞击到井壁的顶部或者顶部,严重危及到了电梯轿厢乘客的人身安全。
[0004]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其有效避免了电梯桥厢在运行中因控制故障造成的超程现象,保证了电梯桥厢运行的安全性。<br/>[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中部可滑动式连接有用于连接桥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连接有开关打板,所述连接架的上方于导轨的上部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上强迫减速开关,所述开关打板的上端与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强迫减速开关相配合,所述连接架的下方于导轨的下部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下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所述开关打板的下端与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相配合,所述连接架的另一侧连接有平层感应器,所述平层感应器与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平层感应遮磁板相配合。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强迫减速开关、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均通过开关支架固定连接于导轨。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支架包括横向支撑板及两个固定板,所述横向支撑板的右端横向延伸至导轨的右侧外,所述横向支撑板的左端抵接于导轨的后侧并延伸至导
轨的左侧外,所述两个固定板左右对称式布置于导轨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板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螺丝锁固连接于横向支撑板,所述两个固定板的另一端形成有包覆于导轨侧壁的固定槽,所述导轨的相应侧壁受限于相应的固定槽内。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平层感应遮磁板均通过遮磁板支架固定连接于导轨。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遮磁板支架的右端通过第二螺丝锁固连接于导轨,所述遮磁板支架的左端向左横向延伸至导轨的左侧外,所述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平层感应遮磁板通过第三螺丝固定连接于相应的遮磁板支架的左端。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平层感应器通过一平层感应器安装板固定连接于连接架的左侧,所述平层感应器安装板的右端固定连接于连接架的左侧,所述平层感应器安装板的左端向左横向延伸至连接架的左侧外,所述平层感应器安装于平层感应器安装板的左侧。
[001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打板通过一打板架固定连接于连接架的右侧,所述打板架的右端于开关打板的右侧连接有减速隔磁板,所述减速隔磁板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上强迫减速开关的下方于导轨上连接有减速感应器,所述减速隔磁板与减速感应器相配合。
[001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减速感应器通过一减速感应器支架固定连接于导轨的右侧,所述减速感应器支架的左端通过第四螺丝固定连接于导轨;所述减速感应器支架的右端向右延伸至导轨的右侧外,并连接有一减速感应器安装板;所述减速感应器安装于减速感应器安装板上。
[0015]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打板的上下两端分别为上开关打板部、下开关打板部,所述上开关打板部、下开关打板部分别伸出打板架的上下两端外,所述上开关打板部、下开关打板部均往右斜向延伸。
[0016]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于导轨的上部自上往下依次设置的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上强迫减速开关,并使开关打板的上端与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强迫减速开关相配合,通过于导轨的下部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下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并使开关打板的下端与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相配合,使平层感应器与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平层感应遮磁板相配合,如此,可使其能实现对桥厢的强迫减速与极限限位,从而使其有效避免了电梯桥厢在运行中因控制故障造成的超程现象,保证了电梯桥厢运行的安全性,能通过各开关的触动及时地反馈至电梯控制系统以进行信号控制,且平层感应器能够实现平层;以及,通过减速隔磁板与减速感应器的结合设计,使其能及时地进行控制减速。
[0017]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大致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0020]附图标识说明:
[0021]1、导轨
ꢀꢀꢀꢀꢀꢀꢀꢀꢀꢀꢀ
2、连接架
[0022]3、开关打板
ꢀꢀꢀꢀꢀꢀꢀ
301、上开关打板部
[0023]302、下开关打板部4、上极限开关
[0024]5、上限位开关6、上平层感应遮磁板
[0025]7、上强迫减速开关8、下平层感应遮磁板
[0026]9、下强迫减速开关10、下限位开关
[0027]11、下极限开关
ꢀꢀꢀꢀ
12、平层感应器
[0028]13、开关支架
ꢀꢀꢀꢀꢀꢀ
131、横向支撑板
[0029]132、固定板
ꢀꢀꢀꢀꢀꢀꢀ
14、遮磁板支架
[0030]15、平层感应器安装板
[0031]16、打板架
ꢀꢀꢀꢀꢀꢀꢀꢀ
17、减速隔磁板
[0032]18、减速感应器
ꢀꢀꢀꢀ
19、减速感应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3]请参照图1至图2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34]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导轨,所述导轨的中部可滑动式连接有用于连接桥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一侧连接有开关打板,所述连接架的上方于导轨的上部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上强迫减速开关,所述开关打板的上端与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强迫减速开关相配合,所述连接架的下方于导轨的下部自上往下依次设置有下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所述开关打板的下端与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相配合,所述连接架的另一侧连接有平层感应器,所述平层感应器与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平层感应遮磁板相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限开关、上限位开关、上强迫减速开关、下强迫减速开关、下限位开关、下极限开关均通过开关支架固定连接于导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支架包括横向支撑板及两个固定板,所述横向支撑板的右端横向延伸至导轨的右侧外,所述横向支撑板的左端抵接于导轨的后侧并延伸至导轨的左侧外,所述两个固定板左右对称式布置于导轨的左右两侧,所述两个固定板的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螺丝锁固连接于横向支撑板,所述两个固定板的另一端形成有包覆于导轨侧壁的固定槽,所述导轨的相应侧壁受限于相应的固定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井道信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平层感应遮磁板、下平层感应遮磁板均通过遮磁板支架固定连接于导轨。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子栢田山黄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川田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