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58329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22 0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包括温差发电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地热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地热能是具有较大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与其他新能源如太阳能

风能和生物质能相比,地热能具有分布广

受外界因素影响小
(
如昼夜

风速

温差
)、
碳排放量及维护成本低等特点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热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热带区域,地热资源丰富

但是传统地热储层通常坐落在地面温度较高

地质构造活跃和活火山附近,受限于其储层地点和储量限制,丰富的地热能无法合理利用

随着地质探勘开发技术的进步,储层深部地热资源如干热岩等受到广大的关注

干热岩地热资源分布广,储量大,不受地理限制,是未来地热能开发的重要领域,如今国内利用干热岩发电的技术甚少,干热岩的利用率较低

[0003]鉴于此,有必要提出一种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以解决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干热岩发电技术少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所述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包括温差发电设备

第一热管组件和第二热管组件,所述温差发电设备包括热源端和冷源端,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蒸发端设于干热岩地热区域,用于汲取所述干热岩地热区域的热量,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冷凝端与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热源端连接,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热源端,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冷凝端设有降温结构,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蒸发端与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冷源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设备通过所述热源端和所述冷源端的温差进行发电

[0006]优选地,所述第一热管组件包括散热管段和多个集热管段,所述散热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热源端连接,所述集热管段的一端设于干热岩地热区域,用于汲取所述干热岩地热区域的热量,所述集热管段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散热管段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热管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热管,所述第一绝热管套设于所述散热管段的外侧壁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热管组件还包括多个第二绝热管,所述第二绝热管与所述集热管段一一对应布设,所述第二绝热管套设于所述集热管段的外侧壁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热管和所述第二绝热管均采用真空绝热

[0010]优选地,所述散热管段设于地表,所述集热管段的顶端连通于所述散热管段的侧壁,所述集热管段的底端向地底延伸设置至所述干热岩地热区域,多个所述集热管段并排设置

[0011]优选地,所述降温结构包括水池,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冷凝端设于所述水池的内部

[0012]优选地,所述第二热管组件包括导热管和第三绝热管,所述导热管的蒸发端连接于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冷源端,所述导热管的冷凝端设于所述水池,所述第三绝热管套设于导热管的外侧壁;所述导热管包括真空毛细多孔管,所述真空毛细多孔管的内部设有换热介质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提供的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提供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通过利用第一热管组件伸入至干热岩地热区域,汲取干热岩地热区域的热量,给温差发电设备的热源端提供热量,同时利用第二热管组件带走温差发电设备的冷源端的热量,使冷源端维持低温状态,使得温差发电设备能够利用两端的温差进行发电,能够解决现有干热岩发电技术少的问题,采用温差发电设备进行发电,利用了干热岩地热资源,能够直接将热能转换为电能,绿色环保,不破坏生态环境,提高了干热岩的利用率,且系统工作状态稳定,维护成本低,实用性强,能够全年全天候运行,使用寿命长,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无需额外提供任何能量,即可持续发电运行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一实施例的应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温差发电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标号说明:
[0020]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00
发电系统
24
第二绝热管1温差发电设备3第二热管组件
11
热源端
31
导热管
12
冷源端
32
第三绝热管2第一热管组件4储能设备
21
散热管段
200
干热岩地热区域
22
集热管段
300
水池
23
第一绝热管
400
地表
[0021]本技术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
(
诸如上










……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
(
如附图所示
)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4]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包括温差发电设备

第一热管组件和第二热管组件,所述温差发电设备包括热源端和冷源端,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蒸发端设于干热岩地热区域,用于汲取所述干热岩地热区域的热量,所述第一热管组件的冷凝端与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热源端连接,用于将热量传递至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热源端,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冷凝端设有降温结构,所述第二热管组件的蒸发端与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冷源端连接,所述温差发电设备通过所述热源端和所述冷源端的温差进行发电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包括散热管段和多个集热管段,所述散热管段的一端与所述温差发电设备的所述热源端连接,所述集热管段的一端设于干热岩地热区域,用于汲取所述干热岩地热区域的热量,所述集热管段的另一端连通于所述散热管段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热岩永续温差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管组件还包括第一绝热管,所述第一绝热管套设于所述散热管段的外侧壁
。4.
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宇李瑞庚李爱春李爱萍李永清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万智物联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