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缝柔性舵面和可动翼尖的变体飞行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航空飞行器
,涉及一种变体飞行器,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缝柔性舵面和可动翼尖的变体飞行器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材料科学
、
控制科学
、
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航空工程从诞生至今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但目前航空飞行器还尚未做到像鸟类一样高效灵活的飞行
。
鸟类仅仅只靠一双可以柔性变形的翅膀,根据飞行状态实时调整飞行姿态,面对不同的飞行环境都能以最佳效率飞行,并且能够同时满足巡航的低阻力需求
、
着陆的高升力大阻力需求
、
转弯的非对称升力需求等不同需求
。
[0003]飞行器在空中所受的气动力直接影响飞行性能,而气动力由几何外形决定
。
现有航空飞行器的几何外形一般是固定的,不能像鸟类一样通过改变自身机翼形状来获取最佳的气动特性,因而只能做一些特定的飞行和完成一些专门的任务
。
为了同时满足巡航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分布式无缝柔性舵面和可动翼尖的变体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翼翼盒
(1)
,所述机翼翼盒为“D”型空心截面梁,是机翼的主要承力部件,为机翼提供足够的抗弯和抗扭能力,同时还用于维持机翼前缘的形状和用于安装后缘的柔性舵面
(2)
;柔性舵面
(2)
,所述柔性舵面包括:蒙皮滑槽
(21)
,所述蒙皮滑槽位于机翼翼盒
(1)
后部,机翼的上表面,用于限制滑动蒙皮
(25)
的位移,使其只能够贴合机翼表面进行滑动;驱动电机
(22)
,所述驱动电机用螺栓安装于机翼翼盒
(1)
后部,机翼的内部,驱动电机
(22)
的输出轴通过驱动连杆
(23)
与柔性变弯机构
(24)
连接,通过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柔性变弯机构
(24)
的变形;驱动连杆
(23)
,所述驱动连杆两端分别用螺栓铰接于驱动电机
(22)
的输出轴和柔性变弯机构
(24)
的驱动位置处;柔性变弯机构
(24)
,所述柔性变弯机构位于机翼后缘,通过驱动电机
(22)
的转动实现变形;滑动蒙皮
(25)
,所述滑动蒙皮粘贴于柔性变弯机构
(24)
的上下表面,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可以贴合柔性变弯机构
(24)
进行变弯,维持机翼后缘的气动外形;固定蒙皮
(26)
,所述固定蒙皮粘贴于蒙皮滑槽
(21)
的上表面,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但是不需要进行滑动,用于维持机翼中部上表面的气动外形;蒙皮过渡段
(27)
,所述蒙皮过渡段位于相邻柔性舵面
(2)
之间,粘贴于两侧柔性舵面
(2)
的滑动蒙皮
(25)
上,采用硅胶薄膜,具有良好的弹性,用于消除两侧柔性舵面
(2)
在不同变弯幅度下产生的剪刀差,实现机翼后缘的整体无缝效果;可动翼尖
(3)
,所述可动翼尖包括:外侧翼段
(31)
,所述外侧翼段由碳纤维材料制作而成,通过第一耳片
(311)
与减速器输出轴
(351)
用螺栓连接,通过第二耳片
(312)
与根部连接件
(32)
用螺栓和轴承铰接;根部连接件
(32)
,所述根部连接件安装在机翼外侧,用于连接外侧翼段
(31)
,并安装编码器
(33)、
无刷电机
(34)、
减速器
(35)
;编码器
(33)
,所述编码器安装在根部连接件
(32)
上,用于实现无刷电机
(34)
的闭环控制;无刷电机
(34)
,所述无刷电机安装在根部连接件
(32)
上,用于提供外侧翼段
(31)
转动的动力;减速器
(35)
,所述减速器安装在根部连接件
(32)
上,前端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玉婷,田博丞,陈东和,黄坤,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