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及其制备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4990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聚氯乙烯线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及其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聚氯乙烯线缆
,具体涉及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聚氯乙烯因具有强度高

耐腐蚀

绝缘性好和价格低廉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家具建材等领域,其中户外用聚氯乙烯材料占据了聚氯乙烯总用量的一半以上

受合成工艺和条件的影响,聚氯乙烯主链上往往存在结构缺陷,长期受到太阳光照射下,这些缺陷结构易成为其光老化反应的活性中心,使其容易发生光降解

而且,聚氯乙烯由于含有极性的碳

氯键,分子链段极性很大,使得其具有很大的脆性,在加工应用中,尤其在用作结构材料时,缺口韧性差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聚氯乙烯由于自身化学机构的原因不能承受较高的温度,容易分解,耐温性也不足,不能使用在温度较高的场合,宏观来看,聚氯乙烯制品长期在户外使用时,会发生表面变色

力学性能下降和开裂粉化等现象

[0003]如中国专利号
CN201610913831.7
公开的一种耐油耐寒磨砂雾面聚氯乙烯线缆材料,该专利技术专利采用干干混原理,在室温下让丁腈橡胶与聚氯乙烯预先共混,保证在同一温度下丁腈橡胶不发生颗粒的不良现象,该专利技术可以取代聚烯烃改性及丁腈橡胶为主的橡塑材料,且加工工艺简单,但是该专利技术制备的氯乙烯线缆性能较差,不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和热稳定性,需要对氯乙烯线缆的制备工艺进行进一步改进r/>。

技术实现思路

[0004]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及其制备工艺,旨在能够使制备出的聚氯乙烯线缆在具有较好耐腐蚀性能的基础上,还能够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

[0006]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的制备工艺,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1‑2重量份十二烷基磺酸钠和
50
重量份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升温至
60℃
后以
600

800r/min
的搅拌速度搅拌
30min
,接着加入
18

22
重量份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并在
23

26kHz
的频率下超声分散
30min
,所得记作纳米二氧化钛悬浊液;
S2、

1500
重量份去离子水
、4
‑5重量份聚乙烯醇和
1.5
重量份过氧化二碳酸二辛酯加入反应釜内,搅拌
10min
后加入
1500
重量份氯乙烯单体
、30
重量份
S1
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悬浊液和
0.75
重量份碳酸氢氨,常温条件下搅拌
20

30min
后升温至
80℃
并保温反应5‑
6h
,反应结束后加入4重量份丙酮缩氨基硫脲继续保温
5min
,通入氮气后进行出料,干燥后所得记作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氯乙烯;
S3、
称取
30

35
重量份丙烯酸丁酯
、1
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和
50

60
重量份去离子
水进行混合,高速搅拌制成预乳液;称取
60

70
重量份去离子水和3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装有搅拌器

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烧瓶中,再加入
10
重量份丙烯酸丁酯,水浴加热至
72℃
后加入
0.5
重量份过硫酸钾,反应
100min
后加入
20
重量份丙烯酸丁酯,接着滴加预乳液,滴加完成后加入
30
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
0.5
重量份过硫酸钾,反应
2h
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置于冰箱中冷冻破乳,析出水溶液后再在常温下干燥,粉化后所得粉末记作聚丙烯酸酯组分;
S4、
称取
100
重量份
S2
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氯乙烯倒入高速搅拌机内,加入8‑
10
重量份
S3
中的聚丙烯酸酯组分和3‑4重量份硫醇甲基锡后进行预混合,接着加入4‑5重量份改性水滑石后和1‑2重量份助剂组分后加热到
180℃
混炼5‑
8min
,所得记作耐腐蚀聚氯乙烯组分;
S5、

S4
中的耐腐蚀聚氯乙烯组分通过挤出机挤出包裹在金属导丝的表面,所得即为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

[0008]更进一步地,所述
S1
中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二氧化钛置于
120℃
的烘箱内烘干
12h
,接着将其分散在重量为其
20
倍的甲苯中,升温至
70℃
后加入重量和纳米二氧化钛相同的硅烷偶联剂,以
800

1000r/min
的搅拌速度搅拌
30min
后进行过滤,再使用酒精对过滤后沉淀进行抽提
12h
,置于
65℃
的条件下干燥3‑
5h
后所得即为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

[0009]更进一步地,所述
S2
中的搅拌速度为
400

600r/min。
[0010]更进一步地,所述
S2
中的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前需要进行洗涤和干燥,具体方法为:先使用浓度为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洗涤,再使用去离子水洗涤至中性,最后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

[0011]更进一步地,所述
S2
中高速搅拌的搅拌速度为
1000

1200r/min
,搅拌时间为
15

20min。
[0012]更进一步地,所述
S4
中改性水滑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1、
称取5‑8重量份六水合氯化镁
、3
‑5重量份氯化锌
、6
‑7重量份六水合氯化铝和
50
重量份去离子水进行混合,以
500

600r/min
的搅拌速度搅拌
10min
后所得记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
称取1‑2重量份十二烷基磺酸钠和
50
重量份去离子水进行混合,升温至
60℃
后以
600

800r/min
的搅拌速度搅拌
30min
,接着加入
18

22
重量份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并在
23

26kHz
的频率下超声分散
30min
,所得记作纳米二氧化钛悬浊液;
S2、

1500
重量份去离子水
、4
‑5重量份聚乙烯醇和
1.5
重量份过氧化二碳酸二辛酯加入反应釜内,搅拌
10min
后加入
1500
重量份氯乙烯单体
、30
重量份
S1
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悬浊液和
0.75
重量份碳酸氢氨,常温条件下搅拌
20

30min
后升温至
80℃
并保温反应5‑
6h
,反应结束后加入4重量份丙酮缩氨基硫脲继续保温
5min
,通入氮气后进行出料,干燥后所得记作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氯乙烯;
S3、
称取
30

35
重量份丙烯酸丁酯
、1
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和
50

60
重量份去离子水进行混合,高速搅拌制成预乳液;称取
60

70
重量份去离子水和3重量份十二烷基硫酸钠加入装有搅拌器

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烧瓶中,再加入
10
重量份丙烯酸丁酯,水浴加热至
72℃
后加入
0.5
重量份过硫酸钾,反应
100min
后加入
20
重量份丙烯酸丁酯,接着滴加预乳液,滴加完成后加入
30
重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和
0.5
重量份过硫酸钾,反应
2h
后自然冷却至室温,最后置于冰箱中冷冻破乳,析出水溶液后再在常温下干燥,粉化后所得粉末记作聚丙烯酸酯组分;
S4、
称取
100
重量份
S2
中的纳米二氧化钛改性聚氯乙烯倒入高速搅拌机内,加入8‑
10
重量份
S3
中的聚丙烯酸酯组分和3‑4重量份硫醇甲基锡后进行预混合,接着加入4‑5重量份改性水滑石后和1‑2重量份助剂组分后加热到
180℃
混炼5‑
8min
,所得记作耐腐蚀聚氯乙烯组分;
S5、

S4
中的耐腐蚀聚氯乙烯组分通过挤出机挤出包裹在金属导丝的表面,所得即为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中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二氧化钛置于
120℃
的烘箱内烘干
12h
,接着将其分散在重量为其
20
倍的甲苯中,升温至
70℃
后加入重量和纳米二氧化钛相同的硅烷偶联剂,以
800

1000r/min
的搅拌速度搅拌
30min
后进行过滤,再使用酒精对过滤后沉淀进行抽提
12h
,置于
65℃
的条件下干燥3‑
5h
后所得即为硅烷偶联剂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S2
中的搅拌速度为
400

600r/min。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腐蚀聚氯乙烯线缆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S2
中的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加入前需要进行洗涤和干燥,具体方法为:先使用浓度为
10%
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洗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春燕郭伟强侯泽洪陈晓娜吴丽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力博电线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