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46209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包括高压泵,固设在钻井的上端,所述高压泵设置有多个管接头,所述钻井由外向内依次设有限位导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力压裂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全球油气的不断开发和需求量的增加,碳酸盐岩油气藏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资源

然而,碳酸盐岩油气藏的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一些特殊的技术手段

其中,水力压裂技术是碳酸盐岩油气藏开采中常用的一项措施

[0003]现有的拖动式水力压裂装置在使用时,有时因为封隔装置下井速度过快,导致胶皮磨损,或者套管变形

井筒结垢等原因导致的封隔装置坐封不住,或坐封后井口溢流较大不能加砂致使压裂失败

[000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包括:高压泵,固设在钻井的上端,所述高压泵设置有多个管接头,所述钻井由外向内依次设有限位导管

油套管

筛管和油管,所述高压泵下端位于所述油管内连通设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下端部设置有拖动式封隔装置,能够依次对不同深度的射孔进行封隔压裂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封隔装置包括:
[0007]坐封机构,位于所述注液管的下端部,间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坐封机构与所述油管之间形成压裂区,所述注液管位于所述压裂区处开设有出液口;
[0008]内套筒,固设在位于下方的所述坐封机构上端,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油管内,所述内套筒的下端设置有阻挡台阶;
[0009]外套筒,滑动套设在所述内套筒的上部外侧,所述外套筒的上端为倒置的锥形斗结构,所述外套筒上端与所述注液管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外套筒最大外径相同;以及
[0010]第一弹簧,其弹性支撑在所述阻挡台阶和所述外套筒的下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弹簧沿所述内套筒的周向设置有多个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所述坐封机构包括:
[0012]固定环板,固设在所述注液管外侧,所述固定环板位于远离所述压裂区的一端,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环板下端固设有清洁装置;
[0013]环座,间隔设置有两组,各所述环座均位于所述固定环板靠近所述压裂区一侧,且位于所述固定环板远端一侧的所述环座滑动套设在所述注液管上,且位于所述固定环板近端一侧的环座与其固连,各所述环座相对远端设有挡环;
[0014]密封筒,套设在各所述环座外侧,且固设在各所述挡环之间;以及
[0015]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注液管外侧且弹性支撑在各所述环座之间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所述环座相对端沿其周向外侧竖直均布有多个双向伸缩杆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所述双向伸缩杆的上下部均朝向所述密封筒铰接有两组弹簧支撑杆,且上下部的两组所述弹簧支撑杆均与所述双向伸缩杆构成三角支撑结构,且两组所述弹簧支撑杆远离所述双向伸缩杆的一端共同铰接有压块,所述压块固设在所述密封筒内侧,其中,靠近所述环座一侧的弹簧支撑杆与所述环座铰接,远离所述环座一侧的弹簧支撑杆与所述双向伸缩杆的中部套筒铰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各所述双向伸缩杆上下部的弹簧支撑杆呈
15
°±1°
交错布置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清洁装置包括:驱动源,其同轴固设在所固定环板下端,所述驱动源的下端固设有转盘,所述转盘的周向均布有多个弹性刮刀,各所述弹性刮刀倾斜向下弹性抵接在所述油管的内壁上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1]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弹簧支撑杆的设置使得密封筒对能够与油管多点位不同程度的支撑,并在弹簧支撑杆的作用下使密封筒能够发生适应性的变形,与套管变形处更好的贴合密封,同时,将上下部弹簧支撑杆进行一定夹角的交错布置,提高弹簧支撑杆支撑点的周向密度,提高封隔装置的坐封效果,并设置清洁装置对井垢进行清洁,同时有清洁装置对套管是否正常进行监测,避免装置下移受损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图1中
A
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图1中
B
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密封筒上压块支撑点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
1、
高压泵;
11、
管接头;
2、
注液管;
21、
压裂区;
22、
出液口;
3、
油管;
4、
筛管;
5、
油套管;
6、
限位导管;
7、
封隔装置;
71、
坐封机构;
72、
内套筒;
73、
外套筒;
74、
第一弹簧;
711、
固定环板;
712、
环座
712

713、
双向伸缩杆;
714、
第二弹簧;
715、
密封筒;
716、
弹簧支撑杆;
717、
压块;
8、
清洁装置;
81、
驱动源;
82、
转盘;
83、
弹性刮刀

具体实施方式
[0027]请参阅图1‑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包括:
[0028]高压泵1,固设在钻井的上端,所述高压泵1设置有多个管接头
11
,所述钻井由外向内依次设有限位导管
6、
油套管
5、
筛管4和油管3,所述高压泵1下端位于所述油管3内连通设有注液管2,所述注液管2的下端部设置有拖动式封隔装置7,能够依次对不同深度的射孔进行封隔压裂

[0029]需要解释的是,通过各管接头
11
分别连接压裂液

支撑剂

添加剂等水力压裂原料,从深到浅依次对单个射孔或射孔簇进行水力压裂,提高油气开采效率

[0030]本实施例中,所述封隔装置7包括:
[0031]坐封机构
71
,位于所述注液管2的下端部,间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坐封机构
71
与所述油管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高压泵
(1)
,固设在钻井的上端,所述高压泵
(1)
设置有多个管接头
(11)
,所述钻井由外向内依次设有限位导管
(6)、
油套管
(5)、
筛管
(4)
和油管
(3)
,所述高压泵
(1)
下端位于所述油管
(3)
内连通设有注液管
(2)
,所述注液管
(2)
的下端部设置有拖动式封隔装置
(7)
,能够依次对不同深度的射孔进行封隔压裂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装置
(7)
包括:坐封机构
(71)
,位于所述注液管
(2)
的下端部,间隔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所述坐封机构
(71)
与所述油管
(3)
之间形成压裂区
(21)
,所述注液管
(2)
位于所述压裂区
(21)
处开设有出液口
(22)
;内套筒
(72)
,固设在位于下方的所述坐封机构
(71)
上端,且滑动设置在所述油管
(3)
内,所述内套筒
(72)
的下端设置有阻挡台阶;外套筒
(73)
,滑动套设在所述内套筒
(72)
的上部外侧,所述外套筒
(73)
的上端为倒置的锥形斗结构,所述外套筒
(73)
上端与所述注液管
(2)
滑动密封连接,所述内套筒
(72)
和所述外套筒
(73)
最大外径相同;以及第一弹簧
(74)
,其弹性支撑在所述阻挡台阶和所述外套筒
(73)
的下端面之间,所述第一弹簧
(74)
沿所述内套筒
(72)
的周向设置有多个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力压裂的碳酸盐岩开采装置,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坐封机构
(71)
包括:固定环板
(711)
,固设在所述注液管
(2)
外侧,所述固定环板
(711)
位于远离所述压裂区
(21)
的一端,位于下方的所述固定环板
(711)
下端固设有清洁装置
(8)
;环座
(712)
,间隔设置有两组,各所述环座
(712)
均位于所述固定环板
(711)
靠近所述压裂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金同李笑天文华国蒋华川张浩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