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载式大气电场监测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74596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载式大气电场监测系统及其运行方法,系统包括星历装订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弹载式大气电场监测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大气电场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弹载式大气电场监测系统及其运行方法,可为运载火箭发射

导弹飞行和人工引雷作业等提供支撑


技术介绍

[0002]雷暴云内大气电场是反应雷暴电荷强度

分布及严重影响空中飞行的重要参数,当前主流的地面大气电场探测受到地面大范围屏蔽电荷层的影响,难以反应云内情况

另外,地面探测大多由安装于固定地点的本地型电场仪完成,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一种雷电监测预警装置
》(
专利号
202211528315.4)
安装位置一旦固定就不易拆装,且由于距离雷暴云较远,其探测数据存在“滞后性”很难应用于判断雷暴云内当前的雷暴环境;传统的气球探空式大气电场探测,受高空风场的影响难以定点探测,远距离探测时的回传效率不高;一些其它的空中探测系统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下投式电场探空系统及探测方法
》(
专利号
202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弹载式大气电场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星历装订模块
(10)、
大气电场监测模块
(20)、
北斗定位通信模块
(30)
和数据中心
(40)
;所述星历装订模块
(10)
在火箭弹发射之前,已预先装订由北斗天线获取的目标区域北斗星历信息,便于北斗定位通信模块
(30)
快速定位,所述大气电场监测模块
(20)
用于实时探测目标区域大气电场,并对探测数据进行分析校正,所述北斗定位通信模块
(30)
用于读取星历装订模块
(10)
中预先装订的星历信息,实现火箭弹快速定位,并将目标区域原始和校正后的大气电场

发生时间和火箭弹经纬高,通过北斗短报文发送至数据中心
(40)
进行存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载式大气电场监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电场监测模块
(20)
包括:电子式电场采集探头
(21)、
大气电场功率分析单元
(22)
和大气电场数据校正单元
(23)
;所述电子式电场采集探头
(21)
用于长时间实时采集火箭弹周边大气电场;所述大气电场功率分析单元
(22)
用于获得所述电子式电场采集探头
(21)
采集的大气电场的功率,并与预设的功率阈值进行比对,判断是否需要数据校正;所述大气电场数据校正单元
(23)
用于校正含噪声的大气电场数据,并将原始和校正后的数据传递给所述北斗定位通信模块
(30)。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弹载式大气电场监测系统的运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采集时长比对:所述大气电场监测模块
(20)
首次采集大气电场的时刻为
T1
,大气电场继续采集至时间
T2
;当
T2

T1
大于等于预设的时长阈值
Δ
T0
时,进入步骤2雷暴阶段判断;步骤2:雷暴阶段判断:根据当前时刻
T2
之前
Δ
T0
时长内的大气电场变化率判断该时段属于雷暴前

雷暴初

雷暴中还是雷暴末阶段:当时长
Δ
T0
内的平均大气电场变化率总体平稳,低于预设阈值
Δ
E0
时,属于雷暴前阶段;当
Δ
T0
的前
Δ
T0/2
时长内的平均大气电场变化率低于预设阈值
Δ
E0
且后
Δ
T0/2
时长内的平均大气电场变化率高于预设阈值
Δ
E0
时,属于雷暴初阶段;当时长
Δ
T0
内的平均大气电场变化率高于预设阈值
Δ
E0
时,属于雷暴中阶段;当
Δ
T0
的前
Δ
T0/2
时长内的平均大气电场变化率高于预设阈值
Δ
E0
且后
Δ
T0/2
时长内的平均大气电场变化率低于预设阈值
Δ
E0
时,属于雷暴末阶段;步骤3:电场功率比对:对判定过雷暴阶段的当前时刻
T2
之前
Δ
T0
时长内的
N
点大气电场数据
E
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其频率范围为0~
f
之间的信号功率
P
;其中,
FT
为傅里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立华张琪段艳涛郭飞邱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