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40104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电池包,每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相邻前一个电池包的正极端子,第一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接地,所述第一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有第一检测电路,其他电池包分别连接有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报警检测电路及识别检测电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多电池包串联供电场景下,用电设备对电池包规格参数识别以及各个电池包报警状态的监控,提了高电池包及其用电设备使用时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及方法,用于各个电池包状态检测,属于电池包



技术介绍

[0002]在由电池供电的设备中,尤其是在园林工具中,存在多个电池包串联后为设备供电的使用场景

如何识别各个电池的状态变得十分重要,对于不匹配的电池包,用电设备应当做出保护,并给出报警状态

一般,每个电池包至少会引出三个端子,分别是电源正

电源负以及
DO
端子
。DO
端子用于输出电池包的
DO
信号,其有两个作用:1)通过
DO
信号获取电池包的规格信息
。2
)通过
DO
信号获知电池包的报警状态

[0003]如图1所示,电池包内部设置有一个识别电阻
Rx
,该电阻阻值不同,代表不同的规格参数

识别电阻
Rx
一端作为
DO
信号引出,另外一端连接到
NMOS
的漏极,
NMOS
的栅极连接
BMS
芯片的输出控制引脚

当电池包工作正常时,输出控制引脚输出高电平,
NMOS
开通

当电池包处于报警时,输出控制引脚输出低电平,
NMOS
关断

[0004]对于类似功能的电池包,当使用一个电池包为设备供电时,
DO
信号的识别电路和方法非常简单和易于实现,也为业界所熟知,如图2所示,通过测量
DO
点的电压,结合已知的
Ry
电阻
5V
电压,即可计算出
Rx
的阻值

同时当电池包发生报警而关断
NMOS
时,
DO
信号将会达到
5V
,远超正常识别范围,从而得知电池包报警

[0005]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当多个电池包串联供电时,由于各个电池包
DO
信号的参考电平不同,对于
DO
信号的检测也变困难

现有解决该问题的方案要么实现较为复杂,对检测器件的特性(如耐压值)有特别的要求,要么实现的功能较为简单,只能识别电池包是否报警,但不能识别电池包的规格参数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在不改变电池包
DO
信号产生电路和输出形式(不改变现有电池包电路)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简单高效的检测电路和检测方法,可以实现多个电池串联供电应用场景下,识别各个电池包的内置识别电阻
Rx
的阻值大小以及各个电池包的报警状态

[0007]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相邻前一个电池包的正极端子,第一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接地,所述第一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有第一检测电路,其他电池包分别连接有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报警检测电路及识别检测电路;所述报警检测电路包括源极
S
与电池包正极端子连接的
PMOS

Q1
,所述
PMOS

Q1
的漏极
D
连接电阻
R1
的一端引脚,所述电阻
R1
的另一端引脚连接光耦合器
OC
的二极管正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池包的识别电阻
Rx
连接,所述识别电阻
Rx
的另一端连接第一
NMOS
管的漏极
D,
所述第一
NMOS
管的源极
S
连接电池包的负极端子,其栅极
G
与第一
BMS
控制芯片的
端口连接,所述光耦合器
0C
的光敏三极管输出端作为信号
ERR
输出端子;所述识别检测电路包括连接于所述识别电阻
Rx
与光耦合器
OC
之间线路上的
DO2
信号引出端,所述
DO2
信号引出端线路上分别连接电阻
R3
和电容
C1
一端引脚
,
所述电阻
R3
的另一端引脚连接第二
NMOS

Q2
的漏极
D,
所述第二
NMOS

Q2
的源极
S
接地,所述第二
NMOS

Q2
的栅极
G
和源极
S
之间并联有电阻
R5,
所述栅极
G
端线路上连接电阻
R4
后作为信号
CTL2
输出端子;所述电容
C1
的另一端引脚接地,所述电阻
R4
和电阻
R5
连接端的引脚与电池包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电阻
R7、
电阻
R6
及第三
NMOS

Q3,
所述电阻
R6
和电阻
R7
之间线路连接有引线
VB1。
[0008]作为优选,所述光耦合器
OC
的信号
ERR
输出端连接电阻
R2
的一端
,
所述电阻
R2
的另一端连接
5V
电压

[0009]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源极
S
与第一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的第四
NMOS
管,所述第四
NMOS
管的栅极
G
与第二
BMS
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漏极
D
连接识别电阻
Rx1
的一端引脚,所述识别电阻
Rx1
的另一端作为
DO1
信号引出端,所述
DO1
信号引出端连接电容
C2
后接地,同时连接电阻
R8
后接入
5V
电压

[00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
NMOS


第二
NMOS


第三
NMOS


第四
NMOS
管及
PMOS
管的源极
S
和漏极
G
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体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包括若干个依次串联的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每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相邻前一个电池包的正极端子,第一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接地,所述第一个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有第一检测电路,其他电池包分别连接有第二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检测电路包括报警检测电路及识别检测电路;所述报警检测电路包括源极
S
与电池包正极端子连接的
PMOS

Q1
,所述
PMOS

Q1
的漏极
D
连接电阻
R1
的一端引脚,所述电阻
R1
的另一端引脚连接光耦合器
OC
的二极管正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与电池包的识别电阻
Rx
连接,所述识别电阻
Rx
的另一端连接第一
NMOS
管的漏极
D,
所述第一
NMOS
管的源极
S
连接电池包的负极端子,其栅极
G
与第一
BMS
控制芯片的端口连接,所述光耦合器
0C
的光敏三极管输出端作为信号
ERR
输出端子;所述识别检测电路包括连接于所述识别电阻
Rx
与光耦合器
OC
之间线路上的
DO2
信号引出端,所述
DO2
信号引出端线路上分别连接电阻
R3
和电容
C1
一端引脚
,
所述电阻
R3
的另一端引脚连接第二
NMOS

Q2
的漏极
D,
所述第二
NMOS

Q2
的源极
S
接地,所述第二
NMOS

Q2
的栅极
G
和源极
S
之间并联有电阻
R5,
所述栅极
G
端线路上连接电阻
R4
后作为信号
CTL2
输出端子;所述电容
C1
的另一端引脚接地,所述电阻
R4
和电阻
R5
连接端的引脚与电池包负极之间依次串联有电阻
R7、
电阻
R6
及第三
NMOS

Q3,
所述电阻
R6
和电阻
R7
之间线路连接有引线
VB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合器
OC
的信号
ERR
输出端连接电阻
R2
的一端
,
所述电阻
R2
的另一端连接
5V
电压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电路包括源极
S
与第一电池包的负极端子连接的第四
NMOS
管,所述第四
NMOS
管的栅极
G
与第二
BMS
控制芯片的输出引脚连接,漏极
D
连接识别电阻
Rx1
的一端引脚,所述识别电阻
Rx1
的另一端作为
DO1
信号引出端,所述
DO1
信号引出端连接电容
C2
后接地,同时连接电阻
R8
后接入
5V
电压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多电池包串联的安全检测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NMOS


第二
NMOS


第三
NMOS


第四
NMOS
管及
PMOS
管的源极
S
和漏极
G
之间分别连接有一个体二极管;所述第一
NMOS


第二
NMOS


第三
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桂友俞庆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腾亚精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