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39666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医用抗菌纱布包括外纱布层和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抗菌凝胶均匀负载于内接触层,且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间隔编织,抗菌凝胶包括中药抗菌液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纱布
,尤其涉及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意外或疾病,造成皮肤组织的创伤,皮肤组织在愈合的过程中极易在环境中受到病菌的感染,容易引起伤口的恶化

医用纱布在卫生医疗领域主要用于包扎创面,通常为无菌纱布,是暂时覆盖烧伤

溃疡

创伤等伤口的一类临床医用材料,主要用来引流

堵漏

覆盖或包扎伤口,可以很大程度上阻止微生物

灰尘进入创伤组织,便于伤口的护理,起到保护保护伤口的作用,促进伤口快速愈合

医用纱布通常由棉纤维制作而成,经过高温或紫外消毒后使用,具有制作工艺简单

价格偏移

透气性好

使用方便等优点,目前市场上普遍使用此类医用纱布

[0003]然而,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医用纱布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纱布容易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长时间后分泌物与纱布之间产生固化,导致不易将纱布从伤口处揭除,在揭除纱布时易对创面造成二次损伤,造成患者疼痛的同时不利于伤口愈合;另一方面,纱布在透气性好的同时抗菌性较差,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伤口再次感染,减缓了伤口的愈合速度

即使现有的部分医用纱布采用了抗菌措施,例如公告号为
CN102120043B/>的中国专利文件,其公开了“一种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脱脂棉纱布及其制备装置与方法”,该专利含纳米银和壳聚糖的脱脂棉纱布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力学性能,且具有持久

高效的杀菌特点,提高了现有医用纱布的抗菌性

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此种医用纱布只能在伤口与纱布接触处的局部创面具有抗菌效果,时间较长后则会失去抗菌效果,其抗菌性能较差,且长期使用纳米银抗菌会在生物体内形成银沉积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沉积过多甚至会有明显中毒现象,安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纱布容易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产生固化,不易将纱布从伤口处揭除,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伤口再次感染,以及喷涂纳米银等抗菌材料的医用纱布抗菌性和安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本专利技术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包括外纱布层和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所述抗菌凝胶均匀负载于所述内接触层,且所述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间隔编织,所述抗菌凝胶包括中药抗菌液

亲水性高分子

纤维素

增稠剂

表面活性剂

促渗剂和纯水,所述抗菌凝胶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
50

90
:2‑5:2‑
4:1
‑3:2‑
4:100

150。
[000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中药抗菌液为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的提取液,所述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1‑
3:5

10:10

30:1

5。
[000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亲水性高分子采用聚乙烯醇,所述增粘剂采用聚丙烯酸钠,所述促渗剂采用氮酮类化合物

[000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纱布层采用脱棉纤维制成,所述内接触层采用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

[0009]本专利技术还包括一种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S1
: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
,
文火煎成药液;之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
75
%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
,
之后在
100
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中药抗菌液;
[0011]S2
:制作抗菌凝胶,将步骤
S1
中制作的中药抗菌液

亲水性高分子

甘油

加入纯水中进行高速搅拌,搅拌均匀后加入增粘剂和促渗剂,再次搅拌均匀后得到粘稠状的抗菌凝胶:
[0012]S3
:将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浸泡于上述的抗菌凝胶中,充分浸润后进行冷冻干燥,,制备得到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
[0013]S4
:将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编织成型,得到具有抗菌作用的不易粘接的医用抗菌纱布

[0014]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内接触层与外纱布层的相邻编织点距离在
1mm
以上

[001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
S1
步骤中,将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的时间为1‑3小时

[0016]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
S1
中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在所述中药抗菌液中的质量浓度为1%
‑3%

[001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
S2
中,抗菌凝胶各成分的质量比,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
50

90
:2‑5:2‑
4:1
‑3:2‑
4:100

150。
[001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
S3
中,所述内接触层在所述抗菌凝胶中浸泡5‑
10
分钟

[001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抗菌纱布具备较好的吸水效果,由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的内接触层具有蓬松

柔软和光滑的特点,内接触层不易与伤口发生粘接,并且内接触层负载的抗菌凝胶能快速吸收伤口渗出液使伤口保持相对干燥,被渗出液湿润后的抗菌凝胶可防止纱布的内接触层与伤口的分泌物黏连在一起产生固化,纱布易揭除更换;抗菌凝胶含有的中药抗菌液的抗菌作用可创造有利于伤口愈合的局部环境,使伤口与纱布的接触处不会滋生细菌,防止伤口再次感染;同时起到隔绝新生组织和纱布的作用,防止纱布和新生组织之间的粘连;本专利技术的中药抗菌液具有有较好的抗菌性,且不产生抗药性,作为抗菌剂使用,具有明显的抗菌效果,其安全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流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纱布层和负载有抗菌凝胶的内接触层,所述抗菌凝胶均匀负载于所述内接触层,且所述外纱布层与内接触层间隔编织,所述抗菌凝胶包括中药抗菌液

亲水性高分子

纤维素

增稠剂

表面活性剂

促渗剂和纯水,所述抗菌凝胶中各组分的质量比为,中药抗菌液:亲水性高分子:增粘剂:甘油:促渗剂:纯水为
50

90
:2‑5:2‑
4:1
‑3:2‑
4:100

150。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抗菌液为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的提取液,所述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的质量比为1‑
3:5

10:10

30:1

5。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亲水性高分子采用聚乙烯醇,所述增粘剂采用聚丙烯酸钠,所述促渗剂采用氮酮类化合物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抗菌纱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纱布层采用脱棉纤维制成,所述内接触层采用二醋酸纤维素纤维制成
。5.
一种医用抗菌纱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制作中药抗菌液,将黄连

艾叶

蒲公英和金银花置入容器内进行煎制
,
文火煎成药液;之后将药液及药渣中加入等量的
75
%医用酒精进行混合搅拌萃取
,
之后在
100
度下进行蒸馏萃取中药液,制得中药抗菌液;
S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义军王翊凯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