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32443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方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用菌栽培方法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2019
年以来,共改造低产低效油茶林
364
万亩,绝大地区茶油亩产量提高4~
10
倍,各地依托油茶产业发展新型经营模式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
2020

11
月,我国油茶种植面积己达到
6800
万亩,拥有高产油茶林
1400
万亩,茶油年产量超过
62
万吨,油茶产业总产值达
1160
亿元

随着低产油茶林改造的工作逐渐深入,一些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林地改造后的油茶残枝等剩余物如何处理,是否能二次利用带来额外经济价值或生态效益,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
CN105724061A
公开了一种油茶壳为基质的海鲜菇瓶栽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发酵

棉籽壳和杂木屑预处理

拌料

装瓶

灭菌

冷却

接种

培养

搔菌

出菇

油茶壳通过发酵能够部分转化分解为腐植质,能够缩短海鲜菇的出菇时间;且油茶壳代替了部分棉籽壳,降低了生产成本

但是该方法步骤复杂

处理周期长,加水露天堆沤发酵易产生难闻气味

滋生蚊虫等,难以适应日益严格化的环评标准

[0004]中国专利
CN108338054A
公开了一种油茶果壳制备栽培基质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油茶果壳

起爆剂

表面活性剂

尿素和微生物混合菌剂搅拌均匀,加水调整水分含量至
55
%~
60
%,在保温通气堆肥装置中发酵,发酵两天后温度升至
55

70℃
,保温5‑6天,翻堆,如此反复3‑4次,待温度下降至
40℃
,加入功能菌降解难以分解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待堆肥降至室温,堆肥结束,得到具有杀虫和灭菌功效的栽培基质

该方法配方简单,制备出既有营养又有杀虫

杀菌功能的栽培基质,但是制备成本较高,也不适用于食用菌的栽培

[0005]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期待克服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0007]基于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通过上述方法栽培得到的食用菌

[0008]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9]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步骤
S1、
将油茶粕破碎,过筛,经破碎过筛后的油茶粕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尿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A

[0011]步骤
S2、
将步骤
S1
得到的混合物料
A
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处理,水热处理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出,得到培养基质;
[0012]步骤
S3、
将步骤
S2
得到的培养基质进行装袋

接种

培养

出菇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所述油茶粕在使用前还经过了风干处理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所述过筛采用
20
目筛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所述氢氧化钾溶液的
pH
值为8~
10。
[0016]较佳的,所述步骤
S1
中,经破碎过筛后的油茶粕与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1~
2g/ml。
[001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所述尿素的加入量为经破碎过筛后的油茶粕质量的
0.5
%~5%

[0018]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1
中,搅拌的时间为
0.5h

12h。
[0019]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2
中,水热处理的温度为
150℃

250℃
,水热处理的时间为
0.5h

2h。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
S3
中,将步骤
S2
得到的培养基质冷却到室温,再用聚丙烯塑料袋进行装袋;在无菌接种间进行接种;接种完成后将菌包移至发菌室,在控制发菌室的湿度为
60
%~
65
%,温度为
23℃

25℃
的条件下完成发菌;待菌丝满袋后将菌包移至出菇房,在控制出菇房的湿度为
60
%~
70
%,温度为
25
%~
28℃
的条件下完成出菇

[0021]一种食用菌,该食用菌通过如上所述的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栽培得到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23]1.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不仅可以对林产品剩余废弃物油茶粕进行减量化

无害化处理,同时还可以获得高附加值的食用菌培养基质,减少了菌业生产成本,使资源得到充分高效循环利用;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

生产成本低

出菇周期短

处理量大的优点,为食用菌的栽培提供了更加优异和简单的基质配方,只需要简单的水热反应处理就能将难降解的油茶粕转化为食用菌的营养物质,整个工艺流程无污染物产生,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0024]2.
使用油茶粕作为食用菌的培养基质,通过水热处理破坏皂素成分,降低了油茶粕对食用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水热处理还对基质达到灭菌的效果,缩短了工艺流程

[0025]3.
通过加入氢氧化钾,实现调节碱度和提供丰富的钾源,还能有效破坏纤维素

木质素的结构,提高油茶粕的腐殖化程度;通过加入尿素,提供了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
S1、
将油茶粕破碎,过筛,经破碎过筛后的油茶粕中加入氢氧化钾溶液

尿素,搅拌均匀,得到混合物料
A
;步骤
S2、
将步骤
S1
得到的混合物料
A
放入反应釜中进行水热处理,水热处理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取出,得到培养基质;步骤
S3、
将步骤
S2
得到的培养基质进行装袋

接种

培养

出菇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中,所述油茶粕在使用前还经过了风干处理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中,所述过筛采用
20
目筛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中,所述氢氧化钾溶液的
pH
值为8~
10。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使用油茶粕为基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1
中,经破碎过筛后的油茶粕与氢氧化钾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1~
2g/ml。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使用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涛邓必平程玉娜刘明灯卢鹏飞叶晓燕阮树堂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