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125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MNCC节能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
MNCC
节能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特别是涉及应用于建筑材料领域的一种
MNCC
节能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


技术介绍

[0002]保温板说的通俗易懂就是给楼房保温用的板子

保温板是以聚苯乙烯树脂为原料加上其他的原辅料与聚含物,通过加热混合同时注入催化剂,然后挤塑压出成型而制造的硬质泡沫塑料板,具有防潮

防水性能,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0003]现有的保温板仅仅为建筑外墙的一层板材,其支撑强度有限,且保温防火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保温板强度有限,且保温防火效果较差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
MNCC
节能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墙板的保温芯材包括按照质量份计的以下配料:
20

30
份硅酸盐水泥
、10

15
份硅灰
、5

10
份粉煤灰
、20

30
份改性的聚苯颗料;
0.5
‑1份减水剂
、0.5
‑1份微发泡剂
、0.5
‑1份渗透剂
、1
‑2份硅藻
0.3

0.5
份偶联剂
、3
‑5份硫酸铝
、3
‑5份轻质碳酸钙
、0.8
‑1份分散剂
、3
‑5份硬质酸钙
、0.2

0.5
份硫酸锂
、5
‑8份纤维素
、0.5
‑1份柠檬酸,
20

30
份水;保温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
干粉混合:将上述原料通过混合机进行干粉混合,混合后静置6‑8小时,得到混料;
S2、EPS
颗粒改性:将
EPS
颗粒投入至渗透设备内进行改性,渗透设备将渗透液雾化,使其朝向
EPS
颗粒内渗透,然后静置
12
小时以上,得到改性的聚苯颗粒;
S3、
保温浆料制备:将混料

改性后的
EPS
颗粒

水以及微发泡剂

纤维素加入到螺旋搅拌机内进行搅拌,持续搅拌7‑9分钟,得到保温浆料;
S4、
将保温浆料泵送至免拆模具内,静置
22

26
小时后固化成型,形成保温芯材,并与免拆模具直接形成保温墙板

[0006]作为本申请的进一步改进,步骤
S4
中,保温浆料在模具内
35

45
分钟时初凝,达到2‑
2.5
小时时初步成型,
22

26
小时后完全成型,且达到目标强度

[0007]作为本申请的再进一步改进,步骤
S4
中,保温浆料在泵送至模具前,先观察保温浆料是否膨胀,当保温浆料的体积膨胀
20%
以上后,才能进行泵入模具内的操作

[0008]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墙板包括使用保温材料制备的保温芯材

嵌设在保温芯材内的多对上下对应的
U
型冷弯薄壁型钢骨架以及嵌设在保温芯材内的多个断桥,保
温芯材上下两端均连接有防护层,防护层内镶嵌有拉丝钢网模,保温芯材左右两端均连接有封边免拆模板

[0009]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断桥厚度为
0.8

1.2cm
,断桥宽度为7‑
9cm
,且相邻两个断桥之间间隔
40

50cm。
[0010]作为本申请的更进一步改进,横向相邻的两个断桥上下错位分布,且错位的幅度不超过断桥宽度的
1/3。
[0011]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步骤
S4
中,搅拌后的保温浆料先泵入至发泡池内,进行发泡,在发泡池内安装发泡观测模块,当发泡观测模块监测到发泡量达到
20%
以后,再将保温浆料泵入模具内;发泡观测模块包括固定镶嵌在发泡池侧壁上的观测柱,观测柱内安装有感光组件,观测柱位于发泡池外的一端滑动连接有磁控主板,磁控主板与感光组件之间存在磁吸力

[0012]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观测柱包括柱面壳

固定镶嵌在柱面壳内的间隔板以及固定连接在柱面壳位于发泡池外的外平面壳,外平面壳朝向外的端部安装有滑轨,磁控主板与滑轨匹配,间隔板以及位于间隔板朝向发泡池一侧的柱面壳均为硬质透明结构,外平面壳内壁涂覆有遇热变色油墨层作为本申请的又一种改进,感光组件包括穿设在间隔板上的磁性控位板以及安装在磁性控位板端部的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朝向间隔板靠近发泡池一侧,磁性控位板为
H
型,且
H
型的两臂分别与间隔板左右内壁贴附,且两臂之间存在吸附力,间隔板中部开凿有纵向的长孔,
H
型的中部活动贯穿长孔

[0013]在上述节能保温材料制备工艺中,以硅酸盐水泥

硅灰以及粉煤灰等为基材,并加入改性的
EPS
颗粒,通过发泡可得到带有封闭微孔结构的保温板材,隔热隔音效果好,同时其支撑强度相较于普通保温板得到大幅度提高,可直接作为建筑墙体,有效降低建筑自重,同时,由于其优异的自体保温以及防火效果,无需另外再做外墙保温,大幅度降低建筑成本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要的流程图;图2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烧测试数据图一;图3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烧测试数据图二;图4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烧测试时样品背面的升温变化图;图5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烧测试时样品正面的标准升温变化图;图6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燃烧测试时现场图;图7为本申请第一种实施方式中保温墙板截面图;图8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中发泡池的示意图;图9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观测柱的示意图;图
10
为本申请第二种实施方式中观测柱径向截面的示意图

[0015]1保温芯材
、2
防护层
、3
拉丝钢网模
、4 U
型冷弯薄壁型钢骨架
、5
断桥
、6
封边免拆模板
、7
观测柱
、71
柱面壳
、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
MNCC
节能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墙板的保温芯材包括按照质量份计的以下配料:
20

30
份硅酸盐水泥
、10

15
份硅灰
、5

10
份粉煤灰
、20

30
份改性的聚苯颗料;
0.5
‑1份减水剂
、0.5
‑1份微发泡剂
、0.5
‑1份渗透剂
、1
‑2份硅藻
、0.3

0.5
份偶联剂
、3
‑5份硫酸铝
、3
‑5份轻质碳酸钙
、0.8
‑1份分散剂
、3
‑5份硬质酸钙
、0.2

0.5
份硫酸锂
、5
‑8份纤维素
、0.5
‑1份柠檬酸,
30

40
份水;所述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
干粉混合:将上述原料通过混合机进行干粉混合,混合后静置6‑8小时,得到混料;
S2、EPS
颗粒改性渗透:将
EPS
颗粒投入至渗透设备内进行改性渗透,渗透设备将渗透液雾化,使其朝向
EPS
颗粒内渗透,然后静置
12
小时以上,得到改性的聚苯颗粒;
S3、
保温浆料制备:将混料

改性后的
EPS
颗粒

水以及微发泡剂

纤维素加入到螺旋搅拌机内进行搅拌,持续搅拌7‑9分钟,得到保温浆料;
S4、
将保温浆料泵送至免拆模具内,静置
22

26
小时后固化成型,形成保温芯材,并与免拆模具直接形成保温墙板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MNCC
节能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
S4
中,保温浆料在模具内
35

45
分钟时初凝,达到2‑
2.5
小时时初步成型,
22

26
小时后完全成型,且达到目标强度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MNCC
节能保温墙板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仁武
申请(专利权)人:中环绿建集成房屋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