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数模转换器的高输出摆幅高精度电流源阵列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3015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模转换器的高输出摆幅高精度电流源阵列电路,属于数字模拟转换器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模转换器的高输出摆幅高精度电流源阵列电路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数字模拟转换器
,具体涉及一种数模转换器的高输出摆幅高精度电流源阵列电路


技术介绍

[0002]DAC(Digital

to
‑ꢀ
Analog Converter
,数模转换器
)
连接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其作用是将离散的数字信号转换为相对应的模拟信号;常见的
DAC
架构有电荷型
DAC、
电阻型
DAC
和电流型
DAC
,其中电流型
DAC
以其较为简单的设计结构

小面积

高精度等优点,受到广大设计人员的青睐

[0003]而电流型
DAC
中最关键的电路即是电流源阵列电路,但传统的共源共栅结构的单位电流源组成的电流源阵列电路,其由于共源管

共栅管固有的过驱动电压的存在,传统电流源阵列电路的输出电压摆幅受到限制,电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数模转换器的高输出摆幅高精度电流源阵列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源阵列电路中,每个数字输入码对应的所有单位电流源,均采用带有
BD

QFG

bulk driven

quasi floating gate
)的共源共栅结构;对于
n
位的数字输入码,对应的单位电流源个数为2n
‑1,单位电流源的连接方式相同,分别记为
IMSB<1>~IMSB<2
n

1>
;对于
IMSB<1>
,共源管
M1的源极接电源电压
VDD
,栅极接在大电容
C
in1
的下极板和二极管接法的
NMOS

M7的漏极,漏极与共栅管
M2的源极相连,体端接输入偏置电压
VCAS
和大电容
C
in1
的上极板;
M7采用二极管接法,栅极

源极

体端接地,等效于一个大电阻;共栅管
M2的栅极接输入偏置电压
VCS
,漏极与开关管
M3、M4的源极相接;
M1、M2、M7、C
in1
组成了带有
BD

QFG
技术的共源共栅结构;开关管
M3、M4的栅极分别接差分输入控制信号
SWA、SWB
,漏极分别接补偿管
M5、M6的源极;补偿管
M5、M6的栅极分别接差分输入补偿信号
FCA、FCB
,漏极分别与
M5、M6的源极相接,并分别与输出
OUT+、OUT

相接;对于
IMSB<2
n

1>
,共源管
M8的源极接电源电压
VDD
,栅极接在大电容
C
in2
的下极板和二极管接法的
NMOS

M
14
的漏极,漏极与共栅管
M9的源极相连,体端接输入偏置电压
VCAS
和大电容
C
in2
的上极板;
M
14
采用二极管接法,栅极

源极

体端接地,等效于一个大电阻;共栅管
M9的栅极接输入偏置电压
VCS
,漏极与开关管
M
10
、M
11
的源极相接;
M8、M9、M
14
、C
in2
组成了带有
BD

QFG
技术的共源共栅结构;开关管
M
10
、M
11
的栅极分别接差分输入控制信号
SWC、SWD
,漏极分别接补偿管
M
12
、M
13
的源极;补偿管
M
12
、M
13
的栅极分别接差分输入补偿信号
FCC、FCD
,漏极分别与
M
12
、M
13
的源极相接,并分别与输出
OUT+、OUT

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汤轲凡韩雁程志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