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及其育苗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29476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属于水稻育苗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及其育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育苗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
在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

秆直立,高
0.5

1.5
米,随品种而异

叶鞘松弛,无毛;叶舌披针形,长
10

25
毫米,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具2枚镰形抱茎的叶耳;叶片线状披针形,长
40
厘米左右,宽约1厘米,无毛,粗糙

圆锥花序大型疏展,长约
30
厘米,分枝多,棱粗糙,成熟期向下弯垂;小穗含1成熟花,两侧甚压扁,长圆状卵形至椭圆形,长约
10
毫米,宽2‑4毫米;颖极小,仅在小穗柄先端留下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2枚,锥刺状,长2‑4毫米;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具5脉,中脉成脊,表面有方格状小乳状突起,厚纸质,遍布细毛端毛较密,有芒或无芒;内稃与外稃同质,具3脉,先端尖而无喙;雄蕊6枚,花药长2‑3毫米

[0003]根系是水稻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
,
也是合成和分泌植物激素

有机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起重要作用

根系功能作用与根系形态生理特性密切相关,并受基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

良好的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是维持作物产量的基本保证

[0004]水稻在育苗过程中,秧苗根系任意扎入苗床土壤,虽然秧苗的根系生长健壮,但是由于秧苗根系任意生长造成秧苗间根系交叉盘结,移栽拔苗时造成秧苗根系折断或损伤严重,且拔秧费时费工,带来拔秧困难

并且拔秧后,秧苗根部带的泥土较少,会造成秧苗移栽后成活率低,影响水稻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及育苗方法,减少根系损伤,促进水稻生长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包括种植架,所述种植架上设有多个育苗槽;所述育苗槽的顶部与所述种植架固定连接,每列所述育苗槽的底部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种植架连接;所述育苗槽的底面设有伸缩孔;
[0007]连接装置包括圆盘,第一转动杆

纵向伸缩装置

第二转动杆

横向伸缩装置;所述圆盘与所述种植架固定连接,所述圆盘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纵向伸缩装置连接,所述圆盘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横向伸缩装置连接,所述横向伸缩装置与所述伸缩孔转动连接;在取苗时,转动所述圆盘,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带动所述纵向伸缩装置向上移动,将水稻苗从所述育苗槽的底部顶出;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拉动所述伸缩孔,将水稻苗的根部取出

[0008]优选的,所述纵向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

第三转动杆

第四转动杆和顶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与所述种植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与所述第一
固定杆

所述顶出组件转动的连接方式和所述第三转动杆与所述第一固定杆

所述顶出组件转动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四转动杆设于所述第三转动杆的下方;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顶出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杆

第一横板和多个顶出杆;所述第一移动杆与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横板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杆与所述第一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顶出杆设于多个所述育苗槽的底部

[0010]优选的,所述横向伸缩杆包括第二固定杆

套筒

收缩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杆与所述种植架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第二固定杆上,且与所述第二固定杆滑动连接,所述套筒通过所述收缩组件与所述育苗槽连接

[0011]优选的,所述收缩组件包括第二移动杆

第二横板和多个收缩杆,所述第二移动杆的一端与所述套筒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横板固定连接,所述收缩杆与所述第二横板的顶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收缩杆分别与多个所述育苗槽的底部转动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伸缩孔由固定
U
形杆和伸缩
U
形杆围设而成,所述伸缩
U
形杆套设在所述固定
U
形杆上,且与所述固定
U
形杆滑动连接,所述伸缩
U
形杆通过波纹型弹力布与所述育苗盘底部连接,所述伸缩
U
形杆与所述顶出杆转动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水稻育苗装置的育苗方法,将育苗基质铺设在所述水稻育苗装置中,用水浇透之后,撒入催芽后的水稻种子,进行播后管理;
[0014]所述育苗基质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组成:
20

30
份秸秆
、30

40
份腐殖酸
、4
‑6份木醋液

[0015]优选的,所述育苗基质按照以下步骤制备得到:
[0016]步骤
1、
按以下质量份称取各组分:
20

30
份秸秆
、30

40
份腐殖酸
、4
‑6份木醋液;
[0017]步骤
2、
将秸秆粉碎后与腐熟剂混合均匀后进行腐熟,腐熟完成后,与腐殖酸和木醋液混合均匀得到育苗基质

[0018]优选的,腐熟剂的添加量为秸秆质量的
0.1


0.2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本专利技术通过连接装置将育苗槽底部与种植架连接在取苗时,转动所述圆盘,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带动所述纵向伸缩装置向上移动,将水稻苗从所述育苗槽的底部顶出;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拉动所述伸缩孔,将水稻苗的根部取出

在育苗槽中进行育苗避免了水稻苗根系交叉的问题,然后通过连接装置,避免了拔秧困难

并且避免了拔秧时,秧苗根系损坏的问题,秧苗与基质整体被拿出,提高秧苗移栽成活率

[0021]本专利技术以秸秆

腐殖酸

泥炭和木醋液为原料制备得到了育苗基质,该育苗基质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且还能促进根系生长,从而进一步提高移栽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包括种植架
(1)
,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架
(1)
上设有多个育苗槽
(2)
;所述育苗槽
(2)
的顶部与所述种植架
(1)
固定连接,每列所述育苗槽
(2)
的底部通过连接装置与所述种植架
(1)
连接;所述育苗槽
(2)
的底面设有伸缩孔;连接装置包括圆盘
(3)
,第一转动杆
(4)、
纵向伸缩装置

第二转动杆
(11)、
横向伸缩装置;所述圆盘
(3)
与所述种植架
(1)
固定连接,所述圆盘
(3)
的一侧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
(4)
与所述纵向伸缩装置连接,所述圆盘
(3)
的另一侧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
(11)
与所述横向伸缩装置连接,所述横向伸缩装置与所述伸缩孔转动连接;在取苗时,转动所述圆盘
(3)
,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杆
(4)
带动所述纵向伸缩装置向上移动,将水稻苗从所述育苗槽
(2)
的底部顶出;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
(11)
拉动所述伸缩孔,将水稻苗的根部取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伸缩装置包括第一固定杆
(5)、
第三转动杆
(6)、
第四转动杆
(7)
和顶出组件,所述第一固定杆
(5)
与所述种植架
(1)
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
(6)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杆
(5)
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转动杆
(6)
的另一端与所述顶出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杆
(7)
与所述第一固定杆
(5)、
所述顶出组件转动的连接方式和所述第三转动杆
(6)
与所述第一固定杆
(5)、
所述顶出组件转动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四转动杆
(7)
设于所述第三转动杆
(6)
的下方;所述顶出组件与所述第一转动杆
(4)
转动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组件包括第一移动杆
(8)、
第一横板
(9)
和多个顶出杆
(10)
;所述第一移动杆
(8)
与所述第一转动杆
(4)
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杆
(8)
的顶部与所述第一横板
(9)
固定连接,所述顶出杆
(10)
与所述第一横板
(9)
的顶部固定连接;多个所述顶出杆
(10)
设于多个所述育苗槽
(2)
的底部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稻育苗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志强王奉斌袁杰文孝荣张燕红布哈丽且木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