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性线转换开关配置系统及转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压直流输电
,特别是关于一种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性线转换开关配置系统及转换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相对交流输电来说,直流输电具有输送灵活
、
损耗小
、
能够节约输电走廊
、
能够实现快速控制等优点
。
特高压直流输电目前是中国超远距离
、
超大容量高效输电的主要方式,可以将中国西北地区丰富的电能资源输送至几千公里以外的中部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
目前,中国输送距离最远
、
输送电压最高
、
容量最大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输电距离达到
3300km
,直流电压达到
±
1100kV
,容量达到
10GW
,已投产近
20
条特高压直流工程
。
目前在运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多为点对点输送,但是随着中国西北部能源基地的开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性线转换开关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中性线
、
第二中性线
、
站间联络线
、
第一直流转换开关
、
第二直流转换开关
、
第一接地极线
、
第二接地极线
、
接地极和金属回线跨接线,其中,所述站间联络线
、
第一接地极线
、
第二接地极线和金属回线跨接线上均设置有隔离开关;所述第一中性线的一端并联连接直流系统高端阀组的低压侧和所述站间联络线的一端,所述第一中性线的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直流转换开关并联连接所述第一接地极线和金属回线跨接线的一端,所述第一接地极线的另一端并联连接所述接地极和第二接地极线的一端,所述金属回线跨接线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系统另一极高端阀组的高压侧极线;通过所述第一接地极线和金属回线跨接线上设置的隔离开关切换大地回线和金属回线跨接线两种运行方式;所述第二中性线的一端连接直流系统低端阀组的低压侧,所述第二中性线的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直流转换开关和第二接地极线连接所述接地极,所述站间联络线的另一端连接直流系统低端阀组的高压侧;所述第一直流转换开关和第二直流转换开关用于将对应中性线的负荷电流或故障电流转移至另一中性线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性线转换开关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与所述第一中性线和极线之间设置有第一旁路隔离开关和第一旁路开关,直流系统的低端阀组与所述第二中性线和站间联络线之间设置有第二旁路隔离开关和第二旁路开关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性线转换开关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大地回线运行或仅低端阀组大地回线运行时,采用所述第二中性线和第二接地极线连接所述接地极;当仅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大地回线运行时,采用所述第一中性线和第一接地极线连接所述接地极,或采用所述站间联络线
、
第二中性线和第二接地极线连接所述接地极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性线转换开关配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当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金属回线运行或仅低端阀组金属回线运行时,采用所述第二中性线
、
第二接地极线
、
第一接地极线和金属回线跨接线连接另一极高端阀组高压侧的极线;当仅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金属回线运行时,采用所述第一中性线和金属回线跨接线连接另一极高端阀组高压侧的极线,或采用所述站间联络线
、
第二中性线
、
第二接地极线
、
第一接地极线和金属回线跨接线连接另一极高端阀组高压侧的极线
。5.
一种基于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多端特高压直流输电中性线转换开关配置系统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大地回线运行方式下,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采用第一接地极线运行或转换为采用第二接地极线运行;金属回线运行方式下,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采用直接连接金属回线跨接线运行或转换为采用通过接地极线连接金属回线跨接线运行;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和低端阀组正常运行方式下,转换为完全隔离状态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地回线运行方式下,直流系统的高端阀组采用第一接地极线运行或转换为采用第二接地极线运行,包括:大地回线运行方式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进,徐莹,申笑林,郑宽,王玲,熊凌飞,赵峥,周杨,刘杰,杜商安,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