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储能系统及供电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电力电子
,特别涉及一种储能系统及供电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储能系统供电是一种安全保障措施,可以保障储能系统的可靠性
、
可用性和安全性
。
例如主电源发生故障
、
系统过载等,可以及时接管,避免事故的发生
。
在突发停电的情况下,供电可以在短时间内启动,给储能系统中的控制单元提供稳定的电源,以满足系统失电后的通信运行要求
。
在实际操作中,一旦供电单元故障,就会导致控制单元失去供电,从而使储能系统处于“黑箱”状态,监控
、
通信等设备无法运行
。
[0003]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某一供电设备对储能系统进行供电,如电池簇
、
不间断电源等
。
但当电池簇电量过低时,采用电池簇供电会导致电池簇过放电,影响电池簇使用寿命
。
而在控制单元的每个不同模块中都配置相应的不间断电源既增大了占用空间,又提高了成本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用于为储能系统中的控制单元供电,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单元,所述储能系统包括:第一电力转换模块
、
第二电力转换模块和直流母线;所述直流母线的接入端
、
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
、
所述第二电力转换模块和分别位于相互并联的不同支路上,且均与所述第一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还连接电池簇;所述第二电力转换模块接入市电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一二极管;所述不同支路包括第一支路
、
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所述第一支路包括位于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的所述电池簇,以及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所述第二支路包括位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模块的输入端的市电供应端,所述第二电力转换模块,以及位于所述第二电力转换模块的输出端的所述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三支路包括位于所述直流母线的接入端的直流母线,以及所述直流母线的接入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共同连接第一节点;所述第一节点还接入所述直流母线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用于将第一目标支路提供的电力传递至所述第一单元;所述第一目标支路为所述第一支路
、
第二支路和第三支路中提供电力最大的支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负荷开关
、
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所述负荷开关位于所述第一支路,所述负荷开关的一端连接所述电池簇,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一断路器位于所述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断路器的一端接入市电,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电力转换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断路器位于所述第三支路,所述第二断路器的一端连接所述直流母线的接入端,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节点
。6.
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
、
所述第二电力转换模块
、
所述第一二极管
、
所述负荷开关
、
所述第一断路器和第二断路器均位于所述储能系统中的电池箱内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包括电池簇管理单元;所述电池簇管理单元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力转换模块的输出电压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二单元,所述储能系统还包括:第三电力转换模块
、
第二二极管
、
第三断路器和第四断路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桂敬杰,段世康,刘少春,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