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持续治理河道环境修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治理
,具体为一种可持续治理河道环境修复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河道是包括土地
、
动植物
、
水体的复杂生态系统,不管是天然河流还是城市内河流,经常会发生冲刷和淤积现象,容易发生水害,河道生态修复对城市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0003]其中,河流水体污染后,主要是由城市大量面源污染物在雨水冲刷下通过城市雨水管道或者漫流进入河道,导致河底不断淤积
。
这些污染物在水中进行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会消耗的大量溶解氧
。
一旦水体中氧气供应不足,会引起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散发出恶臭,毒害生物
。
不仅影响河道景观,且上游的水会污染到中下游的水,严重威胁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人类的生存环境
。
[0004]现有技术在修复河流是逐一进行清淤,但是只是简单的清淤后,对水体内以及堤坝边只能做到一个短期的修复,而使得后期上流的水流还是容易带着城市垃圾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可持续治理河道环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勘察河道,围堰(1)施工:在河道从上游
、
中游至下游方向设置围堰(1),将河道分割成若干个清淤段;步骤二,对围堰(1)内若干个清淤段从上游至下游进行顺序逐一清淤:步骤三,对清淤后围堰(1)内的若干个清淤段进行曝气增加水体含氧量;步骤四,对若干个清淤段的斜坡上安装有净化格栅(7):所述净化格栅(7)上安装有微生物调节群(
12
),所述净化格栅(7)采用柳条编织呈栅栏状,通过木桩成排打入地下,将净化格栅(7)安装木桩上;步骤五,河道滩涂处建造丁坝:在河道滩涂处砌成混凝土丁坝,加固河床护底固槽,形成深潭护槽(8)
、
急流浅滩护槽(9)和缓流浅滩护槽(
10
)三部分;步骤六,在若干个清淤段内布设生态浮床(
11
);所述生态浮床(
11
)上种植有水生植物,提高河道水体自净能力;步骤七,在河道岸边布设护岸段,所述护岸段采用天然石块和植物交错呈护岸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治理河道环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中围堰(1)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S101
,对河道上游
、
中游和下游进行勘察,对淤泥和水质进行采样,确定清淤段隔离距离和方案;
S102
,在河道内需要施工围堰(1)位置的河床范围内,按照测量点打入定位桩,所述定位桩并排安装有两组,且定位桩(2)组和相邻定位桩(2)组的间隔为
2M
‑
3M
,每组内定位桩(2)和定位桩(2)的间距按照
0.5M
一道进行沉没,保证定位桩(2)入土深度
1.5M
以上;
S103
,在若干个定位桩(2)
0.5M
间距等距安装有挡水板(3);
S104
,在所述定位桩(2)组和相邻定位桩(2)组之间填入土袋(4),用编织袋盛装松散黏土,根据水流大小在编织袋中加入小卵石
/
或粗砂石子等,所述土袋(4)上下左右互相错缝堆码放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治理河道环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中包括以下步骤:
S201
,将清淤段的水体抽水至相邻的清淤段内,查看河底淤泥程度,对于局部工作场地允许的地方直接用挖掘机挖河底淤泥和渣土;
S202
,在清淤段内安装管道(5)和导流渠(6);
S203
,采用吸污泵将淤泥吸至罐车内进行清运;
S204
,人工清理垃圾
、
石块吊运至岸上临时堆放点,采用渣土车外运至卸料点;
S205
,清理后进行测量验收后进行下一相邻清淤段的施工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持续治理河道环境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中包括以下步骤:
S301
,对于流动的河道,采用浮筒移动式离心曝气机从上游的清淤段内放置2‑4小时后,移动至下一个清淤段进行,直至进入下游段;
S302
,对于流动差的河道,放置喷泉式太阳能曝气机,对于淤泥容易沉积的清淤段内,设置若干个定点进行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志辉,刘荣,黄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鲁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