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22563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的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包括:外罐和内罐;储气箱,安设于所述外罐的上端表面,所述储气箱的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生物发酵的
,具体的涉及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微生物发酵即是指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经过特定的代谢途径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微生物发酵生产水平主要取决于菌种本身的遗传特性和培养条件;
[0003]微生物在发酵时一般均需要进行混合以及温控,以此使得微生物发酵的效率得以提高,当微生物以单次较少进行发酵混合时,一定量的微生物需要多次进行发酵,影响整体效率,当微生物以单次较多进行发酵混合时,较多的微生物难以充分发酵以及吸收热量,同时,微生物的种类较多,部分微生物需要有氧进行发酵才能达到其最大效果,而有部分微生物在无氧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大效果,现有技术中就是直接将微生物导入至一个大型的罐中进行直接混合发酵,因此整体的发酵效果以及时间效率都会较为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包括:外罐和内罐;
[0007]储气箱,安设于所述外罐的上端表面,所述储气箱的上

下两端位置均对接有气通路,所述内罐处在外罐的里侧,所述内罐与外罐之间安设有马达一,且马达一处在内罐与外罐的上端位置,所述内罐与外罐之间还固联着多个缓冲器,且缓冲器分别位于内罐的外沿和底部表面,同时缓冲器还位于外罐的侧壁内沿及其底端内沿,所述外罐的上端固联着马达二,所述内罐的里侧安设有分料单元和集中单元,所述内罐上端内沿固联着支撑杆的顶端,且支撑杆的底端固联着内齿套一,所述内罐的中端内沿固联着内齿套二,所述外罐的底端对接有导出筒

[0008]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集中单元主要包括混合罐一和限位腔一,所述混合罐一中密封传动有中空柱,且中空柱的上端与马达二的输出端对接,所述中空柱靠近混合罐一上端的外侧表面安设有限位套,且限位套的外侧固联有通气板,所述混合罐一的下端旋动连接有收纳盒,且混合罐一的底端连通于收纳盒的顶端,所述收纳盒的底部与外罐的底端内沿固联,且收纳盒与导出筒对接,并且收纳盒与内罐的底端密封滑动,所述中空柱伸入混合罐一的端部表面固联有输送桨一与分散板一,且输送桨一与分散板一呈交错设置,所述输送桨一的最外侧靠近混合罐一的内沿,所述限位套的中部预设有通气口五,所述中空柱靠近通气口五处预留有通气口一,且通气口一与通气口五相互贯通,并且通气口一关于中空柱的轴心线呈等夹角分布,所述分料单元主要包括混合罐二和通气柱,多个所述混合罐二关于混合罐一的轴心线呈等夹角安设,所述通气柱的轴心线与混合罐二的轴心线重合,所述通气柱最上端位置安设有活动圆盘,所述通气板的底侧
固联有限位盒,且限位盒的内部预设有活动腔,所述通气板的中部预留有通气口四,所述通气口四的两个开口分别与通气口五以及活动腔贯通,所述活动圆盘可在活动腔中进行旋转,任一所述混合罐二的顶端外壁对接有入口斗,所述入口斗的开口端对接有加长筒

[0009]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罐二的顶端侧壁经由上通路连通于混合罐一的顶端侧壁,所述混合罐二的底端侧壁经由下通路连通于混合罐一的底端侧壁,所述混合罐二的上端

中端和底端为可旋转式,所述混合罐二的外壁活动连接有温控筒,所述温控筒的侧壁通过对接块与混合罐一固联,所述温控筒的内部安设有环绕电热管,所述混合罐二上端内壁预设有限位腔二,所述通气柱靠近限位腔二的位置安设有限位圆盘二,所述限位圆盘二在限位腔二的内部旋转,所述通气柱的外壁铣设有通气口二,且通气口二呈等间隔铣设,所述通气柱的外侧还安设有输送桨二与分散板二,所述输送桨二与分散板二呈交错设置,所述输送桨二的最外侧靠近混合罐二的内沿

[0010]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通气柱靠近活动圆盘的一头安设有牙盘一,所述牙盘一与内齿套一咬合传动,所述混合罐二的中端外壁固联有牙盘二,且牙盘二与内齿套二咬合传动,所述混合罐二的底端内部形状为“V”形

[0011]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通路靠近混合罐一的位置高于上通路靠近混合罐二上端的位置,所述下通路靠近混合罐一的位置低于下通路靠近混合罐二下端的位置

[0012]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外罐的顶端表面安设有开口盖,所述中空柱的顶端外侧安设有导气套,所述导气套的内部设置有气嘴,且气嘴与储气箱底端气通路对接,所述中空柱的顶端外壁预设有通气口六,所述通气口六的位置与气嘴的位置对应

[0013]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出筒由电磁阀控制,所述导气套利用支撑柱与外罐的顶端内沿固联,外罐的外壁固联着安装架,所述中空柱靠近限位腔一的位置固联有限位圆盘一,所述限位圆盘一在限位腔一的内部旋转

[0014]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混合罐一的内壁中部安设有多个长热管,多个所述长热管关于混合罐一的轴心线呈等夹角安设,所述中空柱靠近输送桨一与分散板一的位置铣设有通气口三

[0015]作为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纳盒的内沿安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侧表面固联有密封收纳板

[001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1、
本方案利用环绕电热管与长热管的双重设置,使得微生物在发酵时的效率能够大大提高,同时利用四个混合罐二与一个混合罐一的设置,使得微生物在混合能够进行分散,避免微生物过多堆积在一起导致发酵以及混合效率较差,同时能够将分散混合发酵的微生物再次集中至一起,并再次分散,以此能够使得微生物和氧气以及热气充分接触,且混合罐二与混合罐一
(137)
可一直往复式将微生物进行分散与集中,进而提高微生物发酵后的效果,同时还可大大减少微生物发酵的时间

[0018]2、
利用通气口一

通气口五

通气口四以及活动腔,能够将通气柱中的氧气吸走或者输送,同时并利用通气口二与通气口三,能够将满足微生物在发酵时的不同需求

[0019]3、
通过分散板一与分散板二,能够将微生物进行分散,避免微生物成团影响吸热
或者吸氧,进而提高微生物发酵的效率,同时发酵后的微生物较市场上发酵后的微生物效果更佳

[0020]4、
通过马达一与外罐的配合,致使整体内部结构在运行时能够微幅度抖动,其一使得微生物在混合时能够更为充分,其二且微生物在振动时其多个面能够发生变化,以此使得微生物充分吸热,同时发酵完成的微生物在导出装置后不易在整体装置的内部残留

附图说明
[0021]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罐
(131)
和内罐
(129)
;储气箱
(127)
,安设于所述外罐
(131)
的上端表面,所述储气箱
(127)
的上

下两端位置均对接有气通路
(128)
,所述内罐
(129)
处在外罐
(131)
的里侧,所述内罐
(129)
与外罐
(131)
之间安设有马达一
(130)
,且马达一
(130)
处在内罐
(129)
与外罐
(131)
的上端位置,所述内罐
(129)
与外罐
(131)
之间还固联着多个缓冲器
(126)
,且缓冲器
(126)
分别位于内罐
(129)
的外沿和底部表面,同时缓冲器
(126)
还位于外罐
(131)
的侧壁内沿及其底端内沿;马达二
(132)
,固联在所述外罐
(131)
的上端,所述内罐
(129)
的里侧安设有分料单元和集中单元,所述内罐
(129)
上端内沿固联着支撑杆
(106)
的顶端,且支撑杆
(106)
的底端固联着内齿套一
(134)
,所述内罐
(129)
的中端内沿固联着内齿套二
(135)
,所述外罐
(131)
的底端对接有导出筒
(136)。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中单元主要包括混合罐一
(137)
和限位腔一
(116)
,所述混合罐一
(137)
中密封传动有中空柱
(140)
,且中空柱
(140)
的上端与马达二
(132)
的输出端对接,所述中空柱
(140)
靠近混合罐一
(137)
上端的外侧表面安设有限位套
(115)
,且限位套
(115)
的外侧固联有通气板
(138)
,所述混合罐一
(137)
的下端旋动连接有收纳盒
(139)
,且混合罐一
(137)
的底端连通于收纳盒
(139)
的顶端,所述收纳盒
(139)
的底部与外罐
(131)
的底端内沿固联,且收纳盒
(139)
与导出筒
(136)
对接,并且收纳盒
(139)
与内罐
(129)
的底端密封滑动,所述中空柱
(140)
伸入混合罐一
(137)
的端部表面固联有输送桨一
(141)
与分散板一
(142)
,且输送桨一
(141)
与分散板一
(142)
呈交错设置,所述输送桨一
(141)
的最外侧靠近混合罐一
(137)
的内沿,所述限位套
(115)
的中部预设有通气口五
(114)
,所述中空柱
(140)
靠近通气口五
(114)
处预留有通气口一
(143)
,且通气口一
(143)
与通气口五
(114)
相互贯通,并且通气口一
(143)
关于中空柱
(140)
的轴心线呈等夹角分布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生物发酵用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单元主要包括混合罐二
(150)
和通气柱
(153)
,多个所述混合罐二
(150)
关于混合罐一
(137)
的轴心线呈等夹角安设,所述通气柱
(153)
的轴心线与混合罐二
(150)
的轴心线重合,所述通气柱
(153)
最上端位置安设有活动圆盘
(118)
,所述通气板
(138)
的底侧固联有限位盒
(111)
,且限位盒
(111)
的内部预设有活动腔
(112)
,所述通气板
(138)
的中部预留有通气口四
(113)
,所述通气口四
(113)
的两个开口分别与通气口五
(114)
以及活动腔
(112)
贯通,所述活动圆盘
(118)
可在活动腔
(112)
中进行旋转,任一所述混合罐二
(150)
的顶端外壁对接有入口斗
(145)
,所述入口斗
(145)
的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道平施钧
申请(专利权)人:汇森生物设备镇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