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

技术编号:397223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7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水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


[0001]本申请涉及混凝土
,特别涉及一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及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建设中利用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可大量消耗作为垃圾抛弃的旧混凝土,变废为宝,节约大量的天然骨料和天然砂资源,具有节能减排

绿色环保的重要功能

[0003]目前,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强度较低

孔隙率高

透水性强

耐久性较低等不良性质,通常只能作为强度等级较低的建筑用混凝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利用不均匀颗粒相互填充的特性,以不均匀系数和级配系数为基准,确定具有堆积密度大

空隙率小的混合再生骨料的不均匀系数和级配系数的合理范围,以及相应的填充细颗粒料,可制备高强度等级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代替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材料,并大大拓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0005]本申请还提出一种使用上述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

[0006]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水泥

混合再生骨料

混合砂料

粉煤灰和外加剂制备而成;
[0007]所述混合再生骨料包括再生骨料和原生骨料并混合而成,所述再生骨料占所述混合再生骨料的质量比例
α
满足:
[0008][0009][0010]其中,
G
r
表示再生骨料的质量;
G
T
表示混合骨料的质量;
σ
T
为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σ0为新鲜骨料抗压强度,且要求
σ0>1.5
σ
T

σ
α
为再生骨料抗压强度;
[0011]所述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
10

30mm
,所述原生骨料的粒径范围
10

35mm
,配置而成的所述混合再生骨料的不均匀系数
C
u

d
60
/d
10
大于5,级配系数在1‑3范围内;
[0012]其中,
d
10
、d
30
、d
60
分别是由小粒径至大粒径累计质量占总质量百分比值为
10

、30

、60
%时对应的混合骨料颗粒直径;
[0013]所述混合砂料包括再生细颗粒和天然砂并混合而成,所述再生细颗粒占所述混合砂料的总质量百分比为
β
满足:
0.4≤
β
≤0.6

[0014]通过所述混合砂料制备成砂浆,以所述混合再生骨料的粒径配置为基础,测出所
述混合再生骨料堆积体积的空隙率
n
v
,再按照
(1.2

1.8)n
v
的砂浆体积率配置水胶比为
0.2

0.4
范围的混凝土的砂浆量,依此砂浆骨料比制备不同流动性要求的混凝土;
[0015]其中,砂浆体积率表示单位体积混合骨料的砂浆体积;水胶比表示水
/(
水泥
+
粉煤灰
)
的数值

[0016]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再生骨料占混合再生骨料的质量比例

混合再生骨料的不均匀系数

级配系数以及空隙率进行针对性的限定,从而确定具有堆积密度大

空隙率小的混合再生骨料的不均匀系数和级配系数的合理范围,以及相应的填充混合砂料,从而制备高强度等级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代替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浇筑材料,并大大拓宽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应用范围

[0017]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再生骨料由
C20
以上的废弃混凝土块或从中分离出来的再生骨料制成

[0018]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再生骨料经工艺包括机械破碎过筛

水洗选出

[0019]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原生骨料为天然碎石骨料

[0020]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再生细颗粒的粒径为
0.5

2mm。
[0021]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再生细颗粒为制备再生骨料时经机械破碎时筛出并经水洗的颗粒料

[0022]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外加剂为缓凝型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

[0023]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天然砂采用天然中砂

[0024]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所述水泥采用
PO42.5R
水泥

[0025]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包括:使用如本申请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0026]不难理解,本申请第二方面实施例中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具有如前所述第一方面实施例中的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的技术效果,因而不再赘述

[0027]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地说明;
[0029]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试样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
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31]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混合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水泥

混合再生骨料

混合砂料

粉煤灰和外加剂制备而成;所述混合再生骨料包括再生骨料和原生骨料并混合而成,所述再生骨料占所述混合再生骨料的质量比例
α
满足:满足:其中,
G
r
表示再生骨料的质量;
G
T
表示混合骨料的质量;
σ
T
为混凝土强度设计值;
σ0为新鲜骨料抗压强度,且要求
σ0>1.5
σ
T

σ
α
为再生骨料抗压强度;所述再生骨料的粒径范围
10

30mm
,所述原生骨料的粒径范围
10

35mm
,配置而成的所述混合再生骨料的不均匀系数
C
u

d
60
/d
10
大于5,级配系数在1‑3范围内;其中,
d
10
、d
30
、d
60
分别是由小粒径至大粒径累计质量占总质量百分比值为
10

、30

、60
%时对应的混合骨料颗粒直径;所述混合砂料包括再生细颗粒和天然砂并混合而成,所述再生细颗粒占所述混合砂料的总质量百分比为
β
满足:
0.4≤
β
≤0.6
;通过所述混合砂料制备成砂浆,以所述混合再生骨料的粒径配置为基础,测出所述混合再生骨料堆积体积的空隙率
n
v
,再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伯涛梁振升梁瑞庆高智炼唐雪梅洪川海赵轶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