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及植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14570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所述观察套管的外部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外部连通有第一调节阀,所述套环的外部连接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远离套环的一端连接有定位结构,所述植骨套管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移动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延长限位结构,根据外层硬质套囊和标识线明确调整的距离,且还可以通过旋转植骨套管调整植骨套管与观察套管之间的角度,并通过角度标识盘确定植骨套管的旋转角度,根据患者脊柱的实际开孔位置调整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的实际位置,以解决不同病患脊柱开孔位置不同,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及植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及植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意味着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达病变处,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和器材,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或标准的脊柱手术切口小

组织创伤小

出血少

操作精确度高

效果肯定

术后功能恢复快为目的

[0003]在授权专利名称为:一种双通道可视植骨装置,公告号为:
CN113440318B
的专利中,提出了为了找准需要植骨的椎间孔,往往需要在植骨漏斗伸入椎间孔后,保持植骨漏斗稳定,然后用
X
光透射来判断植骨漏斗的位置是否正确,然而
X
光透射需要在手术过程中移走患者身上的器械设备才能进行,准备工作繁琐,造成手术效率低的问题,而其通过将内镜和植骨漏斗在手术时保持相对静止,且植骨套管和观察套管形成预定夹角,有助于植骨颗粒落出的情况被脊柱内镜观察到,使得手术人员可通过脊柱内镜的观察来进行植骨,便于手术人员了解植骨位置的情况,提高手术的效率,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其内镜的观察套筒和植骨漏斗在使用过程中角度过于固定,在脊柱手术过程中因为患者病情不同,脊柱开孔的位置和间距也不同,这就导致了其固定的夹角角度反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造成插孔角度不对应,无法根据患者手术开孔位置进行观察和植骨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及植骨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病情不同,开孔位置不同,现有装置无法根据患者病情进行适应性调整套装装置角度和间距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包括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所述观察套管的外部套设有套环,所述套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所述环形气囊的外部连通有第一调节阀,所述套环的外部连接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远离套环的一端连接有定位结构,所述植骨套管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移动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延长限位结构;
[0006]其中,移动结构包括限位套筒,所述限位套筒固定连接于套环的外部,所述限位套筒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条形折叠气囊,所述条形折叠气囊的外部连通有连接内管,所述连接内管远离所述条形折叠气囊的一端与环形气囊相连通,所述条形折叠气囊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拉绳,所述弹性拉绳远离条形折叠气囊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壁,定位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条形折叠气囊远离限位套筒的一端

[0007]优选的,延长限位结构包括外层硬质套囊,所述外层硬质套囊活动连接于限位套
筒的内部,所述条形折叠气囊的外部连通有硬质连接管,所述硬质连接管与所述外层硬质套囊相连通,所述条形折叠气囊位于所述外层硬质套囊的内部

[0008]优选的,定位结构包括
U
形卡接座,所述
U
形卡接座固定连接在条形折叠气囊远离所述限位套筒的一端,所述
U
形卡接座的外壁连通有两个卡接柱,所述卡接柱的外部一体成型有膨胀限位环,所述植骨套管的外壁开设有两个卡接孔,所述卡接柱卡接于所述卡接孔的内部,所述
U
形卡接座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角度标识盘,其中一个卡接柱的一端贯穿所述
U
形卡接座和角度标识盘的外壁且固定连接有连接座,连接座的外部连接有指针

[0009]优选的,所述外层硬质套囊的外壁固定连接有多个标识凸条,所述条形折叠气囊的外壁一体成型有多条标识线

[0010]优选的,所述
U
形卡接座的外部连通有第二调节阀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阀的进气口插接有输气管,所述输气管远离所述第一调节阀的一端连通有进出气调节阀,所述进出气调节阀远离所述输气管的一端连通有充气球

[0012]优选的,所述套环上固定连接有定位标,所述观察套管的外壁一体成型有竖向定位线

[0013]优选的,所述套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转动环

[0014]优选的,所述条形折叠气囊

所述外层硬质套囊的外壁和所述限位套筒的内壁均为粗糙面

[001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的植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
术前漏斗连接:将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通过套环和
U
形卡接座之间进行连接,并根据患者脊柱开孔位置将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之间的间距通过限位套筒和条形折叠气囊进行调整;
[0017]S2、
角度定位,在手术过程中将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之间的相对角度进行调整,并使用连接座和角度标识盘确定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之间的相对夹角,夹角位置确定后通过膨胀限位环对植骨套管的角度进行锁;
[0018]S3、
角度锁定后将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插入脊柱开孔中,通过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进行观察和植骨颗粒注入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0]本专利技术中,医护人员将套环套设在观察套管的外部,并通过
U
形卡接座连接植骨套管,连接完成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开孔位置调整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之间的间距,并根据外层硬质套囊和标识线明确调整的距离,且还可以通过旋转植骨套管调整植骨套管与观察套管之间的角度,并通过角度标识盘确定植骨套管的旋转角度,根据患者脊柱的实际开孔位置调整观察套管和植骨套管的实际位置,以解决不同病患脊柱开孔位置不同,无法进行适应性调整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外层硬质套囊和条形折叠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套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卡接孔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
U
形卡接座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6]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条形折叠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
A
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图1中的
B
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9]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
C
区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0]图中:
100、
观察套管;
101、
植骨套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包括观察套管
(100)
和植骨套管
(101)
,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套管
(100)
的外部套设有套环
(102)
,所述套环
(102)
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环形气囊
(103)
,所述环形气囊
(103)
的外部连通有第一调节阀
(109)
,所述套环
(102)
的外部连接有移动结构,移动结构远离套环
(102)
的一端连接有定位结构,所述植骨套管
(101)
与所述定位结构卡接,移动结构的内部安装有延长限位结构;其中,移动结构包括限位套筒
(104)
,所述限位套筒
(104)
固定连接于套环
(102)
的外部,所述限位套筒
(104)
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条形折叠气囊
(105)
,所述条形折叠气囊
(105)
的外部连通有连接内管
(108)
,所述连接内管
(108)
远离所述条形折叠气囊
(105)
的一端与环形气囊
(103)
相连通,所述条形折叠气囊
(105)
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弹性拉绳
(106)
,所述弹性拉绳
(106)
远离条形折叠气囊
(105)
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限位套筒
(104)
的内壁,定位结构固定连接在所述条形折叠气囊
(105)
远离限位套筒
(104)
的一端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延长限位结构包括外层硬质套囊
(200)
,所述外层硬质套囊
(200)
活动连接于限位套筒
(104)
的内部,所述条形折叠气囊
(105)
的外部连通有硬质连接管
(201)
,所述硬质连接管
(201)
与所述外层硬质套囊
(200)
相连通,所述条形折叠气囊
(105)
位于所述外层硬质套囊
(200)
的内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微创脊柱手术的植骨套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定位结构包括
U
形卡接座
(107)
,所述
U
形卡接座
(107)
固定连接在条形折叠气囊
(105)
远离所述限位套筒
(104)
的一端,所述
U
形卡接座
(107)
的外壁连通有两个卡接柱
(300)
,所述卡接柱
(300)
的外部一体成型有膨胀限位环
(301)
,所述植骨套管
(101)
的外壁开设有两个卡接孔
(110)
,所述卡接柱
(300)
卡接于所述卡接孔
(110)
的内部,所述
U
形卡接座
(107)
的外部固定连接有角度标识盘
(303)
,其中一个卡接柱
(300)
的一端贯穿所述
U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乐宋瑶叶正旭许奔驰来康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