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1264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的发光模块。一种发光模块,具备:光源部;以及导光部件,上述导光部件在俯视时包围上述光源部,并包含第1面和上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上述导光部件包含在上述第1面侧开口的第1孔部、和在俯视时位于上述第1孔部的内侧的第2孔部以及第3孔部,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上述第1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比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浅,在俯视时,上述第2孔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上述第2孔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模块


[000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发光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组合有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和导光部件的发光模块例如广泛利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灯等面状光源。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具备光源部和包含用于配置光源部的孔部在内的导光部件的发光模块。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22-05636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关于发光模块,要求进一步提高光取出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的发光模块。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1个方式,发光模块具备:光源部;以及导光部件,上述导光部件在俯视时包围上述光源部,并包含第1面和上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上述导光部件包含在上述第1面侧开口的第1孔部、和在俯视时位于上述第1孔部的内侧的第2孔部以及第3孔部,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上述第1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比上述第2孔部以及上述第3孔部距离上述第1面的深度浅,在俯视时,上述第2孔部在上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上述第2孔部在与上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1个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能够提高光取出效率。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面状光源的示意俯视图。
[0008]图2是图1的II-II线的示意剖视图。
[0009]图3A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部的示意剖视图。
[0010]图3B是本实施方式的光源部的变形例的示意剖视图。
[0011]图4A是图1的IVA部中的导光部件的放大图。
[0012]图4B是图4A的IVB-IVB线的导光部件的示意剖视图。
[0013]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光调整部件的示意剖视图。
[0014]附图标记说明:
[0015]10

光源部;20

导光部件;30

透光性部件;40

光调整部件;50

布线基板;61

第1粘合层;62

第2粘合层;70

反射部件;80

导电部件;90

绝缘层;100

发光模块;200

支承部件;300

面状光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参照附图说明实施方式。各附图是示意地表示实施方式的图,因此存在对各部件的比例尺、间隔或位置关系等进行夸张或对部件的一部分的图示进行省略的情况。在
本说明书中,将Z轴的箭头方向设为上方,将Z轴的与箭头方向相反一侧的方向设为下方。另外,作为剖视图,存在表示仅示出切剖面的端面图的情况。
[0017]在以下的说明中,针对实质上具有相同功能的构成要素,存在用共通的参照附图标记来表示并省略说明的情况。另外,存在使用表示特定的方向或位置的用语(例如“上”、“下”及包含它们的用语在内的其它用语)的情况。然而,这些用语只是为了容易理解所参照的附图中的相对的方向或位置而使用的。只要基于所参照的附图中的“上”、“下”等用语的相对的方向或位置的关系相同,在除本公开以外的附图、实际的制品等中,也可以不是与所参照的附图相同的配置。在本说明书中,所谓“平行”,不仅包含2条直线、边、面等延长也不相交的情况,也包含2条直线、边、面等所夹的角度在10
°
以内的范围相交的情况。在本说明书中,表现为“上”的位置关系包含相接的情况和虽不相接但位于上方的情况。
[0018][实施方式][0019]参照图1~图5说明实施方式的发光模块100以及面状光源300。图1是从面状光源300的发光面侧观察到的附图。如图1所示,将相对于面状光源300的发光面平行且彼此正交的2个方向设为X方向和Y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Z方向。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平行的平面称为XY平面。另外,有时将在XY平面中从X方向以0
°
以上且小于360
°
的角度倾斜的方向称为横向,将Z方向称为上下方向。
[0020]面状光源300具备发光模块100和支承部件200。发光模块100配置于支承部件200上。发光模块100具备光源部10和导光部件20。在俯视时,导光部件20包围光源部10。导光部件20包含第1面201和第1面201的相反侧的第2面202。导光部件20包含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第1孔部21。导光部件20包含在俯视时位于第1孔部21的内侧的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第2孔部22以及第3孔部23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比第2孔部22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浅。第1孔部21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比第3孔部23距离第1面201的深度浅。在俯视时,第2孔部22在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第2孔部22在与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在本说明书中,存在不对第1孔部21、第2孔部22及/或第3孔部23进行区别而称为孔部20R的情况。
[0021]通过导光部件20包含在第1面201侧开口的孔部20R,容易增大导光部件20的表面积。这样的话,容易将入射到导光部件20的来自光源部10的光取出到导光部件20的外部。由此,发光模块100的光取出效率提高。
[0022]以下,对构成发光模块100以及面状光源300的各要素进行详说。
[0023](光源部10)
[0024]如图1所示,发光模块100具备包含第1光源10A、第2光源10B、第3光源10C以及第4光源10D在内的多个光源部10。此外,发光模块100具备的光源部10的数量也可以为1个。
[0025]如图3A所示,光源部10包含发光元件11。发光元件11包含半导体层叠体。半导体层叠体例如包含蓝宝石或氮化镓等的基板、配置于基板上的n型半导体层、p型半导体层、和被n型半导体层和p型半导体层夹持的发光层。另外,发光元件11包含与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n侧电极、和与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的p侧电极。n侧电极以及p侧电极构成发光元件11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并且,光源部10包含正负一对电极12。正负一对电极12构成光源部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一对电极12中的一方与p侧电极电连接,另一方与n侧电极电连接。此外,光源部10也可以不包含电极12。在光源部10不包含正负一对电极12的情况下,发光元件11的n侧电
极和p侧电极构成光源部10的下表面的一部分。另外,光源部10也可以不具备蓝宝石或氮化镓等的基板。这样的话,容易在上下方向上将光源部10小型化。
[0026]作为发光层的构造,可以是如双异质构造、单量子阱构造(SQW)那样具有单一活性层的构造,也可以是如多量子阱结构(MQW)那样具有一组活性层组的构造。发光层能够发出可见光或紫外光。作为可见光,发光层能够发出蓝色至红色的光。作为包含这样的发光层的半导体层叠体,例如能够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具备光源部以及导光部件,所述导光部件在俯视时包围所述光源部,并包含第1面和所述第1面的相反侧的第2面,所述导光部件包含在所述第1面侧开口的第1孔部、和在俯视时位于所述第1孔部的内侧的第2孔部以及第3孔部,所述第2孔部以及所述第3孔部沿第1方向排列地定位,所述第1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比所述第2孔部以及所述第3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浅,在俯视时,所述第2孔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所述第2孔部在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孔部距离所述第1面的深度成为最大的部分位于俯视时的所述第2孔部与所述第3孔部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孔部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最长的长度比在所述第1方向上的从所述第2孔部至所述第3孔部为止的最短的长度长。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发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2方向上,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见悟丸目隆真
申请(专利权)人: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