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及易清洗电热锅锅胆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71244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7 2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和易清洗电热锅锅胆的制作方法,所述电热锅包括锅体、锅胆、锅盖,锅胆置于锅体内,锅体设有加热装置,加热装置设于锅胆底部,锅胆包括内金属层和匀热层,匀热层用于将锅胆底壁的热量传递至侧壁,内金属层的内壁设有助沸阵列,助沸阵列包括用于产生微气泡的多个凹槽或凸起,助沸阵列包括位于底壁的第一助沸阵列、位于侧壁的第二助沸阵列,第一助沸阵列的凹槽或凸起密度不小于第二助沸阵列的凹槽或凸起密度,第一助沸阵列用于煮饭时在底壁产生底微气泡,第二助沸阵列用于煮饭时在侧壁产生侧微气泡,侧微气泡与底微气泡聚合,以增强贴近侧壁处的沸腾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使烹饪过程中沸腾更加均匀,并实现无涂层不粘。实现无涂层不粘。实现无涂层不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及易清洗电热锅锅胆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家用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及易清洗电热锅锅胆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诸如电饭煲之类的电热锅,一般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设有锅胆以及发热盘或者IH线盘等加热装置,锅胆一般由金属材质制成,加热装置通电后可将热量传递给锅胆,使得锅胆中的米饭可以受热熟化。但电热锅在煮饭的过程中会出现粘锅现象,导致用餐后锅胆难以清洁,令用户的使用体验变差。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该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方案:
[0003]一类是在锅胆的内壁设置不沾涂层,但不沾涂层在长期的烹饪过程在容易出现脱落的现象,特别是在高温烹饪及干烧的情况下,不沾涂层更容易脱落,影响其防粘效果的同时,对人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一定影响;对此,现有技术中还有在锅胆内壁表面设置凹槽,仅在凹槽内设置不沾涂层,以期减小涂层的使用面积并尽量减小刮擦等因素造成涂层脱落的概率,但该方案的涂层还是有脱落的风险。
[0004]一类是将炊具表面制成具有凸起单元体的非光滑表面,并公开了可将凸起单元体替换为凹坑,但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包括锅体、锅胆、锅盖,所述锅胆放置于锅体内,锅体设有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设于锅胆底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锅胆包括内金属层和匀热层,所述匀热层用于将锅胆底壁的热量传递至侧壁,所述内金属层的内壁设有助沸阵列,所述助沸阵列包括用于产生微气泡的多个凹槽或凸起,所述助沸阵列包括位于底壁的第一助沸阵列、位于侧壁的第二助沸阵列,所述第一助沸阵列的凹槽或凸起密度不小于第二助沸阵列的凹槽或凸起密度,所述第一助沸阵列用于煮饭时在底壁产生底微气泡,所述第二助沸阵列用于煮饭时在侧壁产生侧微气泡,所述侧微气泡与底微气泡聚合,以增强贴近侧壁处的沸腾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等效直径小于相邻凹槽之间的间距;或者,所述凸起的等效直径小于相邻凸起之间的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或凸起的等效直径为100微米至800微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等效深度或凸起的等效高度为30微米至150微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易清洗电热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助沸阵列中的凹槽或凸起沿锅胆轴向的等效宽度大于第一助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崔卫民王小康王翔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