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出极结构及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9727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8
本申请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输出极结构及电池,输出极结构包括:第一导通部,第一导通部与电池的极组相连接;第二导通部,第二导通部设置于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与第一导通部具有一体式结构;电池包括壳体,极组封装于壳体内,第二导通部固定于壳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输出极结构及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新能源
,尤其是涉及一种输出极结构及电池


技术介绍

[0002]目前,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电池作为新型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要求日益升高

目前的电池在进行组装时,通常需要将集流体与导电铝块连接后再与极组焊接,之后极组再与壳体连接,将极组入壳后,通过将极柱和导电铝块焊接以将电池内部的电流引出至外部,这样的组装连接过程繁琐,涉及零部件的数量较多,成本较高,生产工序复杂,连接工序较多,影响良品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出极结构及电池,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电池输出极对外连接过程中涉及零部件数量多,生产工序复杂,影响成本以及产品良品率的技术问题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输出极结构,包括: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一导通部与电池的极组相连接;
[0005]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一体式结构;
[0006]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极组封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导通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所述第一导通部的形状与所述极组的端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导通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极组相连接,所述第二导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通部背离所述极组的一侧表面

[0008]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通部包括:
[0009]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一体式结构;
[0010]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

[0011]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呈筒状,所述极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导通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001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封盖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连接部铆接于限位槽

[0013]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极结构还包括:
[0014]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通部,将所述连接部铆接于所述封盖后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固定筋相平齐;
[0015]支撑筋,所述支撑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通部,所述支撑筋环绕所述支撑部设置,所
述支撑筋位于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的连接位置

[0016]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极结构还包括第一绝缘密封件,所述第一绝缘密封件包括:
[0017]第一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限位槽;
[0018]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具有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密封部设置于所述封盖的内壁面;
[0019]所述第二密封部与所述第一密封部之间形成限位夹层,所述限位槽限位于所述限位夹层内

[0020]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输出极结构还包括第二绝缘密封件,所述第二绝缘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支撑部,所述第二绝缘密封件与所述第一绝缘密封件相互抵接;
[0021]所述第二绝缘密封件形成有缺口部,所述缺口部的形状与所述支撑筋的形状相适配

[0022]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通部呈圆形,所述第二导通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同轴设置;
[0023]和
/
或,所述极组呈圆柱状,所述极组的端部设置有极耳,所述第一导通部覆盖于所述极组的端部并与所述极耳相连接

[0024]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输出极结构,因而,具有该输出极结构的全部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002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0026]本申请提供的输出极结构包括:第一导通部,第一导通部与电池的极组相连接;第二导通部,第二导通部设置于第一导通部,第二导通部与第一导通部具有一体式结构;电池包括壳体,极组封装于壳体内,第二导通部固定于壳体

[0027]本申请提供的输出极结构简化了电池输出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了生产成本,并且本输出极结构集成了集流体的功能与极柱功能于一体,降低本输出极结构在与极组

极组壳体组装过程的难度和繁琐程度,从而有效提高本输出极结构与极组的装配效率,进而提高了整个电池的生产效率,且需要进行连接的加工流程明显减少,还能够有效降低连接质量不合格的风险,提高了电池的良品率

[0028]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包括上述所述的输出极结构,因而,能够有效缩减本电池的组装耗时,显著提高本电池的生产效率,还能够提高本电池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极结构的正视图的剖面图;
[003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极结构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输出极结构的另一状态下正视图的剖面图;
[003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另一视角图;
[0036]图7为图6沿
A

A
的剖视图;
[0037]图8为图7在
A
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
[0039]1‑
第一导通部,2‑
第二导通部,
201

连接部,
202

支撑部,
203

固定筋,3‑
支撑筋,4‑
极组,5‑
壳体,6‑
封盖,
601

限位槽,7‑
第一绝缘密封件,
701

第一密封部,
702

第二密封部,
703

限位夹层,8‑
第二绝缘密封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输出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一导通部与电池的极组相连接;第二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第二导通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一体式结构;所述电池包括壳体,所述极组封装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二导通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片状结构或平板结构,所述第一导通部的形状与所述极组的端面形状相适配,所述第一导通部的一侧表面与所述极组相连接,所述第二导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通部背离所述极组的一侧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出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通部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导通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第一导通部具有一体式结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所述壳体连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出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呈筒状,所述极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壳体的端部设置有封盖,所述封盖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二导通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出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盖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环绕所述安装孔设置,所述连接部铆接于限位槽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出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极结构还包括:固定筋,所述固定筋设置于所述第二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跃李俭贡伟红孙超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