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0642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涉及复合集流体领域。所述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包括:滚动机构、第一牵引膜以及第二牵引膜;其中,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滚动机构内,与所述滚动机构滚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二端粘接,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二端与复合集流体粘接;所述滚动机构在使用状态时,通过滚动牵引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牵引膜通过所述第二牵引膜对所述复合集流体进行牵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方案降低了复合集流体牵引至收卷装置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保障了复合集流体牵引过程力度的均匀性和复合集流体的完整性。的完整性。的完整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复合集流体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对于复合集流体产品,因为其厚度通常在10μm以下,厚度较薄且属于高分子材料容易破损、褶皱、断膜,所述复合集流体在牵引至收卷装置的过程中,所述复合集流体需要在电镀线上通过放卷装置,进入到镀槽,在镀槽中需要受镀膜始终居中、并且还要顺利通过铜槽中的各种装置,以及水洗槽、抗氧化槽、烘箱、收卷装置等,而现有技术中在将复合集流体产品牵引至收卷装置的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1.需要人员操作,而且人员操作过程中膜的边缘稍有力度的话就会出现破损的情况;2.两边都要与阴极进行对齐操作难度较大且操作过程中会接触镀液需要佩戴耐酸碱的橡胶手套,操作难度大;3.不能保证两边膜进槽的力度一致,在镀槽里面出现褶皱问题乃至断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解决了现有复合集流体牵引至收卷装置过程中的操作难度大以及牵引力度不一致导致复合集流体出现褶皱、破损以及断膜的问题。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包括:
[0006]滚动机构、第一牵引膜以及第二牵引膜;
[0007]其中,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滚动机构内,与所述滚动机构滚动连接;
[0008]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二端粘接,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二端与复合集流体粘接;
[0009]所述滚动机构在使用状态时,通过滚动牵引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牵引膜通过所述第二牵引膜对所述复合集流体进行牵引。
[0010]可选的,所述滚动机构包括:
[0011]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以及至少三个第一滚动轴;
[0012]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上均设置对有多个相的通孔;
[0013]第一滚动轴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且均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
[0014]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上下交叉设置在至少三个第一滚动轴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滚动轴滚动连接。
[0015]可选的,所述滚动机构还包括:
[0016]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
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的第二滚动轴,所述第二滚动轴用于对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二端进行支撑。
[0017]可选的,所述滚动机构还包括:
[0018]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的第三滚动轴;
[0019]所述第三滚动轴与所述第二牵引膜接触连接,用于对所述第二牵引膜进行支撑。
[0020]可选的,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一端宽度与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二端宽度相同,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二端宽度与所述复合集流体的宽度相同。
[0021]可选的,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为长方形结构,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二端为梯形结构;
[0022]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一端为梯形结构,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二端长方形结构。
[0023]可选的,所述第一牵引膜为高分子材料的软板。
[0024]可选的,所述第二牵引膜为涤纶树脂膜。
[0025]可选的,所述第一牵引膜和所述第二牵引膜的厚度为25

30um。
[0026]本技术的上述方案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0027]本技术所述的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包括:滚动机构、第一牵引膜以及第二牵引膜;其中,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滚动机构内,与所述滚动机构滚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二端粘接,所述第二牵引膜的第二端与复合集流体粘接;使用时,所述滚动机构通过滚动牵引所述第一牵引膜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牵引膜通过所述第二牵引膜对所述复合集流体进行牵引。本技术的方案通过所述牵引装置降低了复合集流体牵引至收卷装置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保障了复合集流体牵引过程力度的均匀性和复合集流体的完整性。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的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的立体图;
[0029]图2是本技术的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的剖视图。
[00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导管固定层;11、第一固定板;12、第二固定板;13、第一滚动轴;14、第二滚动轴;15、第三滚动轴;2、第一牵引膜;3、第二牵引膜;4、复合集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技术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技术,并且能够将本技术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0033]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包括:
[0034]滚动机构、第一牵引膜2以及第二牵引膜3;
[0035]其中,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滚动机构内,与所述滚动机构滚动连
接;
[0036]所述第二牵引膜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二端粘接,所述第二牵引膜3的第二端与复合集流体4粘接;
[0037]所述滚动机构在使用状态时,通过滚动牵引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牵引膜2通过所述第二牵引膜3对所述复合集流体4进行牵引。
[0038]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膜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牵引膜3的第二端与所述复合集流体4粘接均可通过胶带进行粘接;通过所述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的设计,使得所述复合集流体4在牵引至收卷装置过程中,可通过传动机构直接牵引第一牵引膜2的第二端,实现自动化牵引,同时通过第一牵引膜2和第二牵引膜3的设计,保障了所述复合集流体4牵引过程中受力的均匀性,从而保障了复合集流体4牵引过程中的完整性;解决了现有复合集流体4牵引至收卷装置过程中需要人员佩戴耐酸碱的橡胶手套进行操作,且人员操作过程中膜的边缘容易出现破损以及操作过程中因力度不均匀导致的褶皱、断膜等问题,所述牵引装置降低了复合集流体4牵引过程中的难度,同时,保障了复合集流体4牵引过程力度的均匀性和复合集流体的完整性。
[0039]本技术的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滚动机构包括:
[0040]第一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2以及至少三个第一滚动轴13;
[0041]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上均设置对有多个相的通孔;
[0042]第一滚动轴1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滚动机构、第一牵引膜(2)以及第二牵引膜(3);其中,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一端设置在所述滚动机构内,与所述滚动机构滚动连接;所述第二牵引膜(3)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二端粘接,所述第二牵引膜(3)的第二端与复合集流体(4)粘接;所述滚动机构在使用状态时,通过滚动牵引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一端,使所述第一牵引膜(2)通过所述第二牵引膜(3)对所述复合集流体(4)进行牵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板(11)、第二固定板(12)以及至少三个第一滚动轴(13);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相对设置,且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上均设置对有多个相的通孔;第一滚动轴(13)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之间,且均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牵引膜(2)的第一端上下交叉设置在至少三个第一滚动轴(13)之间,并与所述第一滚动轴(13)滚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复合集流体的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2)之间,且通过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1)和所述第二固定板(12)转动连接的第二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瑞平刘国春朱波贾斌李学法张国平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纳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