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59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6
本申请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具有位于第一敞口的正极极耳和位于第二敞口的负极极耳;正极盖板组件,盖合于第一敞口,且与正极极耳电连接;正极盖板组件上设有注液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锂离子电池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锂离子电池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有取代传统电池的趋势

其中,圆柱形锂离子电池因其生产流程标准化,生产效率高,循环性能优异,一致性好等优良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0003]相关技术中,为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电池的便携性,一般将锂离子电池设置为小圆柱电池

但是,由于小圆柱电池的体积小,降低了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受限于小圆柱电池的外形尺寸,电池的内部空间狭小,使得电池注液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以解决传统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低

注液困难的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
[0006]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
[0007]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具有位于第一敞口的正极极耳和位于第二敞口的负极极耳;
[0008]正极盖板组件,盖合于第一敞口,且与正极极耳电连接;正极盖板组件上设有注液口

第一电解液通道及第二电解液通道,第一电解液通道连通注液口和电芯的内部卷材,第二电解液通道连通第一电解液通道和电芯的外壁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以及
[0009]负极盖板组件,盖合于第二敞口,且与负极极耳电连接

[001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解液通道包括一个第一入口和多个第一出口,第一入口连通注液口,第一出口对准电芯的内部卷材,且多个第一出口在电芯的轴向上的投影均位于电芯的内部卷材在电芯的轴向上的投影内

[001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出口沿电芯的圆周间隔分布;和
/
或,
[0012]多个第一出口沿电芯的径向间隔分布

[001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解液通道包括环形通道和至少两个条形通道,环形通道与电芯同轴设置,环形通道连通第一电解液通道,条形通道连通环形通道和电芯的外壁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条形通道沿电芯的径向延伸,至少两个条形通道间隔设置

[001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二电解液通道还包括弧形通道,弧形通道与电芯同轴设置,弧形通道间隔设置在环形通道的外侧,且弧形通道的外侧连通电芯的外壁与壳体之间的缝隙,条形通道的两端连通相邻的两个条形通道

[001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负极盖板组件上设有第三电解液通道,第三电解液通道连通电芯的内部卷材和电芯的外壁与壳体之间的缝隙

[001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正极盖板组件包括正极柱

正极转接板及正极盖板,正
极柱电连接于正极极耳,正极转接板和正极盖板均套设于正极柱,正极盖板设于正极转接板远离正极极耳的一侧,正极转接板连接于正极极耳

[001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正极盖板组件还包括正极柱套和密封结构,正极柱套和密封结构均设于正极盖板与正极柱之间,密封结构朝向电芯设置;和
/
或,
[0018]正极盖板组件还包括隔离定位结构,隔离定位结构套设于正极柱,且隔离定位结构位于正极转接板与正极盖板之间

[001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负极盖板组件包括负极柱

负极转接板及负极盖板,负极柱电连接于负极极耳,负极转接板和负极盖板均套设于负极柱,负极盖板设于负极转接板远离负极极耳的一侧,负极转接板连接于负极极耳

[0020]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芯包括设置在电芯的内部卷材中的中心管,中心管包括中空的管体和嵌设于管体的两端的球头,球头上设有散热孔,散热孔连通壳体的内部空间和管体的内部空间

[0021]根据本申请提供的锂离子电池,包括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电芯,设置在壳体内,电芯具有位于第一敞口的正极极耳和位于第二敞口的负极极耳;正极盖板组件,盖合于第一敞口,且与正极极耳电连接;正极盖板组件上设有注液口

第一电解液通道及第二电解液通道,第一电解液通道连通注液口和电芯的内部卷材,第二电解液通道连通第一电解液通道和电芯的外壁与壳体之间的缝隙;以及负极盖板组件,盖合于第二敞口,且与负极极耳电连接

本申请技术方案,通过优化锂离子电池的具体结构,以克服小体积圆柱电池的体积局限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同时,解决小体积电池注液困难的问题,提高小体积电池注液效率,提高小体积电池的生产效率

具体而言,将锂离子电池配置为至少包括壳体

电芯

正极盖板组件及负极盖板组件的组合构件,该正极盖板组件和负极盖板组件分别盖设于壳体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以和壳体围合形成容置电芯的容置空间,该电芯装配在容置空间内

并且,在正极盖板组件上配置了注液口,以通过注液口向容置空间内注入电解液

同时,在正极盖板组件上配置了第一电解液通道和第二电解液通道,以通过第一电解液通道将注入的电解液导入电芯的内部卷材中,浸润电芯的正负极卷材,从而通过电解液实现正负极卷材之间的离子传导

当电芯的正负极卷材之间的电解液过多时,还可通过第二电解液通道将注入的多余电解液引导入壳体与电芯之间,进行存储,缓解正负极卷材之间充盈过多电解液

内部卷材间压强过大而造成的继续注液困难的问题;而在正负极卷材之间的电解液消耗过多

内部卷材逐渐干涸时,存储的电解液在内部卷材的吸力下顺次经过第二电解液通道

第一电解液通道,进入并润湿正负极卷材

如此,通过在正极盖板组件上设置多个电解液通道,实现对注入电解液的直接利用
(
将电解液导入电芯的内部卷材中
)
和存储利用
(
将电解液导入壳体与电芯之间的缝隙中
)
,有效提高了小体积锂离子电池内部的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另外,在附图
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且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3]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的剖视图;
[0024]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正极盖板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0025]图3为本申请第一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敞口和第二敞口;电芯,设置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芯具有位于所述第一敞口的正极极耳和位于所述第二敞口的负极极耳;正极盖板组件,盖合于所述第一敞口,且与所述正极极耳电连接;所述正极盖板组件上设有注液口

第一电解液通道及第二电解液通道,所述第一电解液通道连通所述注液口和所述电芯的内部卷材,所述第二电解液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电解液通道和所述电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以及负极盖板组件,盖合于所述第二敞口,且与所述负极极耳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解液通道包括一个第一入口和多个第一出口,所述第一入口连通所述注液口,所述第一出口对准所述电芯的内部卷材,且多个所述第一出口在所述电芯的轴向上的投影均位于所述电芯的内部卷材在所述电芯的轴向上的投影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出口沿所述电芯的圆周间隔分布;和
/
或,多个所述第一出口沿所述电芯的径向间隔分布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解液通道包括环形通道和至少两个条形通道,所述环形通道与所述电芯同轴设置,所述环形通道连通所述第一电解液通道,所述条形通道连通所述环形通道和所述电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缝隙,所述条形通道沿所述电芯的径向延伸,至少两个所述条形通道间隔设置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解液通道还包括弧形通道,所述弧形通道与所述电芯同轴设置,所述弧形通道间隔设置在所述环形通道的外侧,且所述弧形通道的外侧连通所述电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世用李聪利徐德雷谢东斌詹世英
申请(专利权)人: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