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70419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帐篷,包括棚顶和棚身,棚顶和棚身之间可拆卸连接,棚顶包括两个顶面,顶面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帐篷


[0001]本技术涉及休闲用品
,具体为一种帐篷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外出旅游日益频繁,帐篷成为户外活动中不可缺的装备且得到广泛的应用,简易帐篷建构为数个弓起的支撑杆将篷布撑起,进而搭建成型帐篷,这种结构在安装时,支撑杆需要穿过整个帐篷的表面,不便于拆装

[0003]为解决帐篷不便于拆装的弊端,对帐篷进行设计,如公开号为
CN217783079U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六角折叠连接一体自动帐篷,包括“连接架,连接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套杆,套杆的内侧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顶端套设有连接套,连接套的内侧插设有顶棚杆,连接杆的底端设置有底布”,通过连接架

套杆和顶棚杆的配合,给该帐篷的收纳提供方便,使其在拆卸过程中,无需拆除底布和侧布,直接采用折叠的方式进行整体收纳工作,拆装更为方便;但其帐篷为一体化结构,棚顶和棚身之间无法拆分,使用形式单一,移动不方便,且帐篷整体不具备透气窗,使用时容易闷热,造成使用者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帐篷,简化帐篷拆装步骤的同时,将帐篷设计为可拆卸形式,丰富使用形式;且设计透气结构,增加使用舒适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帐篷,包括棚顶和棚身,所述棚顶和棚身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棚顶包括两个顶面,所述顶面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倒
V”型棚顶,所述棚顶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棚身上时,所述棚顶的侧面与所述棚身之间留有间隙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的帐篷,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8]将帐篷的棚顶和棚身设计成可拆卸形式,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单独使用棚身,丰富帐篷的使用形式,如可以拆下棚顶可以将帐篷变为围栏,供婴幼儿使用,起到保护作用,并且拆分后可以缩小帐篷的体积,便于移动;其次,顶面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倒
V”型棚顶,棚顶的侧面与所述棚身之间留有间隙,棚顶既能起到遮挡的效果,同时通过间隙增加帐篷的透气性,避免帐篷内部过于闷热

[0009]优选的,所述棚顶和
/
或棚身上设有快撑支架,所述快撑支架包括若干根辐射状连接的快接杆和中心件,所述快接杆的一端可旋转固定在中心件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帐篷的篷布上,一所述快撑支架撑开后,形成一支撑平面

[0010]通过快撑支架有利于实现帐篷的快速拆装,仅需拉动中心件便可以将一快撑支架撑开形成一支撑平面,节省了利用弓起的支撑杆插入篷布内将篷布撑起,进而搭建成型帐篷的繁琐步骤,使用省力方便

[0011]优选的,所述中心件上设有拉手,所述拉手位于所述棚布的外侧;拉手方便撑起时
拉取抓握,并且在户外时拉手可用拉绳固定地面,稳定防风

[0012]优选的,所述中心件的内侧设有遮挡盖,所述快接杆和中心件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遮挡盖和所述篷布之间,通过遮挡盖可以遮挡快接杆和中心件的连接处,避免连接处夹到手,保证使用安全,同时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婴儿碰到零部件受伤

[0013]优选的,所述棚身包括六个支撑平面,所述支撑平面的宽度相同,“倒
V”型棚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的两个支撑平面的顶部

[0014]优选的,所述棚顶还包括顶帘,所述顶帘设置在所述“倒
V”型棚顶的两侧,所述顶帘与所述棚身的支撑平面的顶部可拆卸连接,设置顶帘防止蚊虫等进入帐篷内

[0015]优选的,所述棚身上设有可供进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门帘,所述门帘的固定边与开口一侧边固定连接,所述门帘剩余边缘与开口剩余边缘通过可分离连接,设置开口可以便于使用者进出

[0016]优选的,所述门帘和
/
或顶帘采用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的外层为不透光材料,所述双层结构的内层为透气纱网

[0017]门帘和
/
或顶帘的外层为不透光材料,可以起到防晒或防雨的作用,双层结构的内层为透气纱网,既保证透气性,也防止蚊虫等进入帐篷内

[0018]优选的,所述门帘和
/
或顶帘还设有用于捆绑门帘和
/
或顶帘的收纳结构

[0019]优选的,所述收纳结构包括弹性绳圈和柱状绑头,所述弹性绳圈和柱状绑头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边的内外两侧,所述弹性绳圈绕过门帘和
/
或顶帘扣至柱状绑头上,通过收纳结构将门帘或顶帘捆绑,避免门帘或顶帘散落,保证帐篷整体的美观并且防止门帘散落影响使用者进出,在使用者进出时将其绊倒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中棚顶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中棚身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中棚顶和棚身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中顶帘打开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中帐篷折叠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中棚身处于长方形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技术中棚身处于多边形形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
10
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30]附图标记:
1、
棚顶;
2、
棚身;
20、
支撑平面;
21、
开口;
22、
通管;
3、
快撑支架;
30、
快接杆;
31、
中心件;
310、
拉手;
311、
遮挡盖;
4、
顶帘;
[0031]5、
门帘;
6、
收纳结构;
60、
弹性绳圈;
61、
柱状绑头;
7、
横杆;
8、
环圈;
[0032]9、
地钉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至图7所示的帐篷,包括棚顶1和棚身2,棚顶1和棚身2之间可通过按扣

磁吸

插扣和拉链拆卸连接,如图4所示,棚顶1和棚身2之间采用拉链连接,棚顶1边沿设有帽檐,当棚顶1连接在棚身2上时,拉链位于帽檐下方,帽檐遮挡拉链,避免下雨时雨水从拉链处进入帐篷内部;当棚顶1从棚身2拆下后帐篷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帐篷,包括棚顶
(1)
和棚身
(2)
,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
(1)
和棚身
(2)
之间可拆卸连接,所述棚顶
(1)
包括两个顶面,所述顶面的侧边相互连接形成“倒
V”型棚顶
(1)
,所述棚顶
(1)
的两端固定在所述棚身
(2)
上时,所述棚顶
(1)
的侧面与所述棚身
(2)
之间留有间隙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棚顶
(1)

/
或棚身
(2)
上设有快撑支架
(3)
,所述快撑支架
(3)
包括若干根辐射状连接的快接杆
(30)
和中心件
(31)
,所述快接杆
(30)
的一端可旋转固定在中心件
(31)
上,另一端分别连接在帐篷的篷布上,一所述快撑支架
(3)
撑开后,形成一支撑平面
(20)。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件
(31)
上设有拉手
(310)
,所述拉手
(310)
位于所述篷布的外侧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件
(31)
的内侧设有遮挡盖
(311)
,所述快接杆
(30)
和中心件
(31)
的连接处位于所述遮挡盖
(311)
和所述篷布之间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棚身
(2)
包括六个支撑平面
(20)
,所述支撑平面
(20)
的宽度相同,“倒
V”型棚顶
(1)
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对的两个支撑平面
(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萍
申请(专利权)人:匡赞浙江家居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