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7027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
,尤其涉及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常性的酸雾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尤其在工业园区

矿山等区域

酸雾中的酸性物质可能对土壤

水源等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特别是化工厂周边土壤面临经常性的酸雾污染,很容易造成土壤疏松

保水困难,在酸雾的作用下,土壤中的钙



钾等养分大量流失,导致土壤日趋酸化,贫瘠化,严重妨碍植物根系生长,严重的污染区植被几乎无法存活,防止经常性酸雾污染土壤的方法主要包括土壤表面覆盖

化学改良

植物修复等

[0003]现有技术中

土壤表面覆盖通常容易造成覆膜下方的植物生长缓慢,并且阻隔的酸性液体不便于集中处理

因此,需要一种更加高效

实用的方法来解决酸雾污染土壤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覆盖式防酸雾不利于下方植物生长和拦截液的收集处理,而提出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贯穿板体厚度的通孔,其中,所述板体上还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若干凹槽,且凹槽的深度小于板体的厚度

[0007]为了提升对酸雾的储纳容量,优选地,所述凹槽开设有多组,多组凹槽均匀排列在板体上

[0008]为了提高对拦截液的收集效率,优选地,所述板体的壁厚中开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的一端与凹槽相连通,所述板体的侧壁开设有排液孔,所述导流通道的另一端与排液孔相连通

[0009]为了实现大面积稳定覆盖,优选地,所述板体侧壁设置有连接部,多组板体通过连接部拼接

[0010]进一步地,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在板体侧壁的卡扣,与卡扣相邻侧壁开设有卡槽,多组板体上的卡扣与卡槽相配合

[0011]优选地,所述板体的厚度范围为2‑
5cm。
[0012]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
5mm。
[0013]为了便于生产制造,优选地,所述板体的长宽比为
1:1。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
该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通过在板体上开设有贯穿板体厚度的通孔,该通孔一方面,允许长时间覆盖时下方植物可以有效进行呼吸平衡温度以及湿度的恒定保
持,另一方面,允许下方的高株植物穿过通孔继续生长;
[0016]2、
该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通过导流通道连接各个凹槽,可以在引导拦截酸雾从排液孔集中排放的同时,进一步地增加对酸雾的储纳容量,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对酸雾收集时的劳动量;
[0017]3、
该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通过多组板体上的卡扣与卡槽相卡合,从而有效保证多个板体的连接稳定性,并具有一定的抗风能力,当然,也可以通过在板体侧壁嵌入磁铁的方式使多个板体连接后可以紧密贴合在一起,易于安装和拆卸,能够有效提高维护和更换的效率

[0018]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技术通过板体进行酸雾的拦截,具体的板体可以直接使用插杆或支撑架等固定在土壤中或土壤的表面,以防止风力过大导致板体被吹走,另外,通过在板体上的通孔和凹槽,既保证了板体下方植物的正常生长,又提升了拦截酸雾的收集效率,有效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肥力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剖切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0023]图中:
1、
板体;
2、
导流通道;
3、
通孔;
4、
凹槽;
5、
排液孔;
6、
卡扣;
7、
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

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实施例:
[0026]参照图1‑
图4,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包括:长度和宽度为1米或2米等具有相同比例的板体1,且板体1的厚度在2‑
5cm
,在此处,优选的板体1的尺寸为长宽为
1m*1m
,厚度为
3cm
,并且在板体1上开设有贯穿板体1厚度的通孔3,该通孔3一方面,允许长时间覆盖时下方植物可以有效进行呼吸平衡温度以及湿度的恒定保持,另一方面,允许下方的高株植物穿过通孔3继续生长,在板体1上还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若干凹槽4,多个凹槽4通常均匀排列在板体1上,并且凹槽4的深度小于板体1的厚度,一方面,可以方便板体1的制造加工,另一方面,多个凹槽4可以有效增加对拦截的酸雾进行集中收集和储纳,便于后续的处理

[0027]在上述方案中,主要通过板体1进行酸雾的拦截,具体的板体1可以直接使用插杆
或支撑架等固定在土壤中或土壤的表面,以防止风力过大导致板体1被吹走,另外,通过在板体1上的通孔3和凹槽4,既保证了板体1下方植物的正常生长,又提升了拦截酸雾的收集效率,有效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肥力

[0028]在板体1的壁厚中开设有导流通道2,导流通道2的一端与凹槽4相连通,板体1的侧壁开设有排液孔5,导流通道2的另一端与排液孔5相连通,通过导流通道2连接各个凹槽4,可以在引导拦截酸雾从排液孔5集中排放的同时,进一步地增加对酸雾的储纳容量,有效降低工作人员对酸雾收集时的劳动量

[0029]对于大面积的土壤区域,我在板体1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板体(1),所述板体(1)上开设有贯穿板体(1)厚度的通孔(3),其中,所述板体(1)上还开设有相互连通的若干凹槽(4),且凹槽(4)的深度小于板体(1)的厚度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开设有多组,多组凹槽(4)均匀排列在板体(1)上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1)的壁厚中开设有导流通道(2),所述导流通道(2)的一端与凹槽(4)相连通,所述板体(1)的侧壁开设有排液孔(5),所述导流通道(2)的另一端与排液孔(5)相连通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酸雾污染的物理阻隔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华姜霞杨光能刘娜吴鹏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