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845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一包括有一金属壳体、一绝缘座体以及一接触端子;金属壳体具有一夹固部,接触端子的顶部设有一半封闭状的铆合压固件。金属壳体、绝缘座体以及接触端子依序组装成一单元件;接触端子的顶部具有一顶板,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设有铆合压固件,第二端部的一相对侧边则各具有一向外向上斜向突出的斜臂,各斜臂具有弹性变形的单向逆止作用。使得接触端子易于组装于绝缘座体,且不虞脱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整体组装气隙密合、不易信号失真、 组装简易、且组过程中元件不易脱落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为达到小型同轴电览线在与连接器组装时气隙密合、不易信号失真,申请人前曾 提交申请第200620003797. 1号“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专利申请案(以下称前案)。该 前案连接器包括有一金属壳体、一绝缘座体、以及一接触端子。金属壳体具有一圆筒形的套 体,其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套体外缘顶端一体延伸设有一可弯折的 夹固部,该夹固部二侧分别设有多数夹固片。绝缘座体具有一槽体其置于金属壳体的夹槽 中,槽体的外缘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且槽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接合口及一线座,线 座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并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接触端子的底部设有一对接触片 其容置于绝缘座体的接合口,接触端子的顶部二侧则设有前后交错的一对铆合片,供包固 铆合于同轴电缆线的芯线。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其所设的多个夹固片分别夹压 包固于套体外部、套体的限制臂、以及同轴电缆线的外部等。如此,藉由线座与限制臂为等 长结构,令线座充满限制臂内围,在金属壳体的夹固片夹压包固于限制臂的外周时,可获得 平整而又密合的气隙,使结构稳固,并且信号不易失真。该前案连接器在客户端组装使用时,必须先以接触端子的铆合片向内弯折铆合夹 固同轴电缆线的芯线,之后再将接触端子依序组装于绝缘座体及金属壳体中,再予夹固。然 而,此种组装构造至少有下述缺憾1、客户端组装使用时,必须施行上述两道夹固作业,增加使用者的麻烦不便;2、为顾及接触端子与同轴电缆线的芯线的铆合作业,必须将该接触端子成为一个 单元件,并与绝缘座体及金属壳体等元件分别包装运送,造成元件上的散置,对于客户端的 使用者而言,造成组装上的不便;3、于接触端子组装于绝缘座体时,其两者之间没有相互固定的结构,容易造成接 触端子的脱落;4、铆合片的转折部及压固部为等径的片体,必须施加较大的铆合力量始能将铆合 片弯折铆合,且压固部对同轴电缆线的铆合压固力的效果不佳。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 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 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 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的小型同 轴电缆线连接器,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能使其组装更为简便、组装过程中元件不易脱落,而且铆合压固力佳。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该同轴电缆线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绝 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该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其垂向具有一圆筒形的套体, 该套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该套体在相对于该对限制臂的另一侧 的顶端经一转折部一体延伸设有一夹固部,该夹固部以该转折部为转折点而弯折,该夹固 部的二侧各依序设有一第一夹固片、一第二夹固片、一第三夹固片以及一第四夹固片;一绝 缘座体,其垂向具有一槽体,该槽体置于该金属壳体的夹槽中,该槽体在对应于该夹固部的 一侧的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且该槽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接合口及一线座,该线座 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供跨置该同轴电缆线,该线座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以及一接 触端子,其底部设有一对接触片,该对接触片容置于该绝缘座体的接合口,该接触端子的顶 部设有一半封闭状的铆合压固件;上述该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该第一夹固片、该 第二夹固片、该第三夹固片以及该第四夹固片,分别夹压包固该套体的外部、该套体的限制 臂、该同轴电缆线的网状编织线以及该同轴电缆线的绝缘表皮;该接触端子的顶部具有一 顶板,该顶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设有该铆合压固件,该第二 端部的一相对侧边各具有一向外向上斜向突出的斜臂,各该斜臂的一外端部各斜向顶刺于 该绝缘座体的接合口的一相对内壁,使得接触端子易于组装于绝缘座体,且不虞脱落。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前述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中各该斜臂的外端部各具有至少一刺齿,各该 刺齿顶刺于该接合口的内壁,使得接触端子与绝缘座体组装稳定。前述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铆合压固件包括有至少一细颈带与一 压固片,该细颈带连设于该第一端部的一侧边,该压固片连设于该细颈带,并位于该顶板的 顶方,且该压固片的面积大于该细颈带,而且该压固片、该细颈带及该顶板之间形成有一穿 口,供该芯线穿置。当将夹固部与同轴电缆线压合夹固时,可同时将铆合压固件铆合,使其 夹固同轴电缆线的芯线;而且其以极微的铆合力即可使细颈带铆合变形,且能以面积较大 的压固片对同轴电缆线的芯线提供稳固的压固力,达到端子与芯线的稳定接触。前述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细颈带为二个,且该二细颈带界隔着 一镂空口而间隔设置。前述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其中所述的穿口的内径大于该芯线的外径但小于 该绝缘层的外径。在穿口插入同轴电缆线时,绝缘层行进到穿口时,即被阻挡而停顿止进; 通过芯线长度的控制,得到最佳的阻抗匹配。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 技术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能使其组装更为简便、组 装过程中元件不易脱落,而且铆合压固力佳。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一包括有一金属壳体、一绝缘 座体以及一接触端子;金属壳体具有一夹固部,接触端子的顶部设有一半封闭状的铆合压 固件。金属壳体、绝缘座体以及接触端子依序组装成一单元件;接触端子的顶部具有一顶 板,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其中,第一端部设有铆合压固件,第二端部的一相对侧边则各具有一向外向上斜向突出的斜臂,各斜臂具有弹性变形的单向逆止作用。 使得接触端子易于组装于绝缘座体,且不虞脱落。本技术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 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 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 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绘示依照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的分解图。图2绘示图1所示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绘示图1所示连接器其中接触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4绘示图2所示连接器组装同轴电缆线的过程的剖面示意图。图5绘示图2所示连接器组装同轴电缆线的组装完成的剖面示意图。300同轴电缆线310芯线320绝缘层330网状编织线340绝缘表皮500接触端子510接触片520铆合压固件521细颈带522压固片523穿口524镂空口530 顶板531第一端部532第二端部540斜臂541外端部542刺齿600绝缘座体610槽体620压条630接合口640线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同轴电缆线连接器,该同轴电缆线由内层至外层,依序具有芯线、绝缘层、网状编织线以及绝缘表皮,该连接器包括:一金属壳体,其垂向具有一圆筒形的套体,该套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夹槽及一对限制臂;该套体在相对于该对限制臂的另一侧的顶端经一转折部一体延伸设有一夹固部,该夹固部以该转折部为转折点而弯折,该夹固部的二侧各依序设有一第一夹固片、一第二夹固片、一第三夹固片以及一第四夹固片;一绝缘座体,其垂向具有一槽体,该槽体置于该金属壳体的夹槽中,该槽体在对应于该夹固部的一侧的顶端延伸设有一压条,且该槽体的内围及一侧分别具有一接合口及一线座,该线座位于该对限制臂的内围,供跨置该同轴电缆线,该线座与该对限制臂为等长结构;以及一接触端子,其底部设有一对接触片,该对接触片容置于该绝缘座体的接合口,该接触端子的顶部设有一半封闭状的铆合压固件;上述该金属壳体的夹固部被弯折,并以该第一夹固片、该第二夹固片、该第三夹固片以及该第四夹固片,分别夹压包固该套体的外部、该套体的限制臂、该同轴电缆线的网状编织线以及该同轴电缆线的绝缘表皮;其特征在于:该接触端子的顶部具有一顶板,该顶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部与一第二端部,该第一端部设有该铆合压固件,该第二端部的一相对侧边各具有一向外向上斜向突出的斜臂,各该斜臂的一外端部各斜向顶刺于该绝缘座体的接合口的一相对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菊地正治
申请(专利权)人:金胜国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