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599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2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包括第一测温电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


[0001]本申请涉及蓄能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很多户外设备需要用到移动储能电源进行供电,一般的移动储能电源只考虑到移动储能电源在高温环境下,如何进行降温,例如在移动储能电源上设置风扇进行散热,而并未考虑到如何在低温环境下保证移动储能电源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提供一种能自适应低温环境的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

[0004]根据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包括第一测温电路

温控电路

光伏电路和升温装置;
[0005]所述第一测温电路用于监测所述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的工作环境温度,并将监测获取的环境温度值转换成温控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信号的电压值与所述环境温度值成反比;
[0006]所述光伏电路用于通过光伏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
[0007]所述温控电路用于当所述温控电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时,将所述光伏电路转换的电能输出给所述升温装置;
[0008]所述升温装置用于当获取所述光伏电路转换的电能时,对所述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的蓄能电池进行升温;
[0009]所述温控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和调节控制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光伏连接端和温控连接端,所述光伏连接端与所述光伏电路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连接端与所述调节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用于对所述光伏电路输出的电能进行过流保护;
[0010]所述调节控制电路包括电能输入端

电能正输出端

电能负输出端

第一三极管
Q11、
第二三极管
Q12、
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第一电阻
R11、
第二电阻
R12、
第三电阻
R13、
第四电阻
R14
和第五电阻
R15

[0011]所述电能输入端与所述温控连接端连接;所述电能正输出端和所述电能负输出端与所述升温装置连接,用于向所述升温装置提供电能;
[0012]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测温电路连接,用于所述温控电信号的输入;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集电极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正输出端电连接;
[0013]第一电阻
R11
的一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基极连接;
[0014]第二电阻
R12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基极连接;
[0015]第三电阻
R13
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0016]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基极和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发射极接地;
[0017]第四电阻
R14
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栅极电连接;
[0018]第五电阻
R15
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栅极电连接;
[0019]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漏极与所述电能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源极接地

[0020]一实施例中,调节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
D11
和第二二极管
D12
;所述第一二极管
D11
和所述第二二极管
D12
并联,并联后的正连接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并联后的负连接端与所述电能正输出端连接

[0021]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
D13
,所述第三二极管
D13
的正连接端和负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阻
R12
的一端连接

[0022]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二极管
D14
,所述第四二极管
D14
的正连接端和负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基极和集电极连接

[0023]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五二极管
D15
,所述第五二极管
D15
的正连接端接地,所述第五二极管
D15
的负连接端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栅极电连接

[0024]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温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

第二连接端

第六电阻
R31、
第七电阻
R32、
第八电阻
R33、
第六二极管
D31
和第三三级管
Q31

[0025]所述第一测温电路的第一连接端用于第一测温电信号
HEAT
的输入;
[0026]所述第一测温电路的第二连接端用于输出所述温控电信号;
[0027]所述第六电阻
R31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测温电路的第一连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三三级管
Q31
的基极连接;
[0028]所述第七电阻
R32
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级管
Q31
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地;
[0029]所述第八电阻
R33
的一端与所述第三三级管
Q31
的极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六二极管
D31
的负连接端连接,所述第六二极管
D31
的正连接端与所述第一测温电路的第二连接端连接;
[0030]所述第三三级管
Q31
的发射极接地

[0031]一实施例中,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还包括第二测温电路,所述第二测温电路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连接,用于监测所述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的蓄能电池温度,并当所述蓄能电池温度大于一预设值时断开所述过流保护电路与所述调节控制电路的连接

[0032]一实施例中,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三端保险丝,所述三端保险丝的三个连接端分别与所述过流保护电路

所述调节控制电路和所述光伏连接端电连接

[0033]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测温电路包括第一连接端...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测温电路

温控电路

光伏电路和升温装置;所述第一测温电路用于监测所述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的工作环境温度,并将监测获取的环境温度值转换成温控电信号发送给所述温控电路,所述温控电信号的电压值与所述环境温度值成反比;所述光伏电路用于通过光伏板将光能转换成电能;所述温控电路用于当所述温控电信号的电压值小于第一预设电压值时,将所述光伏电路转换的电能输出给所述升温装置;所述升温装置用于当获取所述光伏电路转换的电能时,对所述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的蓄能电池进行升温;所述温控电路包括过流保护电路和调节控制电路;所述过流保护电路包括光伏连接端和温控连接端,所述光伏连接端与所述光伏电路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所述温控连接端与所述调节控制电路连接;所述过流保护电路用于对所述光伏电路输出的电能进行过流保护;所述调节控制电路包括电能输入端

电能正输出端

电能负输出端

第一三极管
Q11、
第二三极管
Q12、
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第一电阻
R11、
第二电阻
R12、
第三电阻
R13、
第四电阻
R14
和第五电阻
R15
;所述电能输入端与所述温控连接端连接;所述电能正输出端和所述电能负输出端与所述升温装置连接,用于向所述升温装置提供电能;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基极与所述第一测温电路连接,用于所述温控电信号的输入;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集电极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所述电能输入端与所述电能正输出端电连接;第一电阻
R11
的一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基极连接;第二电阻
R12
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发射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
R13
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基极连接,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基极和集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发射极接地;第四电阻
R14
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
Q12
的集电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栅极电连接;第五电阻
R15
的一端接地,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漏极与所述电能负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功率开关管
Q10
的源极接地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二极管
D11
和第二二极管
D12
;所述第一二极管
D11
和所述第二二极管
D12
并联,并联后的正连接端与所述电能输入端连接,并联后的负连接端与所述电能正输出端连接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移动储能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二极管
D13
,所述第三二极管
D13
的正连接端和负连接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三极管
Q11
的发射极和所述第二电阻
R12
的一端连接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便携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琦张起校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古瑞瓦特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