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炸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2188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炸锅。现有空气炸锅的底板会因局部温度差异而影响食材烹饪体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锅体、加热组件和热风组件,锅体包括底板,热风组件和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腔底部的加热管,底板的底面向上隆起形成避让槽,加热管位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口下方,加热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避让槽内。在锅体底板位于加热管上方区域设置向上隆起的避让槽,通过设置避让槽来增大加热管顶缘与锅体底板间距离,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被均匀地扩散至锅体底板各区域上,防止锅体底板因局部过度受热而发生温度不一致的情况,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提升烹饪体验。提升烹饪体验。提升烹饪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气炸锅


[0001]本技术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气炸锅。

技术介绍

[0002]在公告号为CN217066115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供锅体和加热组件安装的装配腔,所述锅体包括底板以及环绕底板周缘设置的围边,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由于锅体底板为平面,底板各区域与加热管间距离存在差异,距离越大则热量传递效率越差,距离越近则热量传递效率越高,导致底板各区域间因接收热量不同而存在温度差异,使得食材会因底面受热不均而发生无法被统一制熟的情况,影响烹饪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在锅体底板设置避让槽,防止锅体底板局部因与加热管距离过近而发生温度过高的情况,确保锅体底板各区域温度均匀,提升烹饪体验。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供锅体安装的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底部设有加热组件,所述锅体包括底板以及环绕底板周缘设置的围边,所述装配腔的顶部设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和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腔底部的加热管,所述底板的底面向上隆起形成避让槽,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口下方,所述加热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避让槽内。在锅体底板位于加热管上方区域设置向上隆起的避让槽,通过设置避让槽来增大加热管顶缘与锅体底板间距离,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被均匀地扩散至锅体底板各区域上,防止锅体底板因局部过度受热而发生温度不一致的情况,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提升烹饪体验。
[0005]作为优选,所述底板顶面设有由所述避让槽隆起形成的凸包,相邻凸包间形成风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流入锅体并沿风道流动。底板由等厚的板材加工形成,当底板底面通过凹陷形成避让槽时会在底板顶面形成对应的凸包,利用凸包起到引导热风流动的作用,确保热风在锅体内有效扩散并保证食材被均匀制熟。
[0006]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螺旋状,所述底板顶面设有螺旋状的风道。加热管呈螺旋状,使得避让槽和凸包均呈螺旋状,进而使得风道也呈螺旋状,螺旋状的风道能有效引导热风沿螺旋状路径周向流动,确保热风在锅体内有效扩散并对食材进行均匀加热。
[0007]作为优选,所述风道自外向内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热风的流动方向一致,使得热风能在自身动能作用下沿风道顺畅地周向流动,有效减小风阻,通过维持风速来确保热量传递效率。
[0008]作为优选,所述风道位于底板周缘的进风口形成迎风面,热风通过进风口进入风
道并沿螺旋路径向中流动。沿锅体侧壁周向的流动的热风会通过进风口流入风道,确保热风在风道引导下在锅体内有效扩散。
[0009]作为优选,所述风道底部形成自内向外逐渐降低的导油通道,所述底板周缘通过凹陷形成集油槽,食材受热产生的油液通过导油通道向集油槽汇聚。导油通道接收油液并将油液引导输送至集油槽内,既通过收集油液来减少油烟,还方便对油液进行集中清理,方便对锅体进行清洁。
[0010]作为优选,所述锅体底部设有烤盘,所述烤盘与底板间具有供热风扩散的夹层空间。烤盘用于承托食材,热风可在夹层空间内扩散后与食材接触,确保食材底面各区域均能被同步制熟。
[0011]作为优选,所述凸包顶面形成承托食材的承托面,承托面起到承托食材的作用,既确保底板上的热量能通过承托面传递至食材内,还通过承托食材来确保风道畅通,保证沿风道流动的热风能与食材底面有效接触并传递热量。
[0012]作为优选,所述避让槽槽壁呈圆弧面,所述加热管的截面轮廓呈圆形。避让槽的槽壁与加热管外壁之间的径向距离相同,确保避让槽槽壁各区域受热均衡,进而保证食材底面各区域被同步制熟。
[0013]作为优选,所述避让槽的槽口宽度大于加热管的直径,通过增大避让槽槽口尺寸来增加与加热管之间的距离,有效防止避让槽槽口因距离加热管过近而发生温度过高的情况。
[0014]作为优选,所述避让槽的深度大于加热管的半径,通过增大避让槽槽壁与加热管之间的距离,有效防止避让槽槽壁因距离加热管过近而发生温度过高的情况。
[0015]作为优选,所述加热管与底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为A,0.4≤A≤0.8,既通过增加加热管的投影面积来确保底板各区域能均匀受热,还通过限制加热管的投影面积来提升热量利用效率,进而降低部件成本。当A<0.4时,加热管的覆盖面积较小,导致底板局部会因与加热管距离过远而无法达到升温要求;当A>0.8时,加热管设置过于密集,加热管在满足底板各区域温升要求时无法达到最优产热效率,导致加热管无法被有效利用。
[001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锅体底板位于加热管上方区域设置向上隆起的避让槽,通过设置避让槽来增大加热管顶缘与锅体底板间距离,使得加热管产生的热量能被均匀地扩散至锅体底板各区域上,防止锅体底板因局部过度受热而发生温度不一致的情况,确保食材被均匀制熟,提升烹饪体验。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实施例一所述空气炸锅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实施例二所述空气炸锅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和加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实施例二所述锅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壳体,11、热风组件,12、加热管,2、锅体,21、底板,211、避让槽,212、凸包,213、风道,214、导油通道,215、集油槽,22、围边。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3]实施例一:
[002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炸锅。
[0025]如图1所示的一种空气炸锅,由壳体1组成,所述壳体1内设有供锅体2安装的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底部设有加热组件,所述锅体2包括底板21以及环绕底板21周缘设置的围边22,所述装配腔的顶部设有热风组件11,热风组件11和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输入锅体2以制熟食材,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腔底部的加热管12,所述底板21的底面向上隆起形成避让槽211,所述加热管12位于所述避让槽211的槽口下方,所述加热管12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避让槽211内。
[0026]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顶部设有热风组件11,底部设有加热组件,热风组件11产生热风并向锅体2内输送,加热组件能对锅体2进行加热,既能通过锅体2对食材进行直接加热,还能对热风进行加热,利用热风传递向食材传递热量,确保食材被有效制熟。
[0027]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热风组件11包括风扇和发热件,发热件位于风扇周缘,转动的风扇抽取烹饪腔内空气并形成流经发热件的气流,气流流经发热件吸收热量并形成向烹饪腔回流的热风,热风会在流入烹饪腔后与食材接触并实现热量传递,以使食材被自外向内逐渐制熟。热风会因与食材接触而温度降低并扩散至烹饪腔中,为被热风组件11再次抽取加热提供气源,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供锅体安装的装配腔,所述装配腔底部设有加热组件,所述锅体包括底板以及环绕底板周缘设置的围边,所述装配腔的顶部设有热风组件,热风组件和加热组件产生的热量输入锅体以制熟食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装配腔底部的加热管,所述底板的底面向上隆起形成避让槽,所述加热管位于所述避让槽的槽口下方,所述加热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落入所述避让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顶面设有由所述避让槽隆起形成的凸包,相邻凸包间形成风道,热风组件产生的热风流入锅体并沿风道流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呈螺旋状,所述底板顶面设有螺旋状的风道。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自外向内的旋转方向与所述热风的流动方向一致。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位于底板周缘的进风口形成迎风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关铭王凤生石岩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