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150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细胞处理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部内腔中支撑转动设置有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上具有一敞口;所述反应罐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箱体的下部内腔为废液收集腔,所述废液收集腔内支撑固定设置有形态恢复箱,所述形态恢复箱的敞口位于所述反应罐的正下方;所述反应罐内腔一端还设置有微孔滤网,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微孔滤网相对应的第二排出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


[0001]本技术属于细胞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


技术介绍

[0002]植物细胞原生质体是指将植物细胞壁去除后的原生质团,在适宜的渗透液中保持球型的细胞

[0003]因植物细胞原生质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植物性蛋白质,能够增加产品的营养要素,所以以植物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产品种类众多,并应用于各种食品

饲料

药材及营养品等,一般植物的细胞壁构造含有纤维素并十分坚韧,无法对原生质体中的植物性蛋白进行有效利用,需要对细胞壁进行分离处理,以获取能够增加产品营养要素的植物细胞原生质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旨在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上部内腔中支撑转动设置有反应罐;
[0006]所述反应罐上具有一敞口;
[0007]所述反应罐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
[0008]所述箱体的下部内腔为废液收集腔,所述废液收集腔内支撑固定设置有形态恢复箱,所述形态恢复箱的敞口位于所述反应罐的正下方;
[0009]所述反应罐内腔一端还设置有微孔滤网,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微孔滤网相对应的第二排出口;
[0010]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反应罐转动的第二电机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板上设置有原料入口和处理液入口,所述原料入口和所述处理液入口均位于所述敞口的上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设于反应罐内的搅拌杆,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旋转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安装在所述箱体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同轴支撑旋转伸入到所述反应罐内,且位于所述反应罐内的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所述搅拌杆固定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反应罐的端部同轴连接,以使得反应罐能够转动一定角度后,使得反应罐的敞口朝下,便于反应罐内扁平植物细胞溶液落入到形态恢复箱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排出口与所述形态恢复箱的敞口相互错开,以使得通过第二排出口排出的废液直接落入到废液收集腔内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罐的底部还设置有位于所述形态恢复箱敞口正上方的第三排
出口,所述第三排出口上同样设置有阀门,在利用反应罐的翻转,使得反应罐的敞口朝下对准形态恢复箱的敞口,便于反应罐内扁平植物细胞溶液落入到形态恢复箱内之后;可以通过打开第三排出口的阀门,对反应罐内残余的细胞溶液进行排出到形态恢复箱内

[0016]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清水箱,所述清水箱上连接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另一端伸入到所述形态恢复箱内,以对形态恢复箱内补充清水

[0017]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一侧设置有与所述废液收集腔相连的第一排出口,所述第一排出口上同样设置有阀门

[0018]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所述排出管的一端与所述形态恢复箱连接,用于将形态恢复箱内经渗透恢复饱满的细胞排出;所述排出管的另一端伸出到箱体外;所述排出管上还设置有排出阀

[0019]进一步的,所述箱体外壁上还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与所述第一电机

第二电机电性连接,用于控制第一电机

第二电机的启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原生质体分离器具有如下的技术优势:
[0021]第一,通过反应罐内溶液浓度高于细胞质的浓度,实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然后纤维素酶对其细胞壁进行降解,留下没有细胞壁的扁平植物细胞;
[0022]第二,形态恢复箱内储存有清水,使得反应罐内进行质壁分离后的扁平植物细胞进入到形态恢复箱内之后,通过清水渗透,使得细胞恢复饱满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的箱体内视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的箱体外视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原生质体分离器中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原生质体分离器中形态恢复箱的结构示意图

[0027]在图1‑
图4中:
100、
箱体;
101、
原料入口;
102、
处理液入口;
103、
支脚;
104、
第一排出口;
105、
废液收集腔;
200、
控制面板;
300、
反应罐;
301、
第一电机;
302、
第二排出口;
303、
第三排出口;
304、
第二电机;
305、
搅拌杆;
306、
微孔滤网;
400、
形态恢复箱;
401、
排出管;
402、
排出阀;
500、
清水箱;
501、
注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9]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0030]如图1‑
图2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所述的原生质体分离器包括箱体
100
,所述箱体
100
的上部内腔中支撑转动设置有反应罐
300
,所述反应罐
300
上具有一敞口,所述箱体
100
的顶板上设置有原料入口
101
和处理液入口
102
,所述原料入口
101
和所述处理液入口
102
均位于所述敞口的上方,以便于通过原料入口
101
和处理液入口
102
向反应罐
300
内加入需要进行处理的植物细胞溶液和处理液,所述处理液包括纤维素酶和浓度为1%的氯化钠溶液

[0031]作为优选,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反应罐
300
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用于对植物细胞溶液和处理液进行搅匀混合,通过反应罐
300
内溶液浓度高于细胞质的浓度,实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然后纤维素酶对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原生质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
(100)
;所述箱体
(100)
的上部内腔中支撑转动设置有反应罐
(300)
;所述反应罐
(300)
上具有一敞口;所述反应罐
(300)
内还设置有搅拌组件;所述箱体
(100)
的下部内腔为废液收集腔
(105)
,所述废液收集腔
(105)
内支撑固定设置有形态恢复箱
(400)
,所述形态恢复箱
(400)
的敞口位于所述反应罐
(300)
的正下方;所述反应罐
(300)
内腔一端还设置有微孔滤网
(306)
,所述反应罐
(300)
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微孔滤网
(306)
相对应的第二排出口
(302)。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生质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
(100)
的顶板上设置有原料入口
(101)
和处理液入口
(102)
,所述原料入口
(101)
和所述处理液入口
(102)
均位于所述敞口的上方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生质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转动设于反应罐
(300)
内的搅拌杆
(305)
,所述搅拌组件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搅拌杆
(305)
旋转的第一电机
(301)。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原生质体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
(100)
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反应罐
(300)
转动的第二电机
(304)
,所述第二电机
(304)
的输出轴与所述反应罐
(30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怡马福利孙俊孙其宝周军永陆丽娟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农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