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04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涉及锚拉支护技术领域,包括:锚拉结构、填充体结构和排水结构;以泡沫轻质土作为修复结构的主要填充体,质量轻,刚度大、整体性好;通过设置锚拉结构,保证了修复结构的表层填筑体与深层稳定土体的可靠结合;椅式基础层和竖向微型桩的设置增强了填充体结构的竖向整体稳定性;微型锚杆群的设计使三维排水网、泡沫轻质土结构和稳定岩土层在水平向和竖直向能够可靠结合。通过设置“上截中导下排”的截水沟、三维排水网和碎石排水层,使地表水不易渗入内部土体,同时使渗入土体的少量水分能够顺利排畅,保证了修复结构不因地表水入渗而发生滑塌。因地表水入渗而发生滑塌。因地表水入渗而发生滑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锚拉支护
,具体涉及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土质边坡在长期的降雨入渗下,排水不畅,浅表土层的含水量逐渐增大,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减小,导致土体的抗剪强度降低;同时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也降低,锚杆对土体的约束作用减少;随着含水量增加,土体抗滑力逐渐减小,导致边坡浅层土体发生滑塌;
[0003]针对边坡浅层滑塌区有必要采取修复措施,对滑塌区进行填筑,保障边坡底部和坡顶的空间利用,同时保证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和美观性;但由传统土体填筑,分级台阶高、操作机械难以施工、填土压实质量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用于解决现有的边坡浅层滑塌区修复中级台阶高、操作机械难以施工、填土压实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包括:
[0006]边坡主体,边坡主体临路面的坡体后缘开挖为台阶状;
[0007]充体结构,包括嵌固于边坡主体底部稳定岩土层内的椅式基础层、铺设在椅式基础层上的碎石排水层、填充在边坡主体上的泡沫轻质土填充体、设置在泡沫轻质土填充体顶部的压顶结构;
[0008]锚拉结构,包括设置在泡沫轻质土填充体外端面上的锚拉板、设置在锚拉板上的锚墩、与锚墩连接的预应力锚索,锚拉板的两端分别与椅式基础层、压顶结构连接,锚拉板上设有碎石排水层连通的排水孔洞;预应力锚索远离锚墩的一端锚固与边坡主体内部的稳定岩土层中;
[0009]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主体顶部的截水沟、设置于泡沫轻质土填充体和边坡主体的稳定岩土层层间结合面之间的三维排水网,三维排水网用于将边坡主体后缘稳定岩土层中的入渗地表水引流至碎石排水层。
[0010]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沫轻质土填充体和压顶结构的中间还设有防水土工布。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椅式基础层的椅脚部位设有微型桩;所述微型桩的一端锚固于竖向的稳定岩土层,另一端穿过碎石排水层锚固于泡沫轻质土填充体中。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沫轻质土填充体的内部还设有镀锌钢丝
网,用于防止泡沫轻质土填充体结构开裂。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沫轻质土填充体纵向间隔设置第一变形缝。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锚拉板上沿纵向间隔设置第二变形缝。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碎石排水层的后缘与三维排水网的下端相连;所述排水孔洞内设排水管,排水管末端伸入碎石排水层,排水管末端用反滤土工布包裹。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预应力锚索包括贯穿于泡沫轻质土填充体中的自由段和锚固于后缘稳定岩土层中锚固段;所述自由段上套设有套管。
[0017]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泡沫轻质土填充体的后缘与边坡主体之间分别设有竖向微型锚杆群和水平向微型锚杆群;所述竖向微型锚杆群及所述水平向微型锚杆群的一端均伸入边坡主体的稳定岩土层中,另一端均伸入泡沫轻质土填充体中。
[0018]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向微型锚杆包括竖向套筒、设置在竖向套筒上的上锚杆和下锚杆;所述竖向套筒上设有竖向凹槽;所述水平向微型锚杆群包括水平向套筒;所述水平向套筒上设有前锚杆、后中锚杆、后翼竖向锚杆;所述水平向套筒上设有水平向凹槽;所述竖向凹槽、水平箱凹槽分别供三维排水网穿过。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20]1、本技术的以泡沫轻质土作为修复结构的主要填充体,质量轻,刚度大、整体性好;通过设置锚拉结构,保证了修复结构的表层填筑体与深层稳定土体的可靠结合;椅式基础层和竖向微型桩的设置增强了填充体结构的竖向整体稳定性;竖向微型锚杆群和水平向微型锚杆群的设计使三维排水网、泡沫轻质土填充体和边坡主体的稳定岩土层在水平向和竖直向能够可靠结合。
[0021]2、本用新型的通过设置“上截中导下排”的坡顶后缘的截水沟、层间结合面的三维排水网和椅式基础顶部的碎石排水层,使地表水不易渗入内部土体,同时使渗入土体的少量水分能够顺利排畅,保证了修复结构不因地表水入渗而发生滑塌。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技术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的竖向微型锚杆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技术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的水平向微型锚杆群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
[0026]1、锚墩;2、锚拉板;21、排水孔洞;3、预应力锚索;4、椅式基础层;5、碎石排水层;6、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1、镀锌钢丝网;7、防水土工布;8、压顶结构;9、三维排水网;10、微型桩;11、截水沟;12、竖向微型锚杆群;121、上锚杆;122、下锚杆;123、竖向套筒;13、水平向微型锚杆群;131、前锚杆;132、后中锚杆;133、后翼竖向锚杆;134、后翼水平锚杆;135、水平向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8]在一实施例中,参见图1,本技术的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包括边坡主体、填充体结构、锚拉结构、排水结构。
[0029]边坡主体的滑塌区松软的土质清理完成后,将边坡主体临路面的坡体后缘开挖为台阶状;
[0030]其中,填充体结构包括嵌固于边坡主体底部稳定岩土层内的椅式基础层4、铺设在椅式基础层4上的碎石排水层5、填充在边坡主体上的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设置在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顶部的压顶结构8;锚拉结构包括设置在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外端面上的锚拉板2、设置在锚拉板2上的锚墩1、与锚墩1连接的预应力锚索3,锚拉板2的两端分别与椅式基础层4、压顶结构8连接,锚拉板2上设有碎石排水层5连通的排水孔洞21;预应力锚索3远离锚墩1的一端锚固与边坡主体内部的稳定岩土层中;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主体顶部的截水沟11、设置于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和边坡主体的稳定岩土层层间结合面之间的三维排水网9,三维排水网9用于将边坡主体后缘稳定岩土层中的入渗地表水引流至碎石排水层5。
[0031]优选的,截水沟11设置于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和边坡主体的稳定岩土层层间结合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边坡主体,边坡主体临路面的坡体后缘开挖为台阶状;充体结构,包括嵌固于边坡主体底部稳定岩土层内的椅式基础层(4)、铺设在椅式基础层(4)上的碎石排水层(5)、填充在边坡主体上的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设置在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顶部的压顶结构(8);锚拉结构,包括设置在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外端面上的锚拉板(2)、设置在锚拉板(2)上的锚墩(1)、与锚墩(1)连接的预应力锚索(3),锚拉板(2)的两端分别与椅式基础层(4)、压顶结构(8)连接,锚拉板(2)上设有碎石排水层(5)连通的排水孔洞(21);预应力锚索(3)远离锚墩(1)的一端锚固与边坡主体内部的稳定岩土层中;排水机构,包括设置在边坡主体顶部的截水沟(11)、设置于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和边坡主体的稳定岩土层层间结合面之间的三维排水网(9),三维排水网(9)用于将边坡主体后缘稳定岩土层中的入渗地表水引流至碎石排水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和压顶结构(8)的中间还设有防水土工布(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椅式基础层(4)的椅脚部位设有微型桩(10);所述微型桩(10)的一端锚固于竖向的稳定岩土层,另一端穿过碎石排水层(5)锚固于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锚杆框格梁支护边坡滑塌区的锚拉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的内部还设有镀锌钢丝网(61),用于防止泡沫轻质土填充体(6)结构开裂。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锚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峰李林锋彭杰李小膀高如丁建友陈琳王晶涛孙东哲杜彬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