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器及其外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8377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信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其外壳组件。该外壳组件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挤压件,挤压件能够随外壳体向前移动并且与内壳体挤压配合,内壳体与挤压件二者互相配合的配合面包括改向面,挤压件的前端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改向面沿从前向后远离连接器线缆的方向延伸布置;或内壳体设有用于与挤压件挤压配合的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弹性变形段具有用于贴压连接器插头处线缆的贴压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弹性变形段贴压线缆的位置向前提,使弹性变形段的压缩点靠近连接器插头,减小插头到线缆受力点的距离,提高弹性件对线缆的保持效果。提高弹性件对线缆的保持效果。提高弹性件对线缆的保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器及其外壳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通信连接器
,特别是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外壳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室外使用的连接器一般包括内芯组件和外壳组件,内芯组件用于传输信号,外壳组件起到防护和密封内芯组件的作用,其中内芯组件包括插头和与插头尾部预连接在一起的线缆。
[0003]为了保证连接器足够的抗拉力,避免线缆发生相对于外壳组件的轴向窜动,申请人的专利(CN213878603U)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可向前移动的螺帽(外壳),螺帽内设有挤压卡爪和弹性胶圈,挤压卡爪具有与螺帽腔体内壁的收缩面适配的坡面,螺帽向前移动,挤压力通过挤压卡爪的坡面改向,向内压缩弹性胶圈,弹性胶圈受压变形抱紧线缆,为线缆提供抗拉力。
[0004]但是该外壳组件的螺帽以及挤压卡爪接触位置靠近螺帽的帽顶(后端)处,胶圈挤压变形点与线缆接触的位置远离连接器插头,而这段距离的线缆在受压后容易发生弯曲变形,同样也存在轴向窜动的风险,因此连接器还需要配置起到挡止作用的支撑套。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连接器外壳组件内部的弹性件对线缆防窜动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与上述相同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器外壳组件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能够随外壳体向前移动并且与内壳体挤压配合,所述内壳体与挤压件二者互相配合的配合面包括改向面,所述挤压件的前端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所述改向面沿从前向后远离连接器线缆的方向延伸布置;或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与挤压件挤压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所述弹性变形段具有用于贴压连接器插头处线缆的贴压部。
[0008]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进了现有连接器的外壳组件。在将连接器与插座插接时,外壳体带动挤压件向前移动,挤压件和内壳体挤压配合,弹性变形段向内压缩贴压线缆,为线缆提供抗拉力,防止线缆轴向窜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弹性变形段贴压线缆的位置向前提,使弹性变形段的压缩点尽量靠近连接器插头,即减小了插头到线缆受力点的距离,提高了弹性件对线缆的保持效果。
[000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变形段的内壁面横截面有弧形段,并且与弧形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贴压部的贴压面。
[0010]有益效果是:使得挤压件可以与线缆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对线缆形成一种包覆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挤压件对线缆的保持效果。
[001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挤压件由弹性圈形成。
[0012]有益效果是:此时形成了对线缆的全包覆,进一步提高了保持效果。同时,弹性圈成本较低。
[001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与所述弹性变形段的前端挡止配合的挡止部。
[0014]有益效果是:挡止部首先起到了限制弹性圈过度向前窜动,保证了弹性圈的可靠性。另外,挡止部与改向面配合还具有一定的保持线缆和弹性圈位置居中的作用。
[001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挤压件的后端部和所述外壳体的后端部之间设有垫片。
[0016]有益效果是:垫片使得外壳体与挤压件端部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改善了挤压件的受力,使得挤压件在向前移动过程中更稳定。
[001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外壳体设有用于与插座固定配合的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抵接在插座端部的抵接端。
[0018]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壳体由内套筒形成。
[0019]有益效果是:内套筒对挤压件具有包覆作用,保证了挤压件可以从各个方向向内压缩,保证了挤压件的压缩效果。此外,内套筒与外壳体活动配合的接触点更多,提高了外壳体移动的稳定性。
[002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连接器的技术方案是:
[0021]一种连接器,包括外壳组件以及内芯组件,内芯组件包括线缆,外壳组件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能够随外壳体向前移动并且与内壳体挤压配合,所述内壳体与挤压件二者互相配合的配合面包括改向面,所述挤压件的前端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所述改向面沿从前向后远离连接器线缆的方向延伸布置;或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与挤压件挤压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所述弹性变形段具有用于贴压连接器插头处线缆的贴压部。
[0022]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改进了现有连接器的外壳组件。在将连接器与插座插接时,外壳体带动挤压件向前移动,挤压件和内壳体挤压配合,弹性变形段向内压缩贴压线缆,为线缆提供抗拉力,防止线缆轴向窜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将弹性变形段贴压线缆的位置向前提,使弹性变形段的压缩点尽量靠近连接器插头,即减小了插头到线缆受力点的距离,提高了弹性件对线缆的保持效果。
[0023]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弹性变形段的内壁面横截面有弧形段,并且与弧形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贴压部的贴压面。
[0024]有益效果是:使得挤压件可以与线缆有较大的接触面积,即对线缆形成一种包覆作用,进一步提高了挤压件对线缆的保持效果。
[0025]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挤压件由弹性圈形成。
[0026]有益效果是:此时形成了对线缆的全包覆,进一步提高了保持效果。同时,弹性圈成本较低。
[0027]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与所述弹性变形段的前端挡止配合的挡止部。
[0028]有益效果是:挡止部首先起到了限制弹性圈过度向前窜动,保证了弹性圈的可靠性。另外,挡止部与改向面配合还具有一定的保持线缆和弹性圈位置居中的作用。
[0029]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挤压件的后端部和所述外壳体的后端部之间设有垫片。
[0030]有益效果是:垫片使得外壳体与挤压件端部之间具有较大的接触面积,改善了挤压件的受力,使得挤压件在向前移动过程中更稳定。
[0031]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外壳体设有用于与插座固定配合的固定连接结构,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抵接在插座端部的抵接端。
[0032]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壳体由内套筒形成。
[0033]有益效果是:内套筒对挤压件具有包覆作用,保证了挤压件可以从各个方向向内压缩,保证了挤压件的压缩效果。此外,内套筒与外壳体活动配合的接触点更多,提高了外壳体移动的稳定性。
[0034]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线缆的外周设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具有用于与所述贴压部配合的配合面。
[0035]有益效果是:保护套首先可以起到保护内芯线缆的作用,另外还能增大内芯线缆与弹性圈的耦合接触面积,相当于增大的抗拉面积。
[0036]作为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配合面设有凸起结构或凹槽结构。
[0037]有益效果是:弹性变形段随凸起结构和凹槽结构变形,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器外壳组件,包括内壳体和外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有挤压件,所述挤压件能够随外壳体向前移动并且与内壳体挤压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与挤压件二者互相配合的配合面包括改向面,所述挤压件的前端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所述改向面沿从前向后远离连接器线缆的方向延伸布置;或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与挤压件挤压配合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具有能够向内压缩变形的弹性变形段;所述弹性变形段具有用于贴压连接器插头处线缆的贴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变形段的内壁面横截面有弧形段,并且与弧形段对应的部分形成所述贴压部的贴压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由弹性圈形成。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设有用于与所述弹性变形段的前端挡止配合的挡止部。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金钢刘乃常王旭涛李卫可陈林凯
申请(专利权)人: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