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汛监测方法和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防汛监测
,特别涉及一种防汛监测方法和系统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洪水灾害频发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
为了提高防洪能力和减少洪水带来的损失,防汛监测方法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
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存在预测准确度不足
、
精度不足
、
时效性差等问题,尤其对于一些特定区域的精细化管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汛监测方法和系统,综合应用了多种模型和技术手段,对监测区域的降雨量
、
积水深度
、
危险等级等进行精确监测与预警,并根据实时位置信息进行疏散指令的生成和发布,从而提高了防汛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
[000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防汛监测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
预设采样频率监测降雨量信息并根据实际降雨量调整采样频率;
S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防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
预设采样频率监测降雨量信息并根据实际降雨量调整采样频率;
S2、
通过多种模型分别获取不同地点的降雨量的预测数据;将实际降雨量与降雨量的预测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选定最终的降雨量预测模型进行降雨量预测;
S3、
通过地理信息系统获得并更新监测区域的道路和地面信息;将监测区域的道路信息划分多个第一子区域;将多个第一子区域划分第二子区域;
S4、
通过交通监测系统获取第二子区域路面积水信息;通过路面积水信息,获得第二子区域的危险系数;
S5、
通过当前第二子区域的积水深度
、
对应第二子区域的降雨量预测结果,预测对应第二子区域的接下来一段时间的路面积水深度;根据路面积水深度和第二子区域危险系数,获得第二子区域综合指标;根据第二子区域综合指标,获取第二子区域危险等级;
S6、
获得人员和车辆的位置信息,根据车辆的和人员的位置信息;发送对应附近第二子区域的积水深度和危险等级以及疏散指令给用户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1
包括:根据监测区域气候信息和历史降雨量信息;划分多个阶段;所述多个阶段分为多雨阶段
、
正常阶段和少雨阶段;根据不同的阶段,分别设置降雨量监测站的采样频率,监测降雨量信息;并根据实际监测结果和预测信息调整采样频率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S2
包括:通过多种模型获取不同地点的降雨量的预测数据;所述预测数据包括预设时间段内的平均降雨量
、
总降雨量和单位时间最大降雨量;通过降雨量监测站监测实际降雨量数据;将不同监测站的采样点按照采样时间顺序排列,并按照预设时间段进行分组;统计每个监测点位每个时间段内的实际降雨量;所述实际降雨量包括预设时间段内实际平均降雨量
、
实际总降雨量
、
单位时间实际最大降雨量;将实际降雨量与降雨量的预测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选定最终降雨量预测模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汛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实际降雨量与降雨量的预测数据进行对比获得对比结果;根据对比结果选定最终降雨量预测模型包括:所述对比结果包括第一差值
、
第二差值
、
第三差值;第一差值:,第二差值:,
第三差值:,其中为某个预测模型同一监测站某个预设时间段的实际平均降雨量;为对应预测模型预设时间段的预测平均降雨量;为对应预测模型同一监测站某个预设时间段的实际总降雨量;为对应预测模型预设时间段的预测总降雨量;为对应预测模型同一监测站某个预设时间段的单位时间实际最大雨量;为对应预测模型预设时间段的预测单位时间最大雨量;为预设时间段的个数;为监测站的个数;为对应预测模型多个监测站多个预设时间段获得的的值的最大值;为对应预测模型多个监测站多个预设时间段获得的的值的最小值;为对应预测模型多个监测站多个预设时间段获得的的值的最大值;为对应预测模型多个监测站多个预设时间段获得的的值的最小值;为对应预测模型多个监测站多个预设时间段获得的的值的最大值;为对应预测模型多个监测站多个预设时间段获得的的值的最小值;
、
为权重,取值范围为(0,1);根据第一差值,第二差值和第三差值获得综合差值;综合差值为:,其中,
、、
为系数,取值范围为(0,1);将综合差值最小的值对应的前两种模型作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荣,张桐,
申请(专利权)人:招互江苏智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