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7967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控制方法,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和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和控制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排风热回收
,尤其是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排风中存在有毒物质或者污染源,需采用排风热回收系统回收废气中的能量

[0003]现有的排风热回收系统,直接通过新风侧和排风侧的温差,对废气中能量的热回收

由于中间热媒的温差损失,导致热回收效率较低,排风能量无法被完全回收,且受室外新风侧状态参数影响较大,无法实现高效运行,导致对废气的热回收效率低下,无法应用于地下工程当中

[0004]因此,设计一种能够对排风能量进行高效回收的热回收系统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控制方法,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能够节能且高效地实现对废气中能量的充分热回收利用,使排风温度接近室外环境工况,避免地下工程热暴露

具体方案如下:
[0006]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包括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

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和控制模块,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机组的第一乙二醇盘管段和设置在排风机组的第二乙二醇盘管段以及连通第一乙二醇盘管段和第二乙二醇盘管段的水力模块,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机组的第一蒸发段和设置在排风机组的第二蒸发段以及连接第一蒸发段和第二蒸发段的制冷循环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新风机组中进风口处新风温度和排风机组中回风口处废气温度,确定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目标运行工况,并根据当前机组的实际运行参数分别计算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能效比,选取能效比最大的运行模式作为目标运行模式,以控制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在目标运行工况下按照目标运行模式执行热回收操作;
[0007]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运行模式,第一运行模式为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单独运行;第二运行模式,第二运行模式为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和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同时运行;第三运行模式,第三运行模式为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单独运行

[0008]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运行优化控制方法,所述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为上述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0009]根据新风机组的进风口处新风温度和排风机组中回风口处废气温度确定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目标运行工况;
[0010]根据当前机组的实际运行参数分别计算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能效比,选取能效比最大的运行模式作为目标运行模式;
[0011]控制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在目标运行工况下按照目标运行模式执行热回收操
作检测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控制方法,能够实现对排风能量的高效深度的热回收利用,使排风温度接近室外环境工况,降低地下工程的热暴露风险,两个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可独立或同时运行,运行策略灵活,可靠性高,可以适用于全年变工况运行,节能效果更加明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中新风机组的侧视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中新风机组的俯视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中排风机组侧视图;
[0018]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中排风机组俯视图;
[0019]图6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自动化控制原理图;
[0020]图7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优化运行控制方法的流程图;
[0021]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优化运行控制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更好的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结构及功能,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及其运行优化控制方法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如图1所示,新风机组
10
包括第一机组外壳
11
,第一机组外壳
11
为长方体结构

第一机组外壳
11
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进风口
111
和送风口
112
,新风在新风机组
10
内的流动方向为从进风口
111
流向送风口
112。
[0024]如图2‑3所示,第一机组外壳
11
内设有第一离心送风机
12
,第一离心送风机
12
靠近第一送风口
112
设置,以加快新风在新风机组
10
中的流速

第一机组外壳
11
内还设有沿新风流动方向分布的第一初效过滤段
13、
第一乙二醇盘管段
14
和第一蒸发段
15。
室外新风经进风口
111
进入第一机组外壳
11
内,并依次经过第一初效过滤段
13、
第一乙二醇盘管段
14
以及第一蒸发段
15
,最终经送风口
112
被送入室内

[0025]如图4‑5所示,排风机组
20
包括第二机组外壳
21
,第二机组外壳
21
为长方体结构

第二机组外壳
21
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回风口
211
和排风口
212。
室内废气在排风机组
20
内的流动方向为从回风口
211
流向排风口
212。
第二机组外壳
21
内设有第二离心送风机
22
,第二离心送风机
22
靠近排风口
212
设置,第二离心送风机
22
用于加快废气在排风机组
20
中的流速

[0026]第二机组外壳
21
内还设有沿废气流动方向分布的第二初效过滤段
23、
第二乙二醇盘管段
24
和第二蒸发段
25。
室内废气经回风口
211
进入第二机组外壳
21
内,并依次经过第二初效过滤段
23、
第二乙二醇盘管段
24
以及第二蒸发段
25
,最终经排风口
212
将已充分进行热回收的废气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

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和控制模块,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机组的第一乙二醇盘管段和设置在排风机组的第二乙二醇盘管段以及连通第一乙二醇盘管段和第二乙二醇盘管段的水力模块,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包括设置在新风机组的第一蒸发段和设置在排风机组的第二蒸发段以及连接第一蒸发段和第二蒸发段的制冷循环模块,控制模块根据新风机组中进风口处新风温度和排风机组中回风口处废气温度,确定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的目标运行工况,并根据当前机组的实际运行参数分别计算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下的能效比,选取能效比最大的运行模式作为目标运行模式,以控制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在目标运行工况下按照目标运行模式执行热回收操作;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运行模式包括:第一运行模式,第一运行模式为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单独运行;第二运行模式,第二运行模式为第一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和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同时运行;第三运行模式,第三运行模式为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单独运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力模块包括循环水泵和多段连接管路,第一乙二醇盘管段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管路与循环水泵一端连接,循环水泵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路与第二乙二醇盘管段的一端连接,第二乙二醇盘管段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连接管路与第一乙二醇盘管段的另一端连接,从而构成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所述第三连接管路上设置有阀门,控制模块通过控制阀门开合,实现对乙二醇流量的调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或第二连接管路的流量检测仪,流量检测仪用于检测乙二醇的流量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蒸发段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蒸发段包括第二换热器,制冷循环模块包括压缩机

四通换向阀和膨胀阀,第一换热器一端通过膨胀阀与第二换热器一端连接,第一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四通换向阀与第二换热器的另一端连接,压缩机的吸气管和排气管分别与四通换向阀的另外两个管口连接,从而构成第二排风热回收分系统,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四通换向阀中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从而实现制冷和制热工况的切换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的运行工况包括制热工况和制冷工况,当控制模块判定新风机组中进风口处新风温度大于排风机组中回风口处废气温度时,确定制热工况为目标运行工况;当控制模块判定新风机组中进风口处新风温度小于排风机组中回风口处废气温度时,确定制冷工况为目标运行工况
。6.
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新风机组中进风口处设有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新风机组进风口处的新风温度;排风机组中回风口处设有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回风口处废气温度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排风热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新风机组的进风口处新风温度参数

排风机组中回风口处废气温度参数和液体循环流量,采用预设的第一能效比计算模型计算第一运行模式的能效比,第一能效比计算模型为:
COP1=
F(T
11

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姜焘肖益民杨池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