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7817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贝母组培外植体消毒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该方法通过选取浙贝母健康种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贝母组培外植体消毒
,具体涉及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浙江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药用植物,以鳞茎入药,具有止咳化痰

清热润肺的功效,是浙江省著名的“浙八味”中药材,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但在人工栽培中,浙贝母生产由于采用大鳞茎作种,其繁殖系数低,约为
1.6

1.8
倍,用种量极大,用种
500kg/
亩,低的繁殖系数和高的耗种量,导致生产用地和留种地面积的增加及生产成本增加,同时长期的营养繁殖浙贝母种质严重退化,鳞茎产量和品质下降,而植物病毒的侵染也是引起浙贝母退化的主要原因

[0003]组织培养可以显著提高浙贝母的繁殖率,且生长周期明显缩短

但考虑到病毒侵染的问题,且传统的外植体消毒手段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传统消毒方法成功率低,对外植体组培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提供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方案具体方法步骤如下:
[0006]S1
选取浙贝母当年的健康种球,使用洗手液或洗衣粉溶液对种球进行初步清洗,再用自来水洗净表面;
[0007]S2r/>削去种球表皮,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
[0008]S3
将削去表面并洗净的种球浸泡于温水中至种球表面没有明显粘液后捞出;
[0009]S4
种球捞出后,于超净工作台中,用消毒棉巾吸干种球表面水分,并在超净工作台通风状态下放置4~6小时;
[0010]S5
将经过通风放置的种球在酒精中浸泡消毒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
[0011]S6
将洗净的种球于氯化汞或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第一次浸泡消毒;取出后,观测种球外部变色情况,外部变色面积超过
20
%的种球予以丢弃,外部变色面积小于
20
%的,用经过消毒的手术刀削除种球外部变色部分,再次将种球置于氯化汞或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第二次浸泡消毒;
[0012]S7
将经过氯化汞和次氯酸钠消毒的种球用无菌水冲洗3~4次后,接种至诱导培养基培养

[0013]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温水温度为
45℃
,所述温水浸泡时间为
30
分钟,可适当增加浸泡时间,浸泡时间最长不超过
50
分钟,浸泡时间以贝母种球表面没有明显粘液为准

[0014]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酒精浓度为
75
%,酒精浸泡时间为
30

50


[0015]进一步的,作为优选,所述氯化汞溶液浓度为
0.1
%,所述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
0.3

0.5
%,所述氯化汞和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第一次为
15

20
分钟,第二次为8~
15
分钟

[0016]进一步的,第二次浸泡消毒时,启用超声波清洗,先控制浸泡容器中的温度为0~
5℃
,保持时间为6~
10
分钟,然后控制浸泡容器中的温度为
60

70℃
,保持时间为2~3分钟

[001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为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除采取常规的清洁消毒措施外,通过流水冲洗

温水浸泡处理

超净台中静置吹风

氯化汞

次氯酸钠浸泡消毒

削掉外部消毒变色的皮层并再次通过两次浸泡消毒等步骤的综合处理,可有效提高组培外植体的成活率,外植体经过消毒处理诱导培养的成功率大大提升,种球的活性和品质亦可得到改善

本专利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了消毒药剂的使用量,减少了消毒废液的产生量,起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较高的诱导培养的成功率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9]实施例一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1]S1
选取浙贝母当年的健康种球,使用洗手液或洗衣粉溶液对种球进行初步清洗,再用自来水洗净表面;
[0022]S2
削去种球表皮,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
[0023]S3
将削去表面并洗净的种球浸泡于
45℃
温水中至种球表面没有明显粘液后捞出,种球浸泡时间为
30
分钟;
[0024]S4
种球捞出后,于超净工作台中,用消毒棉巾吸干种球表面水分,并在超净工作台通风状态下放置吹风5小时;
[0025]S5
将经过通风放置的种球在
75
%浓度酒精中浸泡消毒
40
秒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
[0026]S6
将洗净的种球于
0.1
%氯化汞或
0.4
%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第一次浸泡消毒,第一次浸泡消毒时间为
15
分钟;取出后,观测种球外部变色情况,外部变色面积超过
20
%的予以丢弃,外部变色面积小于
20
%的,用经过消毒的手术刀削除种球外部变色部分,再次将种球置于
0.1
%氯化汞或
0.4
%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第二次浸泡消毒,第二次浸泡消毒时,启用超声波清洗,先控制浸泡容器中的温度为
5℃
,保持时间为8分钟,然后控制浸泡容器中的温度为
65℃
,保持时间为2分钟;
[0027]S7
将经过氯化汞和次氯酸钠消毒的种球用无菌水冲洗3次后,接种至诱导培养基培养

[0028]实施例二
[0029]本实施例中,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和本专利技术方法进行消毒和组培试验,具体结果如下:
[0030]项目传统消毒处理方式
A
本实施例消毒处理方式
B
外植体数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
选取浙贝母当年的健康种球,使用洗手液或洗衣粉溶液对种球进行初步清洗,再用自来水洗净表面;
S2
削去种球表皮,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
S3
将削去表面并洗净的种球浸泡于温水中至种球表面没有明显粘液后捞出;
S4
种球捞出后,于超净工作台中,用消毒棉巾吸干种球表面水分,并在超净工作台通风状态下放置4~6小时;
S5
将经过通风放置的种球在酒精中浸泡消毒后取出,用无菌水冲洗;
S6
将洗净的种球于氯化汞或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第一次浸泡消毒;取出后,观测种球外部变色情况,外部变色面积超过
20
%的种球予以丢弃,外部变色面积小于
20
%的,用经过消毒的手术刀削除种球外部变色部分,再次将种球置于氯化汞或次氯酸钠溶液中进行第二次浸泡消毒;
S7
将经过氯化汞和次氯酸钠消毒的种球用无菌水冲洗3~4次后,接种至诱导培养基培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浙贝母组培扩繁外植体处理消毒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3
中所述温水温度为
45℃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瑞钦胡金全王磊曹瀚铭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云梯仙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