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778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安装支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后端底脚和后端加高件,所述后端加高件的顶部与安装支架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后端底脚上从上到下均布有配合的定位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定期调节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角度,提高了太阳能利用率。(*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发电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属 于太阳能应用

技术介绍
目前,各国都在积极开发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凭借在解决边远无电 地区和缓解城市能源紧张方面的突出作用,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我国的光伏 产业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发展。太阳能发电装置是整个光伏发电技术的关键设备,目前主要有跟踪式发电装置和 固定式发电装置,前者可以通过调整装置角度跟踪太阳运动从而提高系统发电效率,但其 部件众多、结构复杂,因而价格较高,一般适用于大范围的应用场合;而后者成本较低,适用 于小规模应用。现有的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 安装支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面固定连接。然而,由于上述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前、后支撑杆的长度都是固定的,即一般采用固 定长度的角钢或槽钢,因而该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安装完成后就不能调节太阳能组件的角 度,而由于不同季节时的太阳光照射在太阳能组件表面的角度是有很大变化的,因而使得 整个装置对太阳能的利用率比较低,其发电效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的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以提高其太阳能利用率。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 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安装支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 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后端底脚和后端 加高件,所述后端加高件的顶部与安装支架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后端底脚上 从上到下均布有配合的定位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前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前端底脚和前端加高件,所述前端 加高件的顶部与安装支架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前端底脚上从上到下均 布有配合的定位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文中,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面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与屋顶固定 连接,以将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于屋顶上,或者其他一些常见的安装场合。所述后端底脚和 后端加高件上均设有配合的通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端加高件上设置多个调节孔,从 而实现了后端底脚和后端加高件之间的相对调节,即通过调节后支撑杆的长度来调节太阳 能组件的角度,以提高其太阳能利用率;类似的,前支撑杆也可以采用这种结构,以进一步 增加太阳能组件的可调节角度范围。所述前、后端底脚上的调节孔的数量及间距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与后支撑杆之间还设有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 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两者通过螺旋扣螺纹连接,上支撑杆的顶部与安装支架铰接,下 支撑杆的底部与后支撑杆铰接。斜支撑杆具有稳固加强的支撑作用,在调节好角度后,用螺 旋扣将上下两根支撑杆旋紧即可,此结构大大加强了整个装置的抗风性能。当然,斜支撑杆 也可以设于安装支架和前支撑杆之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后支撑杆的后端加高件上设有标识角度。以方便调节。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前、后支撑杆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锚栓。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后支撑杆上还设有第二后端加高件,其一端与后端加高 件连接,另一端与后端底脚连接。该结构相当于延长了后端加高件,进一步增加了装置的调 节角度范围;当然,前支撑杆也可以采用类似的结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优点是1、本技术将后支撑杆设计成包括后端底脚和后端加高件的两段式组合件,两 者之间通过调节孔和螺栓实现相对调节,通过调节后支撑杆的长度来调节太阳能组件的角 度,因而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太阳光的照射角度,定期调节太阳能发电装置的角度, 提高了其太阳能利用率;前支撑杆也可以采用相同的结构进一步增大了其可调节角度范 围。2、本技术在安装支架与后支撑杆之间设置了斜支撑杆,进一步提升了装置的 支撑强度和抗风性能,本装置可承受的最大风速为140Km/h。3、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且成本较低,适于推广应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侧视图;图4是图1的C部放大图;图5是图1的B部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后视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二的侧视图;图9是图6的A部放大图。其中1、太阳能电池板组件;2、安装支架;3、前端底脚;4、前端加高件;51、52、调 节孔;61、62、定位孔;71、72、螺栓;8、后端底脚;9、后端加高件;10、上支撑杆;11、下支撑 杆;12、螺旋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 5所示,一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1、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安装支架2、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 面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前端底脚3和前端加高件4,所述前端加高件4的顶 部与安装支架2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51,所述前端底脚3上从上到下均布有配 合的定位孔61,两者通过螺栓71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后端底脚8和后端加 高件9,所述后端加高件9的顶部与安装支架2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52,后端 底脚上从上到下均布有配合的定位孔62,两者通过螺栓72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2与前支撑杆之间还设有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 杆包括上支撑杆10和下支撑杆11,两者通过螺旋扣12螺纹连接,上支撑杆10的顶部与安 装支架2铰接,下支撑杆11的底部与前支撑杆铰接。所述后支撑杆的后端加高件9上设有 标识角度。上文中,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面固定连接,当然也可以与屋顶固定 连接,以将太阳能发电装置安装于屋顶上,或者其他一些常见的安装场合。所述后端底脚和 后端加高件上均设有配合的通孔,并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后端底脚上从上到下均布有定位 孔,从而实现了后端底脚和后端加高件之间的相对调节,即通过调节后支撑杆的长度来调 节太阳能组件的角度,以提高其太阳能利用率;类似的,前支撑杆也是这种结构,以进一步 增加太阳能组件的可调节角度范围。所述前、后端加高件上的调节孔的数量及间距是根据 实际情况设置的。本实施例的太阳能发电装置与现有的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相比,在同等条件 下,其太阳能利用率可以提高5%左右。实施例二参见图6 9所示,一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安装太 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安装支架、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面 固定连接,所述前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前端底脚和前端加高件,所述前端加高件的顶部与安 装支架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所述前端底脚上从上到下均布有配合的定位孔, 两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后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后端底脚和后端加高件,所述后端加高 件的顶部与安装支架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后端底脚上从上到下均布有配合 的定位孔,两者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支架与后支撑杆之间还设有斜支撑杆,所述斜支撑杆 包括上支撑杆和下支撑杆,两者通过螺旋扣螺纹连接,上支撑杆的顶部与安装支架铰接,下 支撑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式太阳能发电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组件(1)、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组件的安装支架(2)、前支撑杆和后支撑杆,所述安装支架通过前、后支撑杆与地面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支撑杆包括插接的后端底脚(8)和后端加高件(9),所述后端加高件(9)的顶部与安装支架(2)铰接,其下部设有至少一个调节孔(52),后端底脚上从上到下均布有配合的定位孔(62),两者通过螺栓(72)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家东黄凤莲李晓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力洛阳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电子常熟有限公司阿特斯太阳能光电苏州有限公司阿特斯光伏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常熟阿特斯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