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7778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涉及碳中和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分体式盒体和第二分体式盒体,第二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模块;第一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安装有储液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中和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碳中和是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碳达峰指的是碳排放进入平台期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碳达峰与碳中和一起,简称“双碳”。
[0003]随着双碳政策的逐步深入,以燃油车为重点目标进行节能减排的产品发展迅速,其中作为耗油大户的柴油车更是各类节能减排产品的发展目标;
[0004]目前柴油车节能减排设备的品种繁多,其主要方法基本是通过向柴油中直接注入添加剂或借助空气雾化装置将添加剂混入发动机进气系统以提高燃烧效率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0005]经检索,专利号为
CN113684072A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改善柴油燃烧性的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其通过改善柴油的燃烧性能,提升了燃烧速度,提高了动力性,同时减少了发动机尾气中污染气体的排放,实现了节能

减排

降耗的目的

[0006]目前的碳中和装置在使用时,通常为一体机结构,导致总体积较大,安装不变,并且装置内部各个模块和设备之间的电磁互感影响较大,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7]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包括第一分体式盒体和第二分体式盒体,第一分体式盒体与第二分体式盒体为分体式结构,并且第一分体式盒体与第二分体式盒体之间采用无线或有线连接方式的任一种;
[0009]第二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安装有控制模块;
[0010]所述第一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安装有储液模块

注入器和油料采集器,储液模块的内部储存有添加剂;
[0011]储液模块的出液端与注入器的进液端之间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0012]注入器的出液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管,连接管用于将油料进行传输;
[0013]所述油料采集器的工作端延伸至连接管的内部,在柴油经过时,感应油料参数的变化,并将参数的变化传输至第二分体式盒体内的控制模块;
[0014]第二分体式盒体检测到油料的参数达到预设的参数阈值后,控制储液模块将添加剂传输至注入器中,并且在第二电磁阀关闭的情况下,打开第一电磁阀,注入器将添加剂注入至连接管中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安装有中继模块,所述储液模块

注入器

第一电磁阀和油料采集器均通过连接线与中继模块相连接;
[0016]中继模块与第二分体式盒体内部的控制模块相连接

[001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安装有理线架,理线架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工位,所述储液模块

注入器

第一电磁阀和油料采集器的连接线分别贯穿不同的工位

[0018]进一步的,所述注入器包括储液管,所述储液管的顶端安装有活塞件;
[0019]活塞件包括推动气缸,推动气缸的非移动部位与储液管相连接,且推动气缸的输出端延伸至储液管的内部,并且安装有推动活塞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和侧面均开设有一组组装槽,任一一组组装槽的外侧安装有组装架

[0021]进一步的,所述组装架包括两组箍架和两组支撑架;
[0022]两组所述支撑架的侧面均安装有组装块,组装块的内部开设有螺纹孔,使用时,支撑架通过螺栓安装在车辆的外侧;
[0023]两组箍架的两端均设置有螺接部位,在组装时,将两组箍架的螺接部位对准,并采用螺栓进行组装;
[0024]两组组装槽均设置有对应两组箍架螺接部位的收纳区域,以方便将组装架与第一分体式盒体进行组装;
[0025]两组所述箍架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收纳槽,两组支撑架均设置有延伸至对应收纳槽内的延伸部位;
[0026]各个延伸部位与对应收纳槽之间安装有多个阻尼件,且各个延伸部位的外侧均转动连接有多个柔性轮;
[0027]所述延伸部位通过多个柔性轮与相应的收纳槽内壁相连接

[0028]进一步的,所述箍架内位于收纳槽的一侧开设有至少一组贯通槽,所述支撑架的上侧安装有位于贯通槽内部的连接块,连接块的内部开设有调整槽;
[0029]所述调整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偏心轮,且调整槽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滑动杆;
[0030]滑动杆的底端搭设在偏心轮的上侧,偏心轮转动时,其偏心部位将滑动杆向上顶起

[0031]进一步的,所述调整槽的内部安装有吸附块,偏心轮的两侧均设置有凸出部位;
[0032]偏心轮在将滑动杆抬升至高度最高后,一组凸出部位抵接在滑动杆底部的一侧;
[0033]另一组凸出部位贴合在吸附块的一侧,并且两者均设置有磁吸部位,贴合时二者磁吸连接

[0034]进一步的,两组所述组装槽内部位于对应滑动杆的位置处开设有嵌入槽,所述嵌入槽内安装有压力感应模块;
[0035]所述滑动杆顶端的外侧套设有柔性套,在组装架对第一分体式盒体进行缓冲时,滑动杆的一端与压力感应模块进行接触,并施加压力;
[0036]通过设置固定间隔内滑动杆与压力感应模块的接触频率或者压力阈值,对第一分体式盒体的工作环境进行监测,在振动幅度过大时,第一分体式盒体内部的各个模块和设备减少工作频率或者停止工作

[003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体式盒体的上

下两端和前

后两侧均开设有模块槽,各个模块槽的内部均设置向内凸出的延伸板,延伸板与模块槽的截面呈梯形;
[0038]各个模块槽的内部安装有密封板或过滤板中的任一种;
[0039]在使用时,各个模块槽中安装有至少两组过滤板,以达到循环通风的目的

[004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分体式盒体的内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至少一组鼓风机构,且固定架的一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端与鼓风机构相连接,用于改变鼓风机构的工作方向

[0041]进一步的,所述过滤板包括侧翼板,所述侧翼板的内部设置有组装框,所述组装框的内部设置有内放置板;
[0042]所述内放置板的上侧铺设有过滤棉,过滤棉的上侧放置有盖板,使用时,盖板通过螺栓贯穿过滤棉,并与内放置板螺接

[004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44]本专利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采用分体式结构,将装置内部的控制模块与本体进行分离,在实现降低体积的同时,可以减少各个模块和设备之间的电磁互感影响,并且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包括第一分体式盒体
(1)
和第二分体式盒体
(2)
,其特征在于:第二分体式盒体
(2)
的内部安装有控制模块;第一分体式盒体
(1)
的内部安装有储液模块
(6)、
注入器
(7)
和油料采集器
(16)
;储液模块
(6)
的出液端与注入器
(7)
的进液端之间安装有第二电磁阀
(9)
,注入器
(7)
的出液端安装有第一电磁阀
(8)
,第一电磁阀
(8)
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管
(10)
;所述储液模块
(6)、
注入器
(7)、
第一电磁阀
(8)
和油料采集器
(16)
与控制模块之间采用有线连接;所述油料采集器
(16)
的工作端延伸至连接管
(10)
的内部,且油料采集器
(16)
对油料参数的变化进行感应,并将参数的变化传输至第二分体式盒体
(2)
内的控制模块;第二分体式盒体
(2)
检测到油料的参数达到预设的参数阈值后,控制储液模块
(6)
将添加剂传输至注入器
(7)
中,并且在第二电磁阀
(9)
关闭的情况下,打开第一电磁阀
(8)
,注入器
(7)
将添加剂注入至连接管
(1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体式盒体
(1)
的内部和侧面均开设有一组组装槽
(3)
,任一一组组装槽
(3)
的外侧安装有组装架
(4)。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分体式碳中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架
(4)
包括两组箍架
(41)
和两组支撑架
(43)
;两组所述箍架
(41)
的内部均开设有多个收纳槽
(42)
,两组支撑架
(43)
均设置有延伸至对应收纳槽
(42)
内的延伸部位;各个延伸部位与对应收纳槽
(42)
之间安装有多个阻尼件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自恒王正军马园生顾学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领蓝行碳中和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