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荧光光谱的地下水污染扩散检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监测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荧光光谱的地下水污染扩散检测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镇化发展,产业转移,出现大量遗留污染场地
。
这些遗留污染场地及周围的污染物易出现扩散的情况,对人体健康及水环境存在潜在风险;当前限于部分地下水污染修复技术不成熟
、
场地地质复杂
、
修复成本高等原因,不具备地下水污染大规模修复条件
。
因此,需要对现有污染场地的周围区域进行定期监测管控,及时评估风险
。
[0003]现有地下水污染溯源技术大多操作繁琐,成本较高,工程推广应用困难
。
三维荧光光谱法是由发射
(Em)
波长
、
激发
(Ex)
波长
、
荧光强度分别作为
x
轴
、y
轴
、z
轴构成的矩阵光谱,属于荧光光谱分析技术的一种,主要根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基于荧光光谱的地下水污染扩散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
、
在风险管控地块选择多个采样位置;分别采集每个采样位置的地下水水样;对所有地下水水样检测三维荧光光谱;利用所得三维荧光光谱,确定风险管控地块的特征荧光组分,记为基准组分
C1
;步骤二
、
构建多个环境因素与最大荧光强度变化率的关系函数;2‑
1.
确定多个干扰因素
X1,X2,...,X
n
;
n
为干扰因素数量;以各干扰因素
X
i
作为自变量,基准组分
C1
的最大荧光强度
F
max
作为响应指标,确定响应面实验的实验条件;
i
=
1,2,...,n
;2‑
2.
根据步骤2‑1设定的实验条件进行响应面实验如下:
(1)
使用风险管控地块的土壤浸出液作为基准水样;利用基准水样配置实验标准水样;检测实验标准水样的基准组分
C1
的最大荧光强度
F
max,
初
;
(2)
根据实验条件中设定的干扰因素配置多份实验标准水样,得到多组样品溶液;
(3)
分别检测所有样品溶液的基准组分
C1
的最大荧光强度;2‑
3.
以基准组分
C1
的最大荧光强度作为目标,建立二次回归模型
F
max
(X1,X2,...,X
n
)
;2‑
4.
构建最大荧光强度变化率
Δ
F(X1,X2,...,X
n
)
随各干扰因素
X
i
的变化函数如下:步骤三:在风险管控地周围的选择被测地点,提取被测地点的地下水,检测所得地下水的基准组分
C1
的最大荧光强度
F
max
测
,计算被测地点经校正的污染物浓度
C
校
:其中,
k、C0为预先拟合得到的污染物浓度与基准组分
C1
最大荧光强度的函数关系中的拟合系数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光谱的地下水污染扩散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根据风险管控地周围的各个被测地点得到的污染物浓度
C
校
,定量评估风险管控地的污染物扩散情况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荧光光谱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睿豪,林骏,何键,周丹丹,吴星星,李琼轩,张浩,马俊凯,胡辉,蒋羲,李海侠,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污染防治技术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