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73999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40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极片、电芯及用电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极片

电芯及用电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电芯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

电动交通工具

电动工具

无人机

储能设备等领域

随着应用环境及条件越来越复杂,对电芯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

电芯及用电设备,以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0004]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片,所述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极耳;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所述集流体具有第一端面;所述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极耳包括第一弧面

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通过所述第一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弧面在第一连接位置相连,所述极耳设置有多个加强部,多个所述加强部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多个加强部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L
,相距最近的两个所述加强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N
max
,0<
L≤N
max

[0005]上述技术方案中,最靠近第一连接位置的加强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之间的最小距离
L
和相距最近的两个加强部之间的最大距离
N
max
,满足0<
L≤N
max
,能够使得加强部对极耳有较好的加强效果,提高极耳的强度,降低极耳弯折倒插至电芯内部的风险,提高具备该极片的电芯的安全性能,还能使得在集流体的长度方向上最靠近第一连接位置的加强部与第一连接位置在集流体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则模切极耳时,在经过第一连接位置时能够避开加强部,模切强度变化小,模切能量变化程度较小,因在模切轨迹上极耳强度变化,而在第一连接位置产生毛刺从而导致具备该极片的电芯短路的风险较小,从而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能

[0006]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为
R

0.5mm≤R≤20mm
;和
/
或,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为
A

90
°

A≤150
°

[0007]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弧面的半径
R
,满足
0.5mm≤R≤20mm
,降低了极耳和集流体连接处应力集中的风险,还使得极片在极耳和集流体的连接位置具有较好的强度,还方便加工成型

第一端面与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
A

90
°

A≤150
°
,方便形成第一弧面

[0008]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所述极耳具有第一表面,所有加强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000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加强部均设置于第一表面,即所有加强部设置于极耳在集流体的厚度方向的同一表面,便于加强部的加工设置

[0010]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所述极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加强部中的一部分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
面,多个所述加强部中的另一部分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0011]上述技术方案中,多个加强部中的一部分加强部设置于第一表面,另一部分设置于第二表面,便于加强部在极耳上合理布置

[0012]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极片还包括保护层,所述极耳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所述保护层;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观察,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加强部不重叠

[0013]上述技术方案中,极耳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保护层,能够降低极耳的毛刺刺破隔离膜导致短路的风险,沿集流体的厚度方向观察,保护层与加强部不重叠,降低极耳弯折时加强部导致保护层脱离极耳形成颗粒,进一步降低具备该极片的电芯内部短路的问题,提高具备该极片的电芯的安全性

[0014]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保护层间隔设置

[0015]上述技术方案中,沿集流体的宽度方向,加强部与保护层间隔设置,降低极耳弯折时架强部导致保护层脱离极耳并形成颗粒,进一步降低具备该极片的电芯内部短路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具备该极片的电芯的安全性能

加强部与保护层沿集流体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还方便加强部和保护层的设置

[0016]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保护层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D

0mm≤D≤5mm。
[0017]上述技术方案中,加强部与保护层之间的最小距离
D
满足
0mm≤D≤5mm
,则加强部和保护层之间的距离不会太大,能够降低极耳从保护层和加强部之间的间隙出弯折的风险,降低因极耳强度不足翻折至电芯内部而导致具备该极片的电芯短路的风险,提高电芯的安全性

[0018]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
0≤D≤2mm。
[0019]上述技术方案中,0<
D≤2mm
,能够进一步降低极耳从保护层和加强部之间的间隙出弯折的风险,进一步降低因极耳强度不足翻折至电芯内部而导致具备该极片的电芯短路的风险,进一步提高电芯的安全性

[0020]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所述极耳具有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置有所述保护层,至少部分所述加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

[0021]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部分加强部凸出于设有保护层的第一表面,方便制造时确定保护层和加强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降低保护层和加强部沿集流体的厚度方向观察重叠的风险

[0022]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所有所述加强部凸出于所述第一表面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有加强部凸出于设有保护层的第一表面,方便所有加强部在制造时确定保护层和加强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进一步降低保护层和加强部沿集流体的厚度方向观察重叠的风险

[0024]在本申请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观察,所述加强部和所述保护层不重叠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集流体的长度方向观察,加强部和保护层不重叠,则加强部靠近第一端面的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所述集流体具有第一端面;极耳,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面,所述极耳包括第一弧面

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相对布置,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端面通过所述第一弧面连接,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一弧面在第一连接位置相连,所述极耳设置有多个加强部,多个所述加强部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沿所述集流体的长度方向,所述多个加强部中最靠近所述第一连接位置的所述加强部与所述第一连接位置之间的最小距离为
L
,相距最近的两个所述加强部之间的最大距离为
N
max
,0<
L≤N
max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为
R

0.5mm≤R≤20mm
;和
/
或,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一侧面之间的角度为
A

90
°

A≤150
°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所述极耳具有第一表面,所有加强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所述极耳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多个所述加强部中的一部分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多个所述加强部中的另一部分所述加强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还包括保护层,所述极耳的至少一个表面设置有所述保护层;沿所述集流体的厚度方向观察,所述保护层与所述加强部不重叠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集流体的宽度方向,所述加强部与所述保护层间隔设置
。7.
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静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