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6922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包括型钢组合支撑的两侧各布置的两根立柱,立柱靠近支撑的一侧和远离支撑的一侧均布置有承压梁;靠近支撑一侧的承压梁上放置有承压盒,远离支撑一侧的承压梁上放置有油压千斤顶,支撑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油压千斤顶上方分别布置有托梁,且托梁位于型钢组合支撑的下方;油压千斤顶电性连接至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基坑支护
,具体为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由于型钢组合支撑具有可回收

施工便捷快速

高强连接和可施加预应力等优点,近年来在国内的应用不断增多,而在实际工程的应用中也出现了许多工程问题

由于地质勘查信息不准确

土体渗流

土体管涌等会降低立柱的承载力,使得立柱在型钢组合支撑自重作用下发生较大的沉降,型钢组合支撑向下产生较大的竖向变形

竖向变形过大会降低型钢组合支撑的承载能力,导致基坑向坑内产生位移,甚至严重影响基坑工程施工安全,因此及时的对产生较大竖向变形的型钢组合支撑进行修复对基坑工程施工安全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

[0004]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型钢组合支撑两侧的立柱,所述型钢组合支撑的两侧各布置有两根所述立柱;所述立柱靠近支撑的一侧和远离支撑的一侧均布置有承压梁,同侧的立柱通过所述承压梁相连接,四根承压梁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靠近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承压盒,远离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油压千斤顶,支撑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油压千斤顶上方分别布置有托梁,且所述托梁位于型钢组合支撑的下方,用以承担型钢组合支撑的自重;所述承压盒位于所述托梁与承压梁之间;
[0006]所述油压千斤顶电性连接至一
PC
控制端,通过所述
PC
控制端控制所述油压千斤顶的输出行程;
[0007]位于所述型钢组合支撑上的
H
型钢拼接处两侧分别放置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支撑竖向变形被修复后,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轴线重合,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

[0008]进一步的,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布置有承压板

[0009]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板布置在所述立柱与基坑坑底土体贴合的部位,所述承压板的两端分别通过托座件固设在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并与基坑坑底土体紧密贴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承压梁的底部通过托座件固设在所述立柱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型钢组合支撑最外侧的两道
H
型钢梁上分别布置有一对相配合的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

[0012]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轴线分别与其所在的
H
型钢梁的
轴线平行

[0013]进一步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的下方均放置承压盒以抬高其高度,避免被支撑上方的盖板

系杆等构件遮挡红外线

[0014]进一步的,所述油压千斤顶的底部与承压梁之间设置有承压盒

[0015]进一步的,所述立柱

托梁

承压梁与承压盒均为钢构件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7]1、
由于土体渗流

管涌等会很大程度降低立柱的承载力,故本专利技术在型钢组合支撑两侧各设置两根立柱,相比于单根立柱承载能力更强,立柱不易产生沉降

[0018]2、
本专利技术在支撑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布置承压板,相当于增大立柱与土体的接触面积,进一步的提高立柱承载能力,防止在修复支撑竖向变形过程中立柱发生沉降,以保证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的工作效果;同时,在后续土体开挖中,针对立柱周边土体,应少量多次开挖,做到开挖一层土体,便在贴合土体位置重新布置承压板与托座件,然后拆除原有承压板与托座件,始终使承压板与土体之间保持较小距离,这样便可防止在后续开挖中由于不可预知的渗流

管涌等因素导致立柱突然大幅度下沉,进而导致支撑竖向变形过大,甚至是支撑坍塌事故的发生

[0019]3、
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油压千斤顶给托梁施加压力用以抬高托梁,通过托梁抬高型钢组合支撑

由于油压千斤顶行程有限,在油压千斤顶一次加压结束后,在靠近支撑一侧的承压梁上布置承压盒以保持托梁高度,在油压千斤顶下方布置承压盒以抬高油压千斤顶高度,如此经过多次加压,即可将支撑竖向变形修复

[0020]4、
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当红外线接收器能够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时,则表明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已修复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型钢组合支撑侧向变形修复装置的立体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后抬高托座件与承压梁至接触托梁底面示意图

[0023]图中:立柱1,承压梁2,托座件3,承压盒4,油压千斤顶5,托梁6,红外线发射器7,红外线接收器8,
H
型钢梁9,盖板
10
,系杆
11

H
型钢拼接处
12
,承压板
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

[0025]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示例性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7]参考图1和图2,由于
H
型钢拼接处
12
的截面强度远小于
H
型钢本身的截面强度,所以型钢组合支撑的竖向变形主要体现在
H
型钢拼接处
12
,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应该布置于
H
型钢拼接处
12。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包括布置在型钢组合支撑两侧的
立柱1,所述型钢组合支撑的两侧各布置有两根所述立柱1;所述立柱1靠近支撑的一侧和远离支撑的一侧均布置有承压梁2,同侧的立柱1通过所述承压梁2相连接,四根承压梁2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靠近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2上放置有承压盒4,远离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2上放置有油压千斤顶5,支撑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油压千斤顶5上方分别布置有托梁6,且所述托梁6位于型钢组合支撑的下方,用以承担型钢组合支撑的自重;所述承压盒4位于所述托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置在型钢组合支撑两侧的立柱,所述型钢组合支撑的两侧各布置有两根所述立柱;所述立柱靠近支撑的一侧和远离支撑的一侧均布置有承压梁,同侧的立柱通过所述承压梁相连接,四根承压梁位于同一个水平面内;靠近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承压盒,远离支撑一侧的所述承压梁上放置有油压千斤顶,支撑两侧相对应的两个所述油压千斤顶上方分别布置有托梁,且所述托梁位于型钢组合支撑的下方,用以承担型钢组合支撑的自重;所述承压盒位于所述托梁与承压梁之间;所述油压千斤顶电性连接至一
PC
控制端,通过所述
PC
控制端控制所述油压千斤顶的输出行程;位于所述型钢组合支撑上的
H
型钢拼接处两侧分别放置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和所述红外线接收器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当支撑竖向变形被修复后,红外线发射器与红外线接收器的轴线重合,红外线接收器接收到红外线发射器的信号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型钢组合支撑竖向变形修复装置,其特征在于,同侧的两根立柱之间布置有承压板
。3.
如权利要求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笑敖汪明元杨波陈刚徐晓兵胡琦张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华东岩土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