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665102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铜管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支撑腿,所述工作台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切割刀座,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切割刀座,所述切割刀座内部转动连接有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座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切割刀座并与切割刀片固定连接;以及防护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机构,用于在切割时对铜管进行保护,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竖板,所述竖板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铜管加工
,具体为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铸铜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铸铜的历史非常悠久,且技术成熟

铸铜的工艺要比锻铜复杂,艺术创作的复原性好,因此适合成为精细作品的材料,很受艺术家的喜爱,尤其人物雕塑最为常见

但其容易氧化,所以要多注意保养

铸铜件主要由铁

碳和硅组成的合金的总称

在这些合金中,含碳量超过在共晶温度时能保留在奥氏体固溶体中的量

[0003]目前,铸铜管件在机械领域的应用非常多,为了铸铜管件能更好的适用于机械部件中,经常需要对铸铜杆进行切割,但是,在对一些管壁较薄的铸铜管件进行切割加工时,受到切割刀的压力作用,管件切口处容易发生变形,一般有圆形变为椭圆形,降低铸铜管件的生产质量

[0004]为此,提出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支撑腿,所述工作台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切割刀座,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切割刀座,所述切割刀座内部转动连接有切割刀片,所述切割刀座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切割刀座并与切割刀片固定连接;以及防护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机构,用于在切割时对铜管进行保护

[0007]优选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竖板,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
L
型板,所述
L
型板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所述第一液压杆的伸缩端贯穿
L
型板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外表面左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贯穿竖板并与之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板外表面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用于驱动连接柱进行转动,所述连接柱远离连接板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圆柱,位于右侧的所述圆柱与连接柱固定连接,且两个圆柱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轨道,两道所述环形轨道均转动连接有滚珠,两个所述滚珠之间通过设置伸缩机构进行连接,两个圆柱的外缘均开设有环形槽,两个所述环形槽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所述第二液压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部

[0008]优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第一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液压杆
610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的外表面两侧均通过设置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且所述第二弧形板远离转轴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三液压杆,所述第三液压杆的另一端与环形槽铰接

[0009]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圆筒,所述竖板外表面左侧转动连接有圆筒,所述圆筒罩装在连接柱外表面,所述圆筒远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外表面中间位置处为中空状,所述圆筒外表面插装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抵住连接柱,所述第一齿轮下方设置有第二齿轮,且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外表面一侧与竖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外表面另一侧设置有第二电机,且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机外表面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的底面与工作台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伸缩机构包括套筒,位于左侧的所述滚珠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右侧滑动插装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外表面右侧与位于右侧的滚珠固定连接,且所述套筒外表面右侧插装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贯穿套筒抵住伸缩杆

[0011]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板与第二弧形板外表面均固定安装有防滑垫

[0012]优选的,所述套筒外表面中间位置固定套装有加重块

[0013]优选的,所述伸缩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套筒内表面开设有与卡块相对应的卡槽,且所述卡块与卡槽滑动配合

[0014]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表面左侧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两块所述支撑板外表面相对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第四液压杆,位于同一块所述支撑板上的第四液压杆均共同固定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与连接柱等高

[0015]优选的,所述夹持块外表面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缓冲垫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7]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防护机构,在对一些管壁较薄的铸铜管件进行切割加工时,能够对其进行防护,另外,本专利技术通过环切的方式,能够进一步减小切割刀片对铸铜管件的压力,防止切割处变形,提高铸铜管件的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夹持部的结构视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伸缩机构的结构视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转动机构的结构视图

[0023]图中:
1、
工作台;
2、
支撑腿;
3、
切割刀座;
4、
切割刀片;
5、
第一电机;
6、
防护机构;
61、
竖板;
62、L
型板;
63、
第一液压杆;
64、
连接板;
65、
连接柱;
66、
圆柱;
67、
滚珠;
68、
环形轨道;
69、
环形槽;
610、
第二液压杆;
7、
夹持部;
71、
第一弧形板;
72、
转轴;
73、
第二弧形板;
74、
第三液压杆;
8、
伸缩机构;
81、
套筒;
82、
伸缩杆;
83、
第一固定螺栓;
9、
转动机构;
91、
圆筒;
92、
第一齿轮;
93、
第二固定螺栓;
94、
第二齿轮;
95、
固定座;
96、
第二电机;
10、
支撑板;
11、
第四液压杆;
12、
夹持块;
13、
卡块;
14、
卡槽;
15、
加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包括工作台
(1)
;支撑腿
(2)
,所述工作台
(1)
下表面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腿
(2)
;切割刀座
(3)
,所述工作台
(1)
上表面左侧固定连接有切割刀座
(3)
,所述切割刀座
(3)
内部转动连接有切割刀片
(4)
,所述切割刀座
(3)
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
(5)
,所述第一电机
(5)
的输出轴贯穿切割刀座
(3)
并与切割刀片
(4)
固定连接;以及防护机构
(6)
;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
(1)
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有防护机构
(6)
,用于在切割时对铜管进行保护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
(6)
包括竖板
(61)
,所述工作台
(1)
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竖板
(61)
,所述竖板
(61)
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
L
型板
(62)
,所述
L
型板
(62)
外表面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液压杆
(63)
,所述第一液压杆
(63)
的伸缩端贯穿
L
型板
(62)
并固定连接有连接板
(64)
,所述连接板
(64)
外表面左侧转动连接有连接柱
(65)
,所述连接柱
(65)
远离连接板
(64)
的一端贯穿竖板
(61)
并与之滑动配合,且所述连接板
(64)
外表面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
(9)
,用于驱动连接柱
(65)
进行转动,所述连接柱
(65)
远离连接板
(64)
的一端设置有两个圆柱
(66)
,位于右侧的所述圆柱
(66)
与连接柱
(65)
固定连接,且两个圆柱
(66)
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环形轨道
(68)
,两道所述环形轨道
(68)
均转动连接有滚珠
(67)
,两个所述滚珠
(67)
之间通过设置伸缩机构
(8)
进行连接,两个圆柱
(66)
的外缘均开设有环形槽
(69)
,两个所述环形槽
(69)
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液压杆
(610)
,所述第二液压杆
(610)
的另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持部
(7)。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
(7)
包括第一弧形板
(71)
,所述第一弧形板
(71)
与第二液压杆
610
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弧形板
(71)
的外表面两侧均通过设置转轴
(72)
转动连接有第二弧形板
(73)
,且所述第二弧形板
(73)
远离转轴
(72)
的一侧均铰接有第三液压杆
(74)
,所述第三液压杆
(74)
的另一端与环形槽
(69)
铰接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废铜连铸铜管加工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宝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