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6358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1 18: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双液浆注浆装置沿盾尾凹槽内环向设置多个,以保证管片外侧一圈注浆的均匀性,双液浆注浆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注浆盒,外壳体和注浆盒之间设有液压系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盾构法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盾构施工过程中,盾尾形成空隙,采用同步注浆与盾构掘进同时进行,浆液在盾尾空隙形成的瞬间及时起到充填作用,使周围土体获得及时的支撑,可有效防止岩体的坍塌,控制地表的沉降

同步注浆按照注浆方式分为单液浆和双液浆两大类,双液浆由水泥浆液等搅拌而成的
A
液与水玻璃等组成的
B
液相互混合而成,它具有凝胶时间短,抗地下水稀释能力强的特点

[0003]国内外已有较多工程采用双液浆同步注浆工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由于其凝结极为迅速,容易发生堵管

尤其在分体始发的情况,管路较长,中间延长管路等待时间较长,增加了堵管的几率,且堵管后难以疏通,极大滞后了盾构的正常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双液浆注浆装置沿盾尾凹槽内环向设置多个,以保证管片外侧一圈注浆的均匀性,双液浆注浆装置包括外壳体,外壳体内设有注浆盒,外壳体和注浆盒之间设有液压系统

注浆系统/>、
清洗系统;
[0007]液压系统包括前顶块

后顶块

中隔板

顶柱

前端油管

后端油管

排气管,前顶块和后顶块相对面通过若干顶柱连接固定,前顶块和后顶块滑动设于注浆盒内且与注浆盒内壁抵接,中隔板焊接固定在注浆盒内部且与注浆盒内壁密封,顶柱贯穿中隔板,前顶块和后顶块通过中隔板限位,后顶块与注浆盒后端之间的空腔为后液压仓,后顶块与中隔板之间的空腔为前液压仓,前顶块与中隔板之间的空腔为泄压仓,前端油管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前液压仓连通,后端油管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后液压仓连通,排气管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泄压仓连通;
[0008]注浆系统包括内部
A
液管

内部
B
液管
、A
液进管
、B
液进管

注浆孔,注浆孔设置在注浆盒前端端部,前顶块和注浆盒前端之间的空腔为浆液混合仓,内部
A
液管和内部
B
液管呈直角形连接在前顶块前端两直角处,且内部
A
液管

内部
B
液管出口端与浆液混合仓连通,
A
液进管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注浆盒紧邻内部
A
液管一侧连接,
B
液进管设置在外壳体内并与注浆盒紧邻内部
B
液管一侧连接,注浆时
A
液进管与内部
A
液管进口端对接,
B
液进管与内部
B
液管进口端对接;
[0009]清洗系统包括设置在外壳体内的外管清洗管和内管清洗管,外管清洗管与
A
液进管连接,内管清洗管与注浆盒紧邻内部
A
液管一侧连接,且内部
A
液管清洗时内管清洗管与
内部
A
液管进口端对接

[0010]特别的,中隔板和注浆盒内壁之间设有密封条,并通过密封条密封

[0011]特别的,内部
A
液管和内部
B
液管上设有第一单向阀,防止浆液混合仓内浆液回流

[0012]特别的,外管清洗管与
A
液进管的连接位置处设有第二单向阀,防止
A
液流入外管清洗管

[0013]特别的,内管清洗管上设有第三单向阀,防止浆液混合仓内浆液流入内管清洗管

[0014]特别的,外壳体为扇形结构,与盾尾紧密贴合,且外壳体前端与盾尾前端齐平

[0015]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6]S1、
开启前端油管,使后顶块后移,通过顶柱,带动前顶块后移,液压自动控制到位后,前顶块上的内部
A
液管与
A
液进管对正,内部
B
液管与
B
液进管对正,开启注浆管路的
A
液进管
、B
液进管,进行注浆;
[0017]S2、
完成一环掘进,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达到设计要求后,停止注浆,进行管片拼装;
[0018]S3、
开启后端油管,使后顶块前移,通过顶柱,带动前顶块前移,液压自动控制到位后,前顶块顶紧注浆盒端部,浆液混合仓内的浆液通过注浆孔排出;前顶块前移后,
A
液进管和
B
液进管的管口被前顶块侧壁堵住,防止浆液流出;
[0019]S4、
重新开始掘进,重复
S1

S3
操作;
[0020]S5、
掘进一定长度后,需要延长管线操作导致需要长时间停机等待时,进行完
S3
之后,开启外管清洗管,将
A
液进管内浆液反冲洗干净;
[0021]排除浆液混合仓内双液浆后,此时内管清洗管与内部
A
液管对正,开启内管清洗管,将内部
A
液管内水泥浆压入土体,避免水泥浆初凝;
[0022]S6、
管线延长完毕后,准备重新开始掘进,关闭外管清洗管和内管清洗管,重复
S1

S3
操作

[002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盾构分体始发施工阶段双液浆管路易堵管的问题,避免疏通管路造成的盾构停机;本专利技术装置为扇形面,保证与盾尾贴合紧密,不影响盾尾刷的安装密封;通过大空间的浆液混合仓保证浆液混合均匀后注入;每次注浆完成后,液压系统将浆液挤压排出,保证装置及管内无浆液残留;清洗系统的设置,使得在分体始发

延长管线等停机时间较长的阶段,管内浆液便于排出,避免堵管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在盾尾上的环向布置示意图;
[0026]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液浆注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注浆阶段的双液浆注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注浆结束阶段的双液浆注浆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9]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
A...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适用于盾构分体始发的双液浆注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双液浆注浆装置(1)沿盾尾(2)凹槽内环向设置多个,以保证管片(3)外侧一圈注浆的均匀性,双液浆注浆装置(1)包括外壳体(
101
),外壳体(
101
)内设有注浆盒(
102
),外壳体(
101
)和注浆盒(
102
)之间设有液压系统(4)

注浆系统(5)

清洗系统(6);液压系统(4)包括前顶块(
401


后顶块(
402


中隔板(
403


顶柱(
404


前端油管(
405


后端油管(
406


排气管(
407
),前顶块(
401
)和后顶块(
402
)相对面通过若干顶柱(
404
)连接固定,前顶块(
401
)和后顶块(
402
)滑动设于注浆盒(
102
)内且与注浆盒(
102
)内壁抵接,中隔板(
403
)焊接固定在注浆盒(
102
)内部且与注浆盒(
102
)内壁密封,顶柱(
404
)贯穿中隔板(
403
),前顶块(
401
)和后顶块(
402
)通过中隔板(
403
)限位,后顶块(
402
)与注浆盒(
102
)后端之间的空腔为后液压仓(
408
),后顶块(
402
)与中隔板(
403
)之间的空腔为前液压仓(
409
),前顶块(
401
)与中隔板(
403
)之间的空腔为泄压仓(
410
),前端油管(
405
)设置在外壳体(
101
)内并与前液压仓(
409
)连通,后端油管(
406
)设置在外壳体(
101
)内并与后液压仓(
408
)连通,排气管(
407
)设置在外壳体(
101
)内并与泄压仓(
410
)连通;注浆系统(5)包括内部
A
液管(
501


内部
B
液管(
502

、A
液进管(
503

、B
液进管(
504


注浆孔(
505
),注浆孔(
505
)设置在注浆盒(
102
)前端端部,前顶块(
401
)和注浆盒(
102
)前端之间的空腔为浆液混合仓(
506
),内部
A
液管(
501
)和内部
B
液管(
502
)呈直角形连接在前顶块(
401
)前端两直角处,且内部
A
液管(
501


内部
B
液管(
502
)出口端与浆液混合仓(
506
)连通,
A
液进管(
503
)设置在外壳体(
101
)内并与注浆盒(
102
)紧邻内部
A
液管(
501
)一侧连接,
B
液进管(
504
)设置在外壳体(
101
)内并与注浆盒(
102
)紧邻内部
B
液管(
502
)一侧连接,注浆时
A
液进管(
503
)与内部
A
液管(
501
)进口端对接,
B
液进管(
504
)与内部
B
液管(
502
)进口端对接;清洗系统(6)包括设置在外壳体(
101
)内的外管清洗管(
601
)和内管清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子文刘晓敏陈红科邢振兴王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