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6235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包括铁帽的伞盘,伞盘的下表面设置环形伞棱和滴水沿,所述滴水沿与伞盘为一体,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1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即环形滴水沿的最下端的直径小于滴水沿上端的直径。由于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1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这样伞盘上的积污在风力和雨水的作用下自然滑落,而且能够挡住大气中的尘埃微粒,不让其进入到伞盘的下表面,避免尘埃微粒堆积在伞盘下表面的伞棱上,在伞盘上设置有绝缘环和清洁刷,可以在风力的推动下不断扫去伞盘上的积污,从而保证绝缘子上表面的洁净,起到防污闪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绝缘子,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污闪的盘形绝缘子。
技术介绍
绝缘子在长期运行中,大气中的尘埃微粒沉积到其表面形成污秽层,在干燥气候 时,污秽层电阻很大,绝缘性能不会降低,但在雾、露、小雨、雪等气象条件下,污秽层中的电 解质湿润后,使表面电导率增加,绝缘性能下降,而其中的灰分等保持水分,促进污秽层进 一步受潮,从而溶解更多的电解质,造成绝缘子湿润表面的闪络放电,简称污闪。绝缘子污 闪放电的显著特点是闪络电压低,可能低到IOkV及以下。标准绝缘子在干燥清洁状态下每 片的闪络电压平均为75kV,在潮湿状态下也有45kV,污秽绝缘子的沿面放电过程与清洁表 面完全不同,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空气间隙的击穿现象,而是一种与电、热、化学因素有关的 污秽表面气体电离、表面层发热和烘干,以及局部电弧发生、发展的热动力平衡过程。宏观 上可将污闪放电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绝缘子表面的积污、污秽层的湿润、形成干带、局部 放电的产生和发展并导致沿面闪络。因此污闪的三要素是,绝缘子表面积污、污秽层湿润和 电压作用。只要截断一个要素就可以达到防污闪的目的。而输电线路绝缘子表面的积污 现象不可避免,过一段时间就要清扫一次,一般采用人工清扫、机械清扫或带电水冲洗等方 式,带电水冲洗成本较高,由于用受地理条件的限制,输电线路一般不进行机械清扫或带电 水冲洗,人工清扫需要停电,一年一次的停电清扫给电力系统和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 损失,即使这样,污闪事故还是时有发生。目前,电力系统使用的各种绝缘子,主要是靠雨水 冲洗实现自洁,如果长时间不下雨,积污就会比较严重,往往在刚下小雨或雾天时就发生了 污闪,引发大停电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自洁功能的防污闪盘形绝缘子。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包括铁帽的伞盘,伞盘的下表面设置环形伞棱和滴水沿, 所述滴水沿与伞盘为一体,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Ill小于滴水沿最上 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即环形滴水沿的最下端的直径小于滴水沿上端的直径。上述防污闪盘形绝缘子,所述环形伞棱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3小 于伞棱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4。上述防污闪盘形绝缘子,所述伞棱至少为两个,由外到内伞棱的长度依次变小。上述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在伞盘上还设置有绝缘环,清洁刷通过转轴设置在在绝 缘环上。上述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在伞盘上设置一个绝缘环或者两个绝缘环,绝缘环上设置清洁刷。采用上述结构,本技术有以下优点由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 的距离Ii1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即环形滴水沿的最下端的直径 小于滴水沿上端的直径,这样伞盘上的积污在风力和雨水的作用下自然滑落,而且能够挡 住大气中的尘埃微粒,不让其进入到伞盘的下表面,避免尘埃微粒堆积在伞盘下表面的伞 棱上,伞棱的长度与滴水沿同样的形状,在增加爬电距离的同时防止尘埃微粒堆积在伞盘 的下表面,而且在伞盘上设置有绝缘环和清洁刷,可以在风力的推动下不断扫去伞盘上的 积污,从而保证绝缘子上表面的洁净,起到防污闪的目的。本技术在增大爬电距离的同 时,绝缘子伞盘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上都有自洁功能,防污闪效果显著。与现有的技术相比, 本技术可以利用风力清扫绝缘子表面污垢,使绝缘子保持清洁,可提高污闪电压70% 以上,免除清扫或减少清扫次数,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雷击导致的线路停电次数, 减少了污闪掉闸事故,施工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绝缘环和清洁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包括铁帽2的伞盘3,伞盘3的下表面 设置环形伞棱4和滴水沿5,所述滴水沿5与伞盘为一体,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 线L的距离Ill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所述环形伞棱4的最下端 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3小于伞棱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4,所述伞棱至 少为两个,由外到内伞棱的长度依次变小。本技术的优选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在伞盘3上还设置有绝缘环7,绝缘环 7通过支架固定在伞盘上,清洁刷6通过转轴设置在绝缘环7上,清洁刷是轻质绝缘材料制 成的,绝缘环与伞盘之间的距离等于或略小于清洁刷刷毛的长度,有风的情况下每个清洁 刷6在风力的作用下绕绝缘环转动,在伞盘3上设置一个绝缘环或者两个绝缘环,绝缘环上 设置清洁刷,当有1级以上风力时,清洁刷就会随风绕绝缘环7转动,不断地扫去绝缘子伞 盘表面上的灰尘,从而保证绝缘子表面的洁净。权利要求一种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包括铁帽(2)的伞盘(3),伞盘(3)的下表面设置环形伞棱(4)和滴水沿(5),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沿(5)与伞盘为一体,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1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伞棱(4)的最下 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3小于伞棱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其特征在于所述伞棱至少为两个,由外 到内伞棱的长度依次变小。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在伞盘上还设 置有绝缘环(7),清洁刷(6)通过转轴设置在绝缘环(7)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其特征在于在伞盘上设置一个绝缘环 或者两个绝缘环,绝缘环上设置清洁刷。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包括铁帽的伞盘,伞盘的下表面设置环形伞棱和滴水沿,所述滴水沿与伞盘为一体,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1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即环形滴水沿的最下端的直径小于滴水沿上端的直径。由于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1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这样伞盘上的积污在风力和雨水的作用下自然滑落,而且能够挡住大气中的尘埃微粒,不让其进入到伞盘的下表面,避免尘埃微粒堆积在伞盘下表面的伞棱上,在伞盘上设置有绝缘环和清洁刷,可以在风力的推动下不断扫去伞盘上的积污,从而保证绝缘子上表面的洁净,起到防污闪的目的。文档编号H01B17/52GK201681681SQ20102014475公开日2010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3月30日专利技术者赵锋 申请人: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污闪盘形绝缘子,包括铁帽(2)的伞盘(3),伞盘(3)的下表面设置环形伞棱(4)和滴水沿(5),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沿(5)与伞盘为一体,滴水沿的最下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1]小于滴水沿最上端与盘形绝缘子轴线L的距离h↓[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锋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电力公司济源供电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