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992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污染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


技术介绍

[0002]地下水污染是常见的水污染现象之一,其污染指标包括总硬度









溶解性总固体

氯化物等

由于地下水是人们用水的主要来源,所以地下水的质量关系着人类健康,对于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其修复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0003]可渗透反应墙技术(
PRB
)是一种高效的原位地下水修复技术,具有占地面积小

运营成本低等优点;可渗透反应墙的墙体内填充有活性材料等反应介质,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受到污染的地下水流经可渗透反应墙时,污染物可通过与墙体内的活性材料发生物理

化学及生物反应而得到去除

[0004]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现有技术中的可渗透反应墙仍然存在有一定的不足之处,比如活性材料的使用寿命有限,处理时间超过上限之后其吸附性能会大打折扣,因此,随着水处理时间的延长,隔段时间就需要更换一次活性材料;但可渗透反应墙在置入地下以后,其上层会用泥土等垫层覆盖,如若想要更换反应墙内的活性材料,就得重新挖出反应墙,费时费力,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其能够方便快捷地更换内部反应介质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包括:墙体,内部设置有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其中,所述第一槽体沿横向贯通所述墙体,第二槽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槽体和所述第二槽体相隔设置;过滤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内,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至少一对过滤网,所述至少一对过滤网相间隔设置,且相邻过滤网之间形成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内填充有反应介质;阀门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区与所述第二槽体之间,所述阀门装置适于控制所述过滤区与所述第二槽体导通或截止;输料组件,设置于所述墙体内,且一端与所述过滤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墙体的顶部相通,以使反应介质能够由所述墙体的顶部由所述输料组件输向所述过滤区;阀门控制组件,包括操作端和传动组件,所述操作端设置于所述墙体的顶部,所述操作端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阀门装置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操作端控制所述阀门装置打开或关闭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所述墙体内部还设有第三槽体,所述第三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相贯通,并且所述第三槽体设置为锥形结构,沿所述第三槽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所述第三槽体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的距离渐缩;其中,
所述第三槽体的远离所述第一槽体的一端为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槽体的一端为第二端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所述第三槽体内部设置有布水网,所述布水网用于使水流能够均匀进入所述第一槽体内

[0009]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所述过滤网组件的过滤网包括:第一侧网和第二侧网,二者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的两侧位置;
N
个分隔网,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网和所述第二侧网之间,并且所述分隔网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网和所述第二侧网之间形成
N+1
个所述过滤区;其中,
N
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0010]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所述输料组件包括:多个进料管,与所述过滤区一一对应设置;固定筒,固定设置于所述墙体的顶部,所述多个进料管的进料端设置于所述固定筒内

[0011]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所述输料组件还包括:固定板,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顶端,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所述进料管一一对应的相连接;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设有偏心孔,所述转动板可在多个第一转动位之间转动切换,以使所述转动板在不同的所述第一转动位时,所述偏心孔与不同的所述进料孔对正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所述阀门装置包括:多个通断阀,分别设置在各个所述过滤区的底部;多个控制轮,一一对应的设置于各个所述通断阀上,所述控制轮配置为通过其转动控制所述通断阀的通断;所述传动组件包括:齿板,与各个所述控制轮啮合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还包括:转动筒,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筒的顶端,其底端与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弧形齿条,设置在所述转动筒的外壁上;传动轮,与所述弧形齿条相配合;轴齿传动组件,一端与所述传动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齿板传动连接;其中,所述转动筒的转动位还包括第二转动位和第三转动位,所述转动筒能够在多个所述第一转动位

第二转动位和第三转动位之间依次循环转动;所述转动筒由所述第一转动位转动至所述第二转动位时,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传动轮相啮合;由所述第二转动位转动至所述第三转动位时,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通断阀打开;由所述第三转动位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时,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传动轮相脱离

[0014]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所述传动组件还包括:弹性复位件,作用于所述传动组件上,当所述转动筒由所述第二转动位转动至所述第三转动位时,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弹性复位件蓄能;当所述转动筒由所述第三转动
位转动至所述第一转动位时,所述弹性复位件驱动所述传动组件复位,以使所述通断阀关闭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还包括:竖筒,竖直设置于所述墙体的顶部,所述转动筒和所述固定筒局部设置于所述竖筒内;固定轴承,其内圈与所述转动筒配合,外圈与所述竖筒相配合;固定环,其内侧套接于所述固定筒的外壁,外侧与所述竖筒相配合

[001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还包括:锁定组件,设置于所述竖筒上,所述锁定组件能够在锁止状态和解锁状态之间切换,在所述锁止状态,所述锁定组件能够将所述转动筒锁止,在所述解锁状态,所述锁定组件与所述转动筒解除锁定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还包括:水质检测仪,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槽体的出水一侧的水质

[0018]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反应介质放置在过滤区内,当可渗透反应墙埋入地下后,地下水进入第一槽体的过滤网组件内,反应介质与地下水产生反应,对地下水进行净化

当反应介质需要更换时,则可以通过阀门控制组件控制阀门装置,使阀门装置打开,过滤区内的反应介质通过阀门装置进入到第二槽体内,排完反应介质后,通过阀门控制组件将阀门装置关闭

然后在墙体的顶部将新的反应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包括:墙体
(1)
,内部设置有第一槽体
(4)
和第二槽体
(15)
,其中,所述第一槽体
(4)
沿横向贯通所述墙体
(1)
,第二槽体
(15)
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
(4)
的底部,且所述第一槽体
(4)
和所述第二槽体
(15)
相隔设置;过滤网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体
(4)
内,所述过滤网组件包括至少一对过滤网,所述至少一对过滤网相间隔设置,且相邻过滤网之间形成过滤区,所述过滤区内填充有反应介质;阀门装置,设置于所述过滤区与所述第二槽体
(15)
之间,所述阀门装置适于控制所述过滤区与所述第二槽体
(15)
导通或截止;输料组件,设置于所述墙体
(1)
内,且一端与所述过滤区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墙体
(1)
的顶部相通,以使反应介质能够由所述墙体
(1)
的顶部由所述输料组件输向所述过滤区;阀门控制组件,包括操作端和传动组件,所述操作端设置于所述墙体
(1)
的顶部,所述操作端通过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阀门装置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操作端控制所述阀门装置打开或关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
(1)
内部还设有第三槽体
(2)
,所述第三槽体
(2)
与所述第一槽体
(4)
相贯通,并且所述第三槽体
(2)
设置为锥形结构,沿所述第三槽体
(2)
的第一端至第二端方向,所述第三槽体
(2)
的上侧壁与下侧壁之间的距离渐缩;其中,所述第三槽体
(2)
的远离所述第一槽体
(4)
的一端为第一端,靠近所述第一槽体
(4)
的一端为第二端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体
(2)
内部设置有布水网
(3)
,所述布水网
(3)
用于使水流能够均匀进入所述第一槽体
(4)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组件的过滤网包括:第一侧网
(7)
和第二侧网
(8)
,二者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槽体
(4)
的两侧位置;
N
个分隔网
(9)
,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一侧网
(7)
和所述第二侧网
(8)
之间,并且所述分隔网
(9)
间隔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网
(7)
和所述第二侧网
(8)
之间形成
N+1
个所述过滤区;其中,
N
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组件包括:多个进料管
(31)
,与所述过滤区一一对应设置;固定筒
(35)
,固定设置于所述墙体
(1)
的顶部,所述多个进料管
(31)
的进料端设置于所述固定筒
(35)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置反应介质的可渗透反应墙,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组件还包括:固定板
(32)
,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筒
(35)
的顶端,所述固定板
(32)
上设置有多个进料孔
(33)
,所述进料孔
(33)
与所述进料管
(31)
一一对应的相连接;转动板
(40)
,所述转动板
(4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昕卿三成薛广海陈雁南潘社卫吴萌
申请(专利权)人:矿冶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