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986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TBM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隧道施工技术的蓬勃发展,
TBM
施工已成为我国山地隧道施工的主要施工方法,要获取岩渣的级配参数,传统方式是通过筛分析试验确定,即让岩渣通过不同孔径的标准筛,得出各粒径范围的岩渣重量,最后绘制级配特征曲线并求取相关参数;
[0003]由于筛分析试验通常在室内进行且周期较长,再加上岩渣从掌子面经皮带运送至洞外也需要很长时间,当掘进距离较长时甚至会达到半小时以上,该手段无法及时为司机提供级配参数作为操作参考,目前随着计算机领域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包括人脸识别与商品识别已取得较大突破,并充分运用到安全检查

身份核验

移动支付

智能零售柜等领域,考虑到该技术工作效率高

空间占用 少等优点,尝试将图像识别技术运用于岩渣级配参数的获取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用于解决以上
技术介绍
所提到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08]步骤
S1
:结合皮带特点开发了一套图像采集系统,包括补光灯和高速摄像机,进行渣土信息采集;
[0009]步骤
S2
:获取岩渣图像后进行图像分割,以提高识别效果,选用
RGB
色彩模式进行图像识别,将岩渣与皮带分离开;
[0010]步骤
S3
:将岩渣形状等效为长方体,对岩渣形状进行合理简化,分析等效方法的应用效果;
[0011]步骤
S4
:选取曲率系数

不均匀系数

最大粒径和粗糙度指数四个特征参数对岩渣进行描述,通过与实测渣土级配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岩渣级别识别效果

[0012]进一步的,步骤
S1
中,图像采集系统布置于后配套皮带上方
50cm
,距离掌子面
60m
处,包括补光灯与高速摄像机

[0013]进一步的,步骤
S1
中,高速摄像机的拍摄范围为
50
×
50cm
,补光灯沿垂直方向进行打光,通过提升图像的整体亮度提高系统的识别精度,在
TBM
稳定掘进阶段对皮带上的岩渣进行拍摄

[0014]进一步的,步骤
S2
中,根据几何形状

彩色

灰度

空间纹理等特征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具有明显差异性的不相交区域,进而将图像主体与图像背景分开,
RGB
色彩模式通过对红

绿

蓝三个基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加得到所有颜色,并选用
RGB
色彩模
式进行图像识别

[0015]进一步的,步骤
S2
中,采用局部阈值分割方法,按照下式,将
RGB
图像二值化,
[0016][0017]公式中,
i

j
为像素点的横纵坐标,和为二值化前后的灰度值,灰度值0代表黑色,灰度值
255
代表白色,
T
为分割阈值

[0018]进一步的,步骤
S2
中,通过二值化,分离了岩渣与空隙,并采用分水岭分割方法对已经分离出的岩渣区域进行二次分割

[0019]进一步的,步骤
S3
中,首先获取岩渣的像素面积与岩渣区域内两像素单元最大欧式距离,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图中的像素长度,;
[0020][0021][0022]为了将实测长度与像素长度进行对比,按下式进行换算:
[0023][0024][0025]式中,
l
为图像的真实尺寸,为图像的像素尺寸,
a

b
分别为
a
p

b
p
的实际尺寸;
[0026]岩渣的二维尺寸获取后,将二维图像映射到三维图像,将渣片分别等效为长方体,对于等效长方体,长

宽分别取
a

b
,同时引入无量纲系数
λ
,定义为岩渣宽厚比

[0027]进一步的,步骤
S4
中,通过对各围岩类别下的岩渣级配参数进行识别,得到的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
[0028]误差为正值时,代表识别结果低估了对应实测值,
[0029]误差为负值时,则代表识别结果高估了实测值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31]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岩渣图像识别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岩渣的级配情况,各工况下实测的级配曲线与识别结果基本一致,质量累积率绝对误差在 4%
以内,该方法对不均匀系数的识别效果最优,相对误差小于 2.8%
,其次是最大粒径,相对误差小于 6.8%
,曲率系数和不均匀系数的最大相对误差分别为 17.1%
和 14.3%。
证明了
TBM
隧道岩渣级配方法合理有效,能够对
TBM
的施工过程提供一定的指导

附图说明
[0032]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流程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图像识别系统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图像分割后岩渣图像对比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岩渣形状二维简化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岩渣形状三维简化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图;
[0040]图8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图;
[0041]图9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图;
[0042]图
10
为本专利技术涉及的识别结果与实测结果对比图

[0043]附图标记:
1、
补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结合皮带特点开发了一套图像采集系统,包括补光灯(1)和高速摄像机(2),进行渣土信息采集;步骤
S2
:获取岩渣图像后进行图像分割,以提高识别效果,选用
RGB
色彩模式进行图像识别,将岩渣与皮带分离开;步骤
S3
:将岩渣形状等效为长方体,对岩渣形状进行合理简化,分析等效方法的应用效果;步骤
S4
:选取曲率系数

不均匀系数

最大粒径和粗糙度指数四个特征参数对岩渣进行描述,通过与实测渣土级配特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验证岩渣级别识别效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1
中,图像采集系统布置于后配套皮带上方
50cm
,距离掌子面
60m
处,包括补光灯(1)与高速摄像机(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1
中,高速摄像机(2)的拍摄范围为
50
×
50cm
,补光灯(1)沿垂直方向进行打光,通过提升图像的整体亮度提高系统的识别精度,在
TBM
稳定掘进阶段对皮带上的岩渣进行拍摄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
TBM
隧洞的岩渣级配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2
中,根据几何形状

彩色

灰度

空间纹理等特征把图像划分成若干个具有明显差异性的不相交区域,进而将图像主体与图像背景分开,
RGB
色彩模式通过对红

绿

蓝三个基色通道的变化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忠盛周振梁雷可李宗林李林峰王健张立龙肖海晖郑笑天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