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955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咖啡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咖啡作为世界饮品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喜爱

然而,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

土壤

种植与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咖啡豆的风味多种多样,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此外,由于咖啡豆的烘焙过程

冲泡方式等因素,也会对咖啡的风味产生影响

因此,现有的咖啡豆在风味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为了追求更好的口感和体验,许多咖啡爱好者不断地寻找新的咖啡品种和相关技术,以实现更加丰富的风味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及装置,为咖啡豆增添滇红茶的香气和味道,让咖啡的风味更加丰富多样化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S1、
将咖啡鲜果采摘后
12
小时内进行发酵
48
小时;
[0007]S2、

48
小时之后把咖啡脱去果皮,待用;
[0008]S3、
准备滇红茶叶,使用
92℃
热水按照比例
1:8
进行浸泡,并等待茶水温度降低至
35.5℃/>;
[0009]S4、
将脱皮的咖啡浸泡在滇红茶水中;
[0010]S5、
浸泡时间到后将咖啡进行干燥,并检测咖啡豆含水率,当达到含水率
10

12
%时,完成干燥,进行储存

[0011]进一步优选的,步骤
S4
中咖啡在滇红茶水自然浸泡的时间为
72
小时,步骤
S5
的干燥方式为晾晒干燥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咖啡豆茶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步骤
S4
浸泡的浸泡罐,所述浸泡罐的上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入料斗,所述浸泡罐的上端安装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入口端连通有抽水软管,所述抽水泵的出口端连通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的自由端与所述浸泡罐的上端连接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浸泡桶的内壁设置有多个超声波发生器;
[0013]所述浸泡罐上端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转动套,所述转动套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伸入所述转动套的导气轴,所述导气轴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浸泡罐内设置有搅拌轴,所述导气轴及所述搅拌轴的内部设置有导气腔,所述导气轴的外侧开设有与所述导气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搅拌轴的外周设置有多根均与所述导气腔连通的中空搅拌杆,每一中空搅拌杆的上侧均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气孔,所述浸泡罐的上端设置有鼓风机,所述鼓风机的出口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加热筒,所述加热筒内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筒远离所述鼓风机的一端通过导气管与所述转动套连通;
[0014]所述浸泡罐的下端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一边铰接有堵口板,所述堵口板用于密封所述出料口,所述浸泡罐的下端靠近所述堵口板铰接的一边处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堵口板的下端之间转动连接有电动液压升缩杆,所述浸泡罐的下端连接有与之连通的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上设置有水阀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
S4
需要浸泡时,将步骤
S2
去果皮的咖啡豆从入料斗添加到浸泡桶内,将步骤
S3
准备滇红茶水利用抽水泵抽到浸泡罐内,启动超声波发生器,通过超声波发生器的振动,增加分子的运动,促进分子间的碰撞和交换,加快滇红茶的成分进入到咖啡豆内,同时启动鼓风机,空气通过导气管进入到转动套后,从进气孔进入到注气腔,最后通过中空搅拌杆上的出气孔排出形成上升的气泡,上升的气泡轻度搅拌咖啡豆,进一步加快滇红茶的成分进入到咖啡豆内,持续浸泡5小时后,打开水阀排出滇红茶水,只留咖啡豆在浸泡桶内;
[0016]随后进行步骤
S5
的干燥,关闭超声波发生器,启动驱动电机,带动中空搅拌杆缓慢转动,并且使电加热丝通电加热,空气通过加热筒后变成热风,最终热风从控搅拌杆上的出气孔排出吹向咖啡豆,在缓慢的减半过程中热风风干,进过持续的干燥使含水率
10

12
%时,完成晾晒干燥,电动液压升缩杆缩短使堵口板转动打开出料口,咖啡豆则随着中空搅拌杆的搅拌逐渐从出料口排出

[001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套包括位于下端的转动段

位于上端的注气段,所述注气段的内径大于所述导气轴的外径,所述注气段的内壁与所述导气轴外壁之间形成注气腔,所述导气轴上的进气孔位于所述注气腔内,所述导气管与所述注气段连通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浸泡罐的下端于所述出料口的边缘设置有
U
型挡料板,所述
U
型挡料板朝向所述堵口板铰接的一边为
U
型开口

[001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堵口板大于所述出料口,所述堵口板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出料口形状相配合的嵌入板,所述堵口板的上端于所述嵌入板的边缘设置有橡胶密封圈

[002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浸泡桶内的底部于所述排水管处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的上端设置有与所述浸泡桶内的底部齐平的过滤网

[002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套上端的边缘设置有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安装环

[002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浸泡桶的下端设置有多根支腿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其一

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滇红茶水浸泡处理的方法在咖啡豆处理法中一同进行发酵,为咖啡表现出明确且稳定的滇红茶风味提供天然无添加的效果;
[0025]其二

本专利技术在咖啡豆与滇红茶水浸泡处理时使用超声波振动,增加分子的运动,加快滇红茶的成分进入到咖啡豆内,同时还使用气泡搅拌技术,进一步加快滇红茶的成分进入到咖啡豆内,相较自然浸泡,可有效缩短浸泡时间;
[0026]其三

本专利技术在进行咖啡豆干燥时,进行采用轻度搅拌配合从底部吹出的热风对咖啡豆进行干燥,可有效缩短咖啡豆的干燥时间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用于展示浸泡罐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0029]图3是用于展示转动套与导气轴连接的局部剖视图;
[0030]图4是用于展示浸泡罐与堵口板连接的局部剖视图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
将咖啡鲜果采摘后
12
小时内进行发酵
48
小时;
S2、

48
小时之后把咖啡脱去果皮,待用;
S3、
准备滇红茶叶,使用
92℃
热水按照比例
1:8
进行浸泡,并等待茶水温度降低至
35.5℃

S4、
将脱皮的咖啡浸泡在滇红茶水中;
S5、
浸泡时间到后将咖啡进行干燥,并检测咖啡豆含水率,当达到含水率
10

12
%时,完成干燥,进行储存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豆茶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
S4
中咖啡在滇红茶水自然浸泡的时间为
72
小时,步骤
S5
的干燥方式为晾晒干燥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咖啡豆茶处理的装置,包括用于步骤
S4
浸泡的浸泡罐
(1)
,其特征在于:所述浸泡罐
(1)
的上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入料斗
(12)
,所述浸泡罐
(1)
的上端安装有抽水泵
(2)
,所述抽水泵
(2)
的入口端连通有抽水软管
(21)
,所述抽水泵
(2)
的出口端连通有注水管
(22)
,所述注水管
(22)
的自由端与所述浸泡罐
(1)
的上端连接且与其内部连通,所述浸泡桶的内壁设置有多个超声波发生器
(3)
;所述浸泡罐
(1)
上端的中部设置有与其内部连通的转动套
(4)
,所述转动套
(4)
的上端安装有驱动电机
(5)
,所述驱动电机
(5)
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有伸入所述转动套
(4)
的导气轴
(51)
,所述导气轴
(51)
的下端向下伸入所述浸泡罐
(1)
内设置有搅拌轴
(52)
,所述导气轴
(51)
及所述搅拌轴
(52)
的内部设置有导气腔
(53)
,所述导气轴
(51)
的外侧开设有与所述导气腔
(53)
连通的进气孔
(54)
,所述搅拌轴
(52)
的外周设置有多根均与所述导气腔
(53)
连通的中空搅拌杆
(55)
,每一中空搅拌杆
(55)
的上侧均开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设置且与其内部连通的出气孔
(56)
,所述浸泡罐
(1)
的上端设置有鼓风机
(6)
,所述鼓风机
(6)
的出口端设置有与之连通的加热筒
(61)
,所述加热筒
(61)
内设置有电加热丝,所述加热筒
(61)
远离所述鼓风机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丁
申请(专利权)人:炬点咖啡实验室普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