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65856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基于设有通孔阵列的结构件相互配合形成串联式的聚焦通孔阵列,解决了管道微流控技术集成难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球合成
,尤其是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胶原蛋白微球制备方法包括溶剂蒸发法

种子溶胀法

聚合法

烧结法

喷雾干燥法

相分离法以及微流控法等

其中,基于传统微球制备方法所生产的微球单分散性较低,制备工序复杂,微球粒径难以精准控制;微流控方法在制备单分散微球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可商用的微流控技术主要包括注塑芯片微流控和管道微流控方法,其中,注塑芯片微流控方法的技术门槛高,需要依赖昂贵的设备和模具,且注塑芯片与其他设备集成难度较高,整体的微球生产效率低;管道微流控方法是一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但存在管道间同轴度装配误差大,多通道装配操作复杂,生成的微球批次间差异较大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及其应用方法,能够便捷且高效率实现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容器

第二容器

第三容器和密封盖板;所述第一容器

所述第二容器和所述第三容器的顶部均为开口;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设有第一通孔阵列,所述第一容器用于装载连续相溶液;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设有第二通孔阵列,所述第二容器用于装载交联剂溶液,所述第二容器嵌套安装在所述第一容器中,所述第二容器的外径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内径之间设有第一环腔,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三容器的底部设有第三通孔阵列,所述第三容器用于装载离散相溶液,所述第三容器嵌套安装在所述第二容器中,所述第三容器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容器的内径之间存在第二环腔,所述第三容器的底部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的上表面之间设有第二间隙;其中,所述密封盖板覆盖在所述第一容器

所述第二容器和所述第三容器的顶部,所述密封盖板用于将所述第一容器

所述第一环腔和所述第二环腔隔离为独立空间;所述密封盖板在所述第一容器的上方

所述第一环腔的上方和所述第二环腔的上方依次设有第一气路接口

第二气路接口和第三气路接口;所述第一通孔阵列

所述第二通孔阵列和所述第三通孔阵列中的通孔同轴设置;所述第一通孔阵列

所述第二通孔阵列和所述第三通孔阵列基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共同形成串联式的聚焦通孔阵列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器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定位盲孔阵列,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还设有第一定位轴阵列和凸出的第一圆柱阵列,所述第二通孔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一圆柱阵列中;其中,所述第一定位盲孔阵列与所述第一定位轴阵列通过过盈配合对齐所述第一通孔阵列和所述第二通孔阵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器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定位盲孔阵列,所述第三容器的底部还设有第二定位轴阵列和凸出的第二圆柱阵列,所述第三通孔阵列设置在所述第二圆柱阵列中;其中,所述第二定位盲孔阵列与所述第二定位轴阵列通过过盈配合对齐所述第二通孔阵列和所述第三通孔阵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气路接口

所述第二气路接口和所述第三气路接口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用于分别向所述第一容器

所述第二容器和所述第三容器提供驱动压力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胶原蛋白微球反应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尧游凯高博韬邹丽丽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科学院生物与医学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