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逆作法抽柱施工住宅建筑地下室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逆作法抽柱施工住宅建筑地下室的方法
。
技术介绍
[0002]逆作法施工地下室的工程项目逐渐增多,逆作法是利用先施工的地下连续墙和一柱一桩承受竖向荷载,利用上一层的楼板结构作为下一层开挖时的支撑,从地面开始自上而下逐层下挖并浇筑地下室梁板结构,目前在
8m
以上规则排列的柱间距的商业建筑的地下室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
但是,对于别墅小区类住宅建筑的地下室工程,由于住宅小开间,多为
2m~3m
的柱间距,与地库大开间的柱间距不同使用功能的混合,别墅类多层地下室由于其住宅建筑的结构特性决定一柱一桩密集排列,导致一柱一桩的柱间距窄
。
按照常规逆作法施工住宅建筑地下室布置一柱一桩时,由于柱间距窄,导致挖土机等工程机械无法满足操作空间的需求,不能在柱间距窄的情况下进行挖土及运输作业
。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逆作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逆作法抽柱施工住宅建筑地下室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
S1
,施工若干由工程桩和支承柱组成的一柱一桩,且在一柱一桩的全局范围内均匀分散地不布置一柱一桩中的部分支承柱进行抽柱施工,以拓宽支承柱的柱间距;步骤
S2
,采用逆作法自上至下依次逐层施工地下室的由结构梁和结构板组成的结构梁板,并且在不布置支承柱处的结构梁板的下表面向下预留一定高度的柱头;步骤
S3
,对不布置支承柱导致跨度增大的结构梁上设置临时加固结构进行加固处理;步骤
S4
,对结构梁板下方的土体通过工程机械在支承柱的柱间距的间隙内进行挖土和运输作业;步骤
S5
,当地下室的基础底板施工完成之后,在地下室各层的上下结构梁板之间以及结构梁板与基础底板之间不布置支承柱的位置处通过预留的柱头回筑结构柱;步骤
S6
,拆除各层结构梁板的结构梁上的临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铮,张竹庭,石爱明,林巧,颜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