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澄清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55622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高效澄清池,其包括澄清池箱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澄清池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澄清池


技术介绍

[0002]从污染源排出的污
/
废水,因含污染物总量或浓度较高,达不到排放标准要求或不适应环境容量要求,从而需要在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以降低水环境质量和功能目标

絮凝澄清池是通过絮凝

澄清等工艺过程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

微生物

胶体

悬浮物

活性炭等物质的水处理装置

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絮凝澄清池类设备由于池体多为水泥浇筑,而且进水方向多为顶部进水,导致在助凝阶段需要单独的池体进行助凝操作,存在池体大

占地面积大的问题;且由于许多场地的限制,絮凝澄清池多为低矮状,导致水流速度慢

絮凝效果差,污水还未到达浓缩分离的区域已经进行了分离沉降,使得污泥在絮凝的区域提前沉降,最终经浓缩分离后排出的污泥浓度低,导致出水水质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表面水力负荷大;上升流速快;处理悬浮物含量高,污泥浓度高;处理水量小的高效澄清池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澄清池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高效澄清池,其包括澄清池箱体

进水管

出水管;在所述澄清池箱体内竖直设有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澄清池箱体内腔分隔为絮凝箱和浓缩分离箱;所述絮凝箱和所述浓缩分离箱底部连通

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絮凝箱连通,所述进水管的管口置于所述絮凝箱内腔底部

管口朝上设置,在所述澄清池箱体外侧的所述进水管上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流量计

进水浊度仪和管道混合器,在所述管道混合器与所述澄清池箱体之间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助凝剂加药管,所述助凝剂加药管与助凝剂药箱通过助凝剂加药泵连通

[0006]在所述絮凝箱内的竖直固定设有导流筒,在所述导流筒的底端管口上设有喇叭口型的导流罩;在所述导流筒的顶端管口内设有搅拌器的搅拌叶片;在所述搅拌叶片下方的所述导流筒内设有环形分布器;所述环形分布器的进水口通过絮凝剂加药管与絮凝剂药箱连通;在所述絮凝剂加药管上设有絮凝剂加药泵

[0007]在所述浓缩分离箱内设有推流板,所述推流板由向上倾斜设置的斜板和一体固定在所述斜板顶端

竖直设置的立板
241
组成;所述斜板底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下方的所述澄清池箱体底板上;所述推流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推流腔;所述推流腔与所述浓缩分离箱顶部连通;在所述浓缩分离箱内腔底部设有刮泥机,在所述刮泥机上方的所述浓缩分离箱内设有清水箱;所述清水箱的侧壁底端设有所述出水管,在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浊度仪

[0008]所述清水箱的底板上均匀排列设有斜管;所述斜管底端的进水口置于所述清水箱的底板下方;所述斜管顶端的出水口置于所述清水箱内;所述斜管顶端的出水口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推流板顶端,并高于所述出水管;在所述清水箱下方的所述浓缩分离箱内壁上设
置有泥位计;在污泥外排管上设置有所述污泥外排泵

[0009]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进水浊度仪

所述出水浊度仪

所述絮凝剂加药泵

所述流量计

所述助凝剂加药泵

所述泥位计

所述刮泥机的污泥外排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将进水浊度数据

出水浊度数据

流量数据

泥位数据发送到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絮凝剂加药泵的加药量

所述助凝剂加药泵的加药量

所述污泥外排泵的排放量

[0010]优选的,其还包括污泥回流管

污泥回流泵,所述污泥回流管的一端通过所述污泥回流泵与所述浓缩分离箱的底部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管道混合器与所述助凝剂加药管的出药口之间的所述进水管连通;控制器控制所述污泥回流泵的排放量

[0011]优选的,所述搅拌器包括搅拌电机和固定在所述搅拌电机输出轴上的所述搅拌叶片;所述搅拌电机置于所述絮凝箱顶部开口上方的搅拌电机固定架上;所述搅拌叶片深入所述导流筒内,且位于所述环形分布器的上方7‑
13cm


[0012]优选的,其还包括冲洗管,所述冲洗管的出水端与所述絮凝剂加药管连通

[0013]优选的,所述斜管的横截面为正六边形,所述斜管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60
°

[0014]优选的,在所述清水箱设置有若干出水堰,所述出水堰的排水口与所述出水管连通

[0015]优选的,其还包括水平设置的半圆形的挡板,所述挡板的弧形边与所述絮凝箱的内壁固定,所述挡板的底面通过固定板与所述导流筒的顶部固定

[0016]优选的,所述刮泥机的电机置于所述浓缩分离箱顶部开口上方的刮泥电机固定架上

[0017]优选的,所述絮凝箱的一侧壁为弧形设置,所述浓缩分离箱为圆柱形

[0018]本专利技术的优点:
[0019]1、
本专利技术通过增加各种联锁控制的仪表,实现了实时观测进水水质及出水水质的目的,同时根据不同时段的水质情况对絮凝剂和助凝剂进行合理的投加,尽量避免资源浪费的同时实现污水处理效率最大化

[0020]2、
本专利技术通过增设泥位计,及时对浓缩分离箱的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和污泥外排泵进行处理,既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又减轻了后续污泥处理的负担,降低了成本消耗

[0021]3、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进水管位置设置管道混合器,使得助凝反应在管道内即可进行,节省了絮凝箱的占地面积;又在絮凝箱设置导流筒,导流筒内的环形分布器开设有多个絮凝剂投加口,可缩短絮凝剂的投加时间,同时,加快了废水在导流筒内的流速,使得絮凝反应速度加快,提高了废水的处理效率

[0022]4、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环形分布器处增设清洗管道,避免了絮凝剂堵塞投加口导致的絮凝效果下降

[0023]5、
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浓缩分离箱与清水箱之间增设斜管,使得浓缩分离箱底部污泥层浓度更高,加快了沉降的效果和速度,有利于污水中有机物

微生物

胶体

悬浮物

活性炭等固体颗粒的沉淀去除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高效澄清池,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澄清池箱体

进水管

出水管;在所述澄清池箱体内竖直设有隔板,通过所述隔板将所述澄清池箱体内腔分隔为絮凝箱和浓缩分离箱;所述絮凝箱和所述浓缩分离箱底部连通;所述进水管与所述絮凝箱连通,所述进水管的管口置于所述絮凝箱内腔底部

管口朝上设置,在所述澄清池箱体外侧的所述进水管上沿输送方向依次设有流量计

进水浊度仪和管道混合器,在所述管道混合器与所述澄清池箱体之间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助凝剂加药管,所述助凝剂加药管与助凝剂药箱通过助凝剂加药泵连通;在所述絮凝箱内的竖直固定设有导流筒,在所述导流筒的底端管口上设有喇叭口型的导流罩;在所述导流筒的顶端管口内设有搅拌器的搅拌叶片;在所述搅拌叶片下方的所述导流筒内设有环形分布器;所述环形分布器的进水口通过絮凝剂加药管与絮凝剂药箱连通;在所述絮凝剂加药管上设有絮凝剂加药泵;在所述浓缩分离箱内设有推流板,所述推流板由向上倾斜设置的斜板和一体固定在所述斜板顶端

竖直设置的立板组成;所述斜板底端固定在所述隔板下方的所述澄清池箱体底板上;所述推流板与所述隔板之间形成推流腔;所述推流腔与所述浓缩分离箱顶部连通;在所述浓缩分离箱内腔底部设有刮泥机,在所述刮泥机上方的所述浓缩分离箱内设有清水箱;所述清水箱的侧壁底端设有所述出水管,在所述出水管上设有出水浊度仪;所述清水箱的底板上均匀排列设有斜管;所述斜管底端的进水口置于所述清水箱的底板下方;所述斜管顶端的出水口置于所述清水箱内;所述斜管顶端的出水口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推流板顶端,并高于所述出水管;在所述清水箱下方的所述浓缩分离箱内壁上设置有泥位计;在污泥外排管上设置有所述污泥外排泵;其还包括控制器,所述进水浊度仪

所述出水浊度仪

所述絮凝剂加药泵

所述流量计

所述助凝剂加药泵

所述泥位计

所述刮泥机的污泥外排泵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将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凯李辉盖晨辉茹利利张雪婷尹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包钢集团环境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