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65426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09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储能配置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储能配置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能配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储能配置方法

装置

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用户侧用电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分配用户负荷,实现降低投资运营成本

降低资源消耗

并且有效削峰填谷的用电目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于储能收益的用户侧储能配置方法,通过用户参与峰谷套利

需量管理

需求响应

应急供电等辅助服务,可有效调节电网峰谷差,提高能源利用率

但是,目前储能优化配置相关技术中,多是针对单一固定的用户参与辅助服务的方案进行储能优化配置,存在方案选取准确性低

储能配置效果差等问题

[0003]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能配置方法

装置

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针对单一方案进行储能优化配置的方法,存在的方案选取准确性低

储能配置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0005]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能配置方法,包括:获取多个账户参与方案,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其中,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服务类型,上述辅助服务类型包括:峰谷套利

需量管理

需求响应

应急供电;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的辅助服务类型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结果;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结果,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中,确定出目标储能配置结果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储能配置装置,包括:第一获取模块,用于获取多个账户参与方案,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其中,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服务类型,上述辅助服务类型包括:峰谷套利

需量管理

需求响应

应急供电;第一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的辅助服务类型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第二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第三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
结果;第四确定模块,用于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结果,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中,确定出目标储能配置结果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上述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多条指令,上述指令适于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任意一项上述的储能配置方法

[0008]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上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其中,当上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使得上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实现任意一项上述的储能配置方法

[0009]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获取多个账户参与方案,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其中,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服务类型,上述辅助服务类型包括:峰谷套利

需量管理

需求响应

应急供电;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的辅助服务类型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结果;基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结果,从上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中,确定出目标储能配置结果,达到了从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中确定出最优的储能配置结果目的,从而实现了提升储能配置方案选取准确性和储能配置效果的技术效果,进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针对单一方案进行储能优化配置的方法,存在的方案选取准确性低

储能配置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0010]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0011]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储能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层次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可选的储能配置方法的示意图;
[0014]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储能配置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6]需要说明的是,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
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

方法

系统

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储能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多个账户参与方案,以及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其中,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辅助服务类型,所述辅助服务类型包括:峰谷套利

需量管理

需求响应

应急供电;基于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的辅助服务类型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基于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确定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基于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结果;基于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评分结果,从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中,确定出目标储能配置结果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确定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的辅助服务类型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包括:确定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基于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电力运行参数,采用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得到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对应的储能配置结果,以及所述多个账户参与方案分别包括的辅助服务类型对应的辅助服务参数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包括:以预设时段内账户上交电费量最小为目标构建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或者以储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净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以预设时段内账户上交电费量最小为目标构建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或者以储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净收益最大为目标构建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包括:以预设时段内账户上交电费量最小为目标,通过如下方式构建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
min F

k1C1+k2C2‑
k3C3‑
k4C4其中,
min()
表示取最小值,
F
为目标账户在所述预设时段上交的电费,
C1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预设时段的电量电费;
C2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预设时段的需量电费;
C3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预设时段参与所述需求响应获得的收益;
C4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预设时段参与所述应急供电获得的收益,
k1,
k2,
k3,
k4分别为所述峰谷套利

所述需量管理

所述需求响应和所述应急供电分别对应的响应系数;以储能系统在全生命周期内净收益最大为目标,通过如下方式构建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
max B

k1'b1+k2'b2+k3'b3+k4'b4‑
c1‑
c2其中,
max()
表示取最大值,
B
为储能系统在全寿命周期内的净收益,
k1'

k2'

k3'

k4'
分别为所述峰谷套利

所述需量管理

所述需求响应和所述应急供电分别对应的全寿命周期
收益系数,
b1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全生命周期参与所述峰谷套利获得的峰谷套利收益;
b2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全生命周期参与所述需量管理获得的需量管理收益;
b3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全生命周期参与所述需求响应获得的需求响应收益;
b4为所述目标账户在所述全生命周期参与所述应急供电获得的应急保供收益;
c1为所述储能系统对应的初始投资成本;
c2为所述储能系统在所述全生命周期内的运行维护成本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以预设时段内账户上交电费量最小为目标构建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的情况下,所述用户侧储能配置模型对应的约束条件包括:储能运行约束条件

需求响应约束条件

应急供电约束条件,其中,所述储能运行约束条件包括:储能荷电状态约束条件

储能功率约束条件

储能荷电状态连续性约束条件

最大需量约束条件;所述需求响应约束条件包括需求响应时段的最大负荷约束条件,需求响应时段的平均负荷约束条件,其中,确定所述储能荷电状态约束条件为:
S
min
≤S
i
≤S
max
其中,
S
i
为所述预设时段内任意一个采样时刻
i
的储能荷电状态,
S
min
为预设的荷电状态下限值,
S
max
为预设的荷电状态上限值;确定所述储能功率约束条件为:
0≤P
dis,i
≤P0≤P
ch,i
≤P
其中,
P
dis,i
为所述任意一个采样时刻对应的实际放电功率,
P
ch,i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存平李洪涛任志刚俞斌田浩郝良李子衿王辰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无锡应用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